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之聲 (八):恕人侮辱

主的十字架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需要寬恕:讓他人寬恕,寬恕他人。

監督之聲 (一):探訪及關懷病人

監督之聲 (二):施予飢餓者食物和帶給飢渴者飲料

監督之聲 (三):裸者衣之,囚者慰之

監督之聲 (四):旅者留之

監督之聲 (五):埋葬亡者

監督之聲 (六):教導愚蒙和解人疑惑

監督之聲 (七):勸人悔改(指正錯謬的人)

當今世上極為缺乏的哀矜是「恕人侮辱」。教宗曾說:「寬恕他人總是顯得那麼艱難!然而,寬恕正是我們得到內心平安的方式。如果我們要幸福,就必須放下積怨、憤怒、暴力和報復心」。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幸福的生活,但是沒有人可以離棄天主和他人,僅僅靠自己得到幸福。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周圍的人更像是幸福生活的障礙:他們冒犯我們、對我們不好、讓我們心身痛苦... 這些都是耶穌基督自己忍受過的,祂被那些祂要拯救的人釘在十字架上。

吾主是天父慈悲可見的面容,祂不顧一切地去寬恕,祂在十字架上如此祈禱:「父啊,請原諒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祂用這種方式瓦解了仇恨、積怨和報復彼此所相生的惡性循環,從祂的十字架流出慈悲的泉源,足以改變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人。

主的十字架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需要寬恕:讓他人寬恕,寬恕他人。誰不體會這道理,就沒有辦法一探天主聖愛的深厚,是這份愛能使我們和他人與天主合一。

讓我們重溫浪子回頭的比喻,那位被幼稚和驕傲蒙蔽了的年輕人,離開了父家,散盡了收到的一切家產。他之所以能回家,是因為在許多不同的時刻,他回憶起了父親的慈悲和體諒,他很確信自己不會被拒於門外。當他見到他的父親,他父親給了他一個擁抱,這個擁抱是他最大的禮物:寬恕。他沒有給兒子任何的折辱,沒有一丁點提及過往的忠告,到這時候,兒子才體會到被他所忽視的父愛中所蘊藏的寶藏,他很幸運,因為他懷著懺悔的心,重新將它拾回了。

我們每個人同樣要常去領受寬恕的聖事,藉此來體會天主聖愛的深厚,教宗提醒我們:「天主永遠不會倦於寬恕,是我們自己對祈求寬恕感到厭煩了」。確實,我們放任自己對罪惡無動於衷,習慣於罪惡,這是非常不幸的。所以,如果我們已經從這聖事中得到了益處,我們就更該端正自己的心態去領受它,或領受得更頻繁,準備得更好。讓我們從根本上棄絕那些阻止我們感受天主諒解的各種偏見和藉口。難道我們忘了上一次我們和某人和好如初時的喜樂嗎?多少次我們離開了天主,忘記了祂的慈惠,難道祈求寬恕不能使我們更看清天主的顏面嗎?

為數不少的基督徒不認識告解的美好,要知道這個聖事古今如一,不會過時,它的效用是永遠長存的,甚而,它將希望歸還給我們,藉此將我們的生命帶往未來,因此,讓我們祈禱這慈悲禧年能帶領許多基督徒回到父家。

也許有人會抱怨告解前的準備過於繁瑣,其實不然:只需要渴望恩寵、好好做一個良心省察(可以用一份補助材料或有經驗之人的協助),然後充滿信心的去找神父,就足夠了。別忘了,是浪子內在和外在的苦痛、對自我悲痛的認識和對父家慈愛的懷念,推動他踏上回家的路。我們身邊很多人都處在這種狀態:他們只是需要在這趟旅程中有人陪伴。

從另一角度看,既然天主寬恕,我們也要不斷地寬恕。某些人多年無法忘懷朋友或他人對他們的傷害,可能是因為誤解、性格不合、政治文化的對立等等的原因,很不幸,如果這種心態持續下去,紛爭就會延續,沒有一方會願意先釋出善意。

慈悲禧年不正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去與他人和好嗎?即使當初被冒犯的是我們自己。雖然我們不配得祂的恩寵,主卻總是先寬恕我們,難道我們不應該效法我們的師傅嗎?聖施禮華說過:「要不斷地努力寬恕,從第一秒開始就寬恕,因為無論他人對你的冒犯多麼可惡,天主對你的寬恕都要大的多」。

我們多希望,寬恕和請求寬恕的態度,能在每一個家庭和朋友之間成為日常的習慣。如果我們沒有寬恕人的心,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境(包括自己的家庭),都會變得荒蕪、自私、悲苦,使我們的靈魂沉重或憂傷。耶穌基督的教誨是很明確的:愛人不倦,即使是那些傷害我們的人。

因此,如果別人感激我們的寬恕,我們感謝天主;如果他們不感激,我們也不用感到挫折,因為慈悲是無償的,不求回報。耶穌基督死前為那些釘死和冒犯祂的人祈禱。祂贖世的死亡撕裂了人心仇恨的帳幕,因此,當站在十字架下的百夫長看到耶穌的死亡時,做了這個美好的信德宣言:「這個人真的是天主之子」。

如果我們基督徒能隨時帶著喜悅和純樸的心,寬恕別人的冒犯,就會有許多人受天主子女的大愛吸引,進而與對眾人都充滿慈悲的天父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