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的信(2012年3月)

這個月的書信聚焦於「一項聖施禮華教導我們去珍視和教宗強調的傳統慈悲精神善行:手足規勸的實踐。」

監督的信(2012年3月) 這個月的書信聚焦於「一項聖施禮華教導我們去珍視和教宗強調的傳統慈悲精神善行:手足規勸的實踐。」 2012/03/07 我至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守我的兒女們!

我們已經開始了四旬期,在這段禮儀期我們紀念耶穌在公開傳教前,四十天在沙漠的祈禱和禁食。師傅藉著疾呼悔改開始祂的傳教: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罷。[1]教會也勸誡我們善加利用這「密集強烈」禮儀時期的偉大恩寵,好能在我們努力接近天主方面,向前邁出堅定的步伐。

雖然每天都需要如此,但在我們剛開始的這幾個星期,迴響著更急切地皈依的呼喚。在通向永生的道路上,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偏離正軌,因此教會,那明智且良善的母親,在我們眼前呈現悔改的需要,同時也利用彌撒中的禱文和讀經,在具體要點上教導每位信友們日復一日地皈依。如果我們身為天主的子女們努力去利用這些文字,將之帶入個人的祈禱中,在這領我們至復活慶節的四十天中,我們會發現新的勇氣去以耐心和信德接受所有困難、磨難、試煉的情況,意識到吾主會從黑暗中帶出新的一天。[2]

四旬期禮儀提供給我們特別的恩寵,促使我們改變內心,這必致使善行。讓我們再次閱讀我們的父親的字句:皈依是一瞬間的事,成聖則需花一輩子的功夫。天主在我們的靈魂內播下了愛的種子,它渴望著成長,要在行動中表現出來,要結出在每一時刻中能切合上主要求的果實。所以,我們必須準備再開始,在我們生命中各式各樣的新環境裡,再度尋找我們初次皈依的光明和激勵。而這就是我們應該以深入的檢討好好準備自己的原因,懇請上主的幫助,使我們更加認識祂,認識自己。如果我們要再次皈依,除此便沒有其他路了。[3]我們自聖灰日開始做了些什麼?至今決定了些什麼?我們每天是否懷著帶領我們更接近基督的悔罪的喜悅?

如同教宗在今年四旬期文告的主題,他從致希伯來人書中摘錄了一段,並邀請我們去省思:應該彼此關懷,激發愛德,勉勵行善。[4]然後他指出這些字句具有更廣泛的含意:必須藉著操練超性三德歡迎基督。意思說,「懷著真誠的心,以完備的信德去接近天主,」(10:22),堅持「所明認的望德,」(10:23)並且永遠專注於與我們的兄弟姐妹們,一起過一個「愛德與善行」(10:24)的生活。作者陳述說,要持續這種被福音塑造的生活,重點是,要參與禮儀和團體的祈禱、專注於在末日(eschatological)與天主圓滿共融這一目標(10:25)。[5]

如同以往幾年,本篤十六世再次關注於愛德的工作,連同祈禱和禁食,那是四旬期典型的贖罪操練。在其他場合,我曾鼓勵你們要特別留心個人祈禱的時間,藉著更努力於那賦予基督徒生命特質的刻苦上,更新我們痛悔的精神,並在實體和精神上的需要,幫助我們的鄰人。現在,除了勸勉你們活出這些展現基督徒的精神外,我想要聚焦於一項聖施禮華教導我們,以及教宗強調的傳統精神方面的慈悲善行(神哀矜):耶穌親自建議他的門徒們的實踐手足規勸: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獨處的時候,規勸他;如果他聽從了你,你便賺得了你的兄弟。[6]

這愛德的表現並非是單獨的教導。在舊約中已強調了數次。例如:責斥明智的人,他必會愛你。你若指教明智的人,他必更明智;你若教訓正義的人,他必更有見識[7]在另一段:誰遵守勸告,必走向生命之路;誰輕視規勸,必自誤入迷途。[8]在新約中,遵循著師傅的教導,我們發現一個更具體的方式去實踐這友愛的急迫工作,它在天主的道路上,支撐著他人。聖保祿強調必須以柔和的心神 [9]操練它,不要把他當仇敵看待,但要把他當弟兄看待[10]聖經也告訴我們固然各種懲戒,在當時似乎不是樂事,而是苦事;可是,以後卻給那些這樣受訓練的人,結出義德的和平果實。[11]宗徒雅各伯寫道:我的弟兄們,你們中誰若迷失了真理,而有人引他回頭,該知道,那引罪人從迷途回頭的人,必救自己的靈魂免於死亡,並遮蓋許多罪過。[12]我們不應該忘記聖施禮華在抵達一個中心時,首先會問有沒有任何人生病,然後問道:「你們快樂嗎?有沒有做手足規勸呢?」

