以心神和真理:創新生活的合一(上)

「生活的合一」是主業團精神的基本特質。紀雅姆·德維爾神父(Guillaume Derville)分別用上下兩篇文章詳述它實際的意義。

—— 耶穌生活的合一
—— 信仰與日常生活的分裂
—— 暴風雨中的喜樂
—— 「Omnia in bonum」
—— 天主希望我們活在這世界中


耶穌在雅各伯井旁與撒瑪黎雅婦人的對話中,祂告訴撒瑪黎雅婦人:天主想要人以「心神及真理」(若4:24)來敬拜祂。基督徒的整個存在就是一個朝拜父的召喚(參若4:23),這樣天主的光亮即可深入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因著這屬靈的敬禮(參羅12:1),我們就成了屬神的殿宇,祂殿宇中的活石(參伯前2:5)。

聖伯多祿金言曾說:「用你的心做一個祭台。」[1] 為了讓我們的心成為一個祭壇,我們不僅要把東西給出去;我們更要把自己給出去。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必須淨化,與真正取悅天主的恩典-基督的犧牲深深結合。這樣一來,逐漸建立起生活的合一,也克服了罪過在信仰和生活之間的裂痕。如不因困難而氣餒,我們即會發現奇妙的現實:我們能在三位一體天主的永恆之愛中找到庇護,祂的臨在照亮我們整個的生命,一切都是為了我們的利益。

「眼睛就是身體的燈。所以,你的眼睛若是康健,你的全身就都光明。」(瑪6:22)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正確的,是指向天主和在祂內的眾人,那麼我們一切的行動都會朝向善的一面,「形成合一的生活,既樸實,又堅強。」[2] 因為「一切都可以而且應該導向天主。」[3] 但我們經常忘記這個真理。因此,在主業團信友的靈修培育上,力圖生活合一的長進,這是主業團精神的基本特質。這種日益增長的合一,透過聖神的力量,逐漸加強我們在基督內作為天主子女的身份。聖神藉由愛德的恩賜讓一切充滿活力,並激勵我們在日常活動中,努力尋求聖德和達成基督門徒的使命。

耶穌生活的合一

我們生活的合一是「奠基於天主慈父鑒臨的統一性。」[4] 透過聖神的行動,「參與神與人的至高合一,在天主子化成肉身中得以實現。」[5] 基督是「統一及和平的本原。」[6] 祂總是與天父合一,並祈求祂能在真理中祝聖我們(參若17:19)。祂的食物就是遵行天父的旨意(參若4:34)。祂生命中的一切都是為了履行此使命,從祂降生成人(參希10:5-7)直到祂上耶路撒冷去受難,無不懷著愛心帶領門徒前行(參路19:28)。祂的神蹟驗證了祂的話語,群眾大聲常歡呼:「他所做的一切都好。」(谷7:37)

聖施禮華經常在這句廣受稱譽的讚嘆bene omnia fecit中看到,不僅是基督的奇蹟讓許多人感到驚訝,而且還看到「祂所做的一切都好。」[7] 在我主的生命裡,奉獻和使命形成一個完美獨特的合一。

「基督即是天主這一事實,不能與祂贖世者的身分割裂。聖言化成人身,降臨世上,『拯救人類』(參弟前2:4)。」[8] 因此,當耶穌在納匝肋會堂宣讀先知依撒意亞的話語時,完全適用於祂自己身上:「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路4:18,參依61:1)耶穌是真天主和真人,祂在塵世的生活中擁有完美的合一性,並且「基督,在揭示聖父及其聖愛的奧蹟時,亦替人類展示了人之為物和人的崇高使命。」[9] 祂向每個人明確表示他們的聖召:與天主和好,並喜樂地將此和好的信息傳播到天主託付給他們的禾場(參格後5:18-19)。

信仰與日常生活的分裂

這種個人和社會的和解,儘管在我主身上已經「一次而永遠地」實現了,但是我們仍然必須朝著基督、朝著和解的完滿前進。一如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寫的:「許多人的信仰和日常生活分割,已列於我們這時代嚴重的錯誤之一。這惡劣現象已曾為舊約內的先知們所嚴厲譴責,而在新約內,耶穌基督更不惜以重罰嚇阻之。」[10]「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他或是要恨這一個而愛那一個,或是依附這一個而輕忽那一個。」(瑪6:24)

許多人的生活陷入支離破碎的情況,無論是信徒還是非信徒,都面臨和諧與平安的匱乏,從而破壞一個人身心的平衡。理所當然地,「若忽略良心道德律的指引,而一味地傾向於惡的本性,則是目前在教育、政治、社會行動及習俗等方面,呈現出種種敗壞衰頹的原因。 」[11]

