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聖施禮華那兒學到了要為教會服務

菲利普•若爾丹(Philippe Jourdan)蒙席是主業會的司鐸,也是註愛沙尼亞(Estonia)宗座署理區的管理人。他是近五百年來第二位在愛沙尼亞被按立的天主教主教。

2005年3月23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菲利普•若爾丹蒙席為愛沙尼亞宗座署理區的管理人,成為自十六世紀新教徒改革起,這近五百年以來第二位在愛沙尼亞被按立的天主教主教。Edward Profittlich (耶稣會士)是若爾丹蒙席的前驅。他於1942年在蘇聯基洛夫(Kirov)的集中營中殉道。

向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致敬

對愛沙尼亞的天主教會而言,這是歷史性的一刻。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2005年9月10日,星期六,愛沙尼亞首次有主教被任命。若爾丹蒙席說:「這是屬於教會在此角落裏其生命中的一大步,也是教宗對我們信任的一個標記:意味着我們成年了!」

為愛沙尼亞任命一位主教是若望保祿二世壽終前幾天的其中一項最後牧職決定。這個事實感動了很多愛沙尼亞人。若爾丹蒙席說:「這就是為何我想在九月十日被按立的原因。那天是宗教來訪愛沙尼亞的兩周年紀念。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向他回憶致敬。」

按立主教的禮儀因浸信會團體的友善大方,有幸得以在聖歐拉夫(St Olaf)教堂內舉行,因為聖伯多祿與聖保祿座堂為舉行這禮儀實在是太狹小了。塔林(Tallinn) 的聖歐拉夫教堂相信是建於十二世紀,在1219年丹麥征服該地前曾是塔林北歐語系社會的中心。教堂曾獻於挪威國王聖歐拉夫二世(995-1030年)。雖然天主教徒在愛沙尼亞只屬少數,但多虧於教宗英諾森十三世 (Pope Innocent XIII) 在1215年的宣佈,愛沙尼亞繼續稱自己為「瑪利亞之領土」。

新教主的按立和就職典禮由伯多祿Zurbriggen大主教主持,他是教宗駐波羅的海諸國的宗徒外使。另外兩位襄禮主教分別是莫斯科的Tadeusz Kondrusiewiez大主教和主業主會的監督蔡浩偉主教。除了平信徒和教會高層外,總統、前總統和共和國的一些部長也有到場參禮。

在愛沙尼亞為教會服務

若爾丹蒙席說:「愛沙尼亞的處境對教會而言是一個挑戰。」禁令解除後,天主教會於1920年代重新開始恢復其活動,但卻因蘇聯的侵略而完全地被壓制下來直到1990年。在近十五年間,物質主義的衝擊使得在愛沙尼亞仍保有信仰得人降至只得三成,其中只有一小部份是天主教徒。

「然而,這也可被視為一個契機。基督宗教在波羅的海諸國一向被視為是佔領國,不管是德國、瑞典或俄羅斯(…)所強置的東西,我們有責任去顯示基督宗教並非以劍和火強置,卻是以愛與和平安放於人間的。」

在一個只有少數天主教徒之地,若爾丹蒙席告訴我們他怎樣理解他的任務。「我從聖施禮華那裏學到了要以教會所意願的方式為她服務,並且全心全意地,以其為整個羅馬和普世性的層面去熱愛她。我在愛沙尼亞的經驗增強了這個信念,也教導了我要去愛那些還沒有與教會共融合一的弟兄。在這個極富路德教派和東正教會傳統的國家,我想我作為主教的座右銘「Omnes cum Petro ad Iesum per Mariam -- 全體通過瑪利亞,隨着伯多祿朝向耶穌」──這我也要深深地感激主業會創辦人的──強調了那份能使我們合而為一的愛:尋找基督,求助於瑪利亞和渴望成為同一牧者的羊群。」

他的父母親

談到他的法國傳承和他的父母親時,他說:「我非常感激我所出生的國家,我時常與法國教會保持特別的聯系,因為她培育了我的信仰。」

「至於我從父母那兒所接受的教育,我找不出任何話來答謝他們無私的精神。首先,我的聖召歸功於他們,家中的三個孩子,有兩個是司鐸。無疑這是天主渴望賜給很多家庭的一份禮物。同時,也要求那些熱誠的基督徒家長慷慨地作出回應。」

* * * * * * *

菲利普•若爾丹蒙席出生於法國的達克斯。他在巴黎Ecole Nationale des Ponts et Chaussees攻讀數學和工程系時,成為主業會的會員。隨後,在1988年他被按立為聖十字架司鐸會(Priestly Society of the Holy Cross)的司鐸。他於1996年被委派為愛沙尼亞宗座行政區的代牧,是教會駐愛沙尼亞的最高使節。在那段期間,他也是塔林(Tallinn)的聖伯多祿與聖保祿座堂的堂區主教代表。

除了法語,菲利普•若爾丹蒙席還講得一口流利的愛沙尼亞語、俄語、英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