不幸的是雖然吾主在這方面再三強調,也利用宗徒們和許多聖人們,包括我們的父親,但是這精神方面的愛德工作還是被許多基督徒所忽視。如同教宗感慨說道:我想在此提及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另一層面,我相信它幾乎是被忘記了:為永恆救恩的緣故而作的友誼規勸(correctio fraterna)。一般而言,我們今天對仁愛工作的概念和關心別人肉體和物質方面的福利都十分敏銳,但對我們的兄弟姐妹的靈性上的責任,卻幾乎完全沉默無言。這可並不是在早期教會內和那些真正信仰成熟教會團體內的現象,他們那時不僅關心兄弟姐妹在肉體上的健康,而且也關照他們心靈的健康和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13]

感謝天主,教會的這一部分也就是主業社團(並非我們自認勝於他人),這項福音的傳統被深愛且活出來。藉著來自天主的特殊光照,帶領我們的創辦人更深入這項福音的教導,他從一開始便自身實踐它並教導他人如此為之。他說這是很深地紮根在福音裡,[14]並補充那總是超性情感和信賴的證明,還有有著早期基督宗教的風格。[15]

聖施禮華極為重視這項福音裡的傳統,他從未放棄直到他成功地說服宗座(在1950年主業會的精神獲得確定認可時)接受創辦人,以及他管理主業會的繼承人,也能從這項精進聖化靈魂的聖神工具中獲益。他直率地告訴他的子女們:當我將我們的規章呈給宗座時…談及對父親的手足規勸,他們總是提出一個難題:「身為負責人怎麼能被糾正呢?什麼都不該對他說!」我並不同意;我向他們解釋:你們怎麼能讓我,一個卑微的人,還有那些在我之後的人,他們會比我優秀但仍舊是個卑微的人,不能受惠於這項成聖的工具?實踐這根深柢固的基督徒傳統,那些去做手足規勸(縱使他們要費心努力,且必須克服自己),以及那些接受它的人(縱使他們會感到受傷,但他們必須謙遜),都擁有成聖的絕佳工具,那也是源自於福音的。這理由終於說服了他們。」[16]

我們的創辦人清楚遺留下該如何去做和接受手足規勸。他告訴我們關於謹慎和愛德的規範,這是我們在每個階段都要具備的,因此能真正成為自身和他人聖化的工具。首先,必須常能清楚地表達超性愛德和人性情感兩方面,以及關心自身和他人的聖化。聖施禮華清楚明白地說:當你要規勸弟兄時,你說的話和說話的方式都要具有很大的仁慈和愛德,因為在那時刻,你即是天主的工具。[17]如同教宗在他的文告中所解釋的:基督信徒告誡的本質,絕不是以審判或責備的心態為動機;它常是被仁愛和慈悲推動。[18]

依循這明確的準則,在主業會中,在向任何人做手足規勸前,我們會先詢問那是否適宜。除了確保規勸者懷有正直的意向,他們可能建議我們該如何規勸,考慮到各自的具體情況,好使這規勸對接受的人成為有效的幫助。因此我們確保這服務他人的方法總是謹慎和文雅高尚,以及尊重他人的表徵。我們的父親在任何情況中所表現出的正直令我感動。如果任何一個人抱怨某人或他的行徑,我們的父親總會問:你跟那個人說了嗎?去說吧,他會補充,如果需要的話,你會幫他改進。

讓我們提醒所有基督徒們,我們被召喚去實踐這項吾主的建議。不要忘記,如同教宗在他的文告中所提及的,在今日似乎只有少數人知道它是什麼。可惜的是,人們常常在背後說他人的壞話,不敢當面藉著超性的觀點告訴他們那些應該改正的錯誤或缺失。因此,流言蜚語和道人長短的惡習如此傷害家庭生活和社會。