生活的合一對每個人而言都關係重大,對平信徒尤然。因為正如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基督信友平信徒勸諭」中所教導的,他們生活中的一切都該當是與天主結合,並充滿著為人服務的動機。[12]基督徒的職業工作應該與他們的信仰吻合一致。「那些無派別主義、中立主義都是古老的謊言,總是想死灰復燃。你是否想過,這件事有多荒謬:一個人不論為了進入大學、職業協會、學術會議、或議院,而想擺脫他作為天主教徒的身份,豈不猶如在進門時,把帽子寄放在門口一樣?」[13]

這番話在今天特別有意義。世俗主義不該把天主擱置一邊,而抬舉自己為一種無神的宗教。教宗方濟各邀請我們「需要用默觀的注目察看我們的城市,以信德的目光注視住在人們的家居、街道和廣場的天主。個人和團體在生命中尋找勉勵和意義時,付出真誠的努力,天主必在旁守候,予以伴隨。祂居住在他們中間,加強他們精誠團結、手足之愛,以及對美善、真理及正義的渴望。這樣的臨在一定不是人所設計的,而是人找到和發現的。對那些以莊敬之心尋找祂的人,即使他們腳步蹣跚,茫然地摸索,天主決不會隱藏自己。」[14]

暴風雨中的喜樂

基督徒在受洗時,都蓋上了十字架的印證,可說相當熟悉有迫害這一回事。「基督的一生帶著受迫害的記號。祂自己的人將與祂分擔這個命運。(參若15:20)」[15] 東方教會的偉大傳教士聖金口若望,面對被放逐異鄉時,從未失去希望:「周圍充滿著洶湧的波濤,風暴的威脅;但我毫無恐懼;因為我站在磐石上。讓大海咆哮,它無法把我從磐石上沖走。任憑巨浪肆虐;卻無法擊沉我主耶穌基督的漁船。告訴我,我懼怕什麼?死亡?『因為在我看來,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斐1:21)。流放?『大地和其中的萬物,屬於上主。』(詠23:1)沒收我的財物?『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界上,同樣也不能帶走什麼。』(弟前6:7)不,這個世界的邪惡是可鄙的、財物是值得唾棄的。我不害怕貧窮、也不渴求財富;我既不怕死、也不想活,除非是為你們的利益。唯有因關注你們,我才願談論這些事情,並懇求你們,以你們對我的愛,鼓起勇氣來。」[16]

世界所呈現種種的離散危機,永不該讓我們氣餒。與聖金口若望同時代的聖奧思定,敦促基督徒要喜樂而不要哀嘆:「你怎能認為過去的時代比你自己的時代更好?從第一個亞當到他今天的後代,人類的命運一直是勞動和汗水、荆棘和蒺藜。我們是否忘記了洪水、飢荒和戰爭的災難時期,歷史都一一記錄了下來,就是為了提醒我們不要因自己的時代而向天主抱怨?僅僅回憶一下過去的那些時代是怎麼樣的!我們中間有任何人聽到或讀到時,不會不寒而慄嗎?這些遠非是因我們受委屈而打抱不平,而是要告訴我們,我們該多麼感激自己的時代。」[17]

我們可能會有戰爭、流行病、新類型的貧困和迫害(一是來自聲稱有宗教靈感、最不掩飾的基要主義,另一是來自形式更微妙的世俗主義-幾乎是基要主義。例如在一些西方的國家設定某些障礙,為阻止百姓出於良心的抗拒)。可是我們對天主的信賴能克服萬難,懷著不會讓我們迷失的希望-出於天主的愛(參羅5:5)。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被召去榮耀天主,在那裡祂以占優勢的愛的力量統一萬有,讓我們能為所懷的希望提出理由(參伯前3:15):基督居住在我們內。

Omnia in bonum

在聖金口若望和聖奧思定的十六個世紀之後,聖施禮華非常樂觀地在他的一篇「指令」裡說:「你們心中應該永遠能聽到銘刻在我心中的呼喊:omnia in bonum!一切都是為了你們的益處!聖保祿給了我們寧靜、喜樂、平安和孝愛天主之情的教訓,因為天主以全智、全能的大愛疼愛我們:omnia in bonum!(參羅8:28)。」[18]

歐華路評論道:「當父親在 1941 年寫下這篇指令時,西班牙內戰的大悲劇剛剛結束,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戰業已開始。那時的情況真像是世界末日。在教會中也是如此,某些人的行為造成許多創傷和深入的傷口。被摧毀殆盡、流血未止的西班牙,剛從內戰中走出來,現在卻又面臨被捲入更嚴重的戰爭危險之中。父親再次面臨著孤獨的可能性,他就像在西班牙受內戰衝突時一樣,他所有的兒子都被迫離散在不同的前線或監獄中。」[19]