讓我們所有人努力去重新發現忠誠的重要性,這是在我們與他人互動中、在社交和職業生活等等…中基本的人性美德。就此看來,以必需的謹慎和愛德實踐手足規勸是格外必須的。聖施禮華懷著超性的現實主義,說我們每個人都充滿著缺點,我們每個人都看得見,並試著奮鬥;但是有許多缺點是我們看不見的…而這其中有些就在手足規勸中指出給我們看…別人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愛我們,因為我們的家庭是基督徒家庭的融洽和諧,充滿著愛。

與所有人和諧地生活,而這意味著愛、體諒、寬恕。雖然我們原諒他們,但有些事情是我們不該忽視的,那些便是我們應該在手足規勸中向他們指出來的。[19]

這根植於福音的勸戒當危及於對天主的忠貞時,格外重要。因此,教宗寫道:恢復這基督信仰愛德的層面,這是重要的事情。我們面對邪惡一定不能保持沉默。在此刻,我想到那些基督徒,他們會因情面或純粹為個人的方便,寧可隨波逐流都不去警惕自己的兄弟姐妹們,去對抗那些違反真理的思想和行為,並且不要追隨違反行善的道路。[20]當然在這些方面幫助他人總是困難的。接受的人感到難受,因為人很難謙卑自己,至少在開始的時候。但是去作友愛的糾正往往是困難的。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21]我們的父親在另一處補充道:你也許感到很困難,因為控制自己比較容易。的確,這樣的表現比較容易,但這是不夠超然的。你將來要為這樣的欠缺而向天主交待清楚。[22]

當你收到這封信時,我正在做避靜。我請求你們為它豐碩的成果祈禱:我能再次皈依於吾主,好能更佳地服務教會、主業會、和我的子女以及所有靈魂。我強調,將你們自己與我的意向合一。同樣在這幾天,羅馬教廷也在做避靜,教宗和那些最親近協助他的人將會參加,這是加倍地為他和他的意向祈禱的良機,這也是我經常請求你們的。將教宗託付給吾主,特別是從3月23日到29日,當他去墨西哥和古巴的牧靈旅程時,因而結出豐盛的使徒碩果。

雖然極為摘要,但我不願不提醒你們在接下來幾個星期的慶節和我們大家庭的週年紀念。11日是我們摯愛的歐華路的誕辰紀念,而23日是他的dies natalis,他回歸天鄉的日子。19日我們慶祝聖若瑟,教會和主業會主保的隆重瞻禮。接著是聖母領報慶節,依今年禮儀,將會在3月26日慶祝。在28日我們將會慶祝聖施禮華晉鐸的週年紀念。藉著我們的母親的代禱,如果我們以真誠改進的渴望來過這些慶節,適於四旬期皈依的恩寵將會更容易地獲得功效。

我向你們承認,我每天都被不耐所耗盡,我希望去到你們每個人工作的地方。但是我記得聖施禮華曾說過:有些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你要留在羅馬?他會說,因為我有責任要如此。而我再補充:他是多麼接近你們每一個人啊!

我以深切地更新內在的渴望和更大的使徒工作熱誠祝福你們,

你們的父親,

+ 浩偉

羅馬,2012年3月1日

──

[1] 羅馬彌撒,四旬期第一主日,福音乙(谷1:15)

[2] 本篤十六世,公開接見講道,2012年2月22日

[3]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58

[4] 希10:24

[5] 本篤十六世,2012年四旬期文告,2011年11月3日

[6] 瑪18:15.

[7] 箴8:8-9.

[8] 箴10:17.

[9] 迦6:1.

[10] 参阅得后3:15.

[11] 希12:11.

[12] 雅5:19.

[13] 本笃十六世,2012年四旬期文告

[14] 圣施礼华《链炉》566

[15] 圣施礼华,1964年11月

[16] 圣施礼华,家庭聚会笔记,1958年11月21日

[17] 圣施礼华《链炉》147

[18] 本笃十六世,2012年四旬期文告

[19] 圣施礼华,家庭聚会笔记,1962年12月30日

[20] 本笃十六世,2012年四旬期文告

[21] 圣施礼华《链炉》641

[22] 同上,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