我們生活的合一也包括了熱愛天主把我們安置於這世上的地點和時間。我們能在世上工作、改進它,同時也不忘我們腦海裡的天堂,實在是個了不起的挑戰。當我們盡力以富於創意的樂觀去解讀和熱愛我們的世界時,天主的創造和救贖也就在此地、此時、此刻生意盎然地實現了。聖施禮華警告我們千萬不要「做虛榮幼稚的白日夢」[20] 和「癡心妄想。」[21] 無論我們身處何方,都該努力呈現真實的自己。「展現我們自己身為普通的公民:每個人都肩負起自己的家庭、職業、社會和政治責任,我們沒有佯裝任何人或事。這種行事方式不是策略或戰術。反而是出於自然、真誠;表現出我們生活和聖召的真相。我們是一般普通的人。」[22]

天主希望我們活在這世界中

我們目睹當今這時代嚴重的混亂,實證魔鬼更肆無忌憚地在這個世界上攪局搗亂。教宗說:「歷史上的每個時代都包含一些關鍵的因素,但在過去的四個世紀裡,我們從未見過關於構成人類生活的穩固基礎,曾遭受到我們現今這般的撞擊、震盪……這種變化關係到人類在世上繼續存在的方式。」[23]

同樣,聖施禮華也看到這種頹廢衰微的來臨,曾預言道:「在個人的生活、家庭、工作處所和公共場合中,隨處都可聽到人們高嚷著:『我不願服從,』(耶2:20)於是三種私慾偏情(參若一2:16)便以燎原之勢,釋放出強大的肉慾的旋風、受造物對自身力量的驕奢之氣、以及對財富無止盡的貪求。致使傷風敗俗之事曾出不窮,甚至讓整個文明搖搖欲墜、惘然若失。」[24]

畢竟我們對世界的熱愛並沒有阻礙我們看到什麼是失敗、什麼需要淨化、什麼需要轉變。我們必須接受現實的真相,有其明亮和陰暗的兩面。這意味著透過閱讀和聆聽,我們與當下正在發生的事同步、感同身受人們面臨的問題、與眾多人接觸往來。世上沒有任何比祂召喚我們的地方更適合我們生活、熱愛天主了。我們信賴耶穌向祂父親的祈禱:「我不求你將他們從世界上撤去,只求你保護他們脫免邪惡。」(若17:15)

既然我們熱愛這個世界,相信它是最適合我們成聖、與他人建立友誼的世界,因而我們懇求耶穌,透過自己日復一日的皈依,期望能轉變它,使它變得更好。在納匝肋聖家的平凡生活中,聖母撫育了耶穌;現在瑪利亞全然獻身於成為我們母親的使命,幫助耶穌在我們平凡的日子中成長。她幫助我們在心中思考一切(參路2:51),以便發現天主召叫我們,並時時願與我們同在。「我的孩子們,我再說一遍,我們都是平凡普通的人。我們在塵世的現實中工作,因為這正是我們的場所;是我們和基督相遇的地方,也是我們的聖召安置之處。」[25] 正是在那裡,我們的靈性之光閃爍照耀,得以反映了天主永恆的美善,讓天主的榮光照亮了整個世界。

紀雅姆德維爾Guillaume Derville


[1] 聖伯多祿金言,講道108:PL 52,499-500

[2]《基督剛經過》10,參閱聖多瑪斯阿奎那,瑪竇福音註釋(瑪 6:22)

[3] 同上

[4]《基督剛經過》11

[5] I. de Celaya, “Unidad de Vida”,in Diccionario de San Josemaria, Monte Carmelo & Instituto Historico San Josemaria Escriva de Balaguer,Burgos 2013,p. 1222

[6] 梵二大公會議,教義憲章《教會》(1964年11月21日)9

[7]《基督剛經過》16

[8]《基督剛經過》106

[9] 梵二大公會議,牧職憲章《論教會在現代世界》(1965年12月7日)22

[10] 同上,43

[11]《天主教教理》407

[12] 參聖若望保祿二世《基督徒平信友勸諭》(1988年12月30日)17 & 59

[13]《道路》353

[14] 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2013年9月24日)71

[15]《天主教教理》530

[16] 金口聖若望,禮儀年講道,Vol. III, pp. 421-3(Dom Prosper Gueranger)

[17] 聖奧思定Homily, Sermo Caillau-Saint Yves 2,92: PLS 2,441-552. In Office of Readings for Wednesday of the 20th Week of Ordinary Time.

[18]《指令》1941年12月8 日,34

[19] 真福歐華路,為《指令》(1941年12月8日,34)所寫註解48條

[20]《天主之友》 8

[21]《會談》88. Also cf. S. Sanz,“L’ottimismo creazionale di san Josemaria”,J. Lopez (ed.) San Josemaria el il pensiero teologico, Atti del Convegno Teologico,vol. 1,Edusc, Rome 2014,p. 230. Also “Epílogo. Unidad de vida”,E. Burkhart & J. López, Vida cotidiana y santidad en la enseñanza de san Josemaría: estudio de teología espiritual,vol. 3, Rialp,Madrid 2013,pp. 617-653

[22]《書信》1954年319日,27

[23] 教宗方濟各,演講,2013年9月22日

[24]《書信》1974年214日,10

[25]《書信》1954年3月19日,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