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的信(2011年9月)

在這個月監督強調亞巴郎這個角色他「變得非常熟識天主,聖經中誇讚他,說他是天主的『朋友』」。

我至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守我的兒女們!

當我寫信給你們時,我依舊存有本篤十六世和數以千計接受聖伯多祿繼承人的邀請,出席世界青年日年輕人的清晰記憶。我們所有人藉著自己的祈禱幫助準備這盛會,深信許多人無論如何都能聽見吾主的聲音,邀請他們去跟隨祂。如今那些日子已過去了,讓我們繼續祈禱,好使更堅強和更具使徒工作精神的基督徒生活的決策能在我們聽見和默想教宗話語的人身上開花結果。

我邀請你們這個月去思索一些教宗在公開接見中談論關於聖祖亞巴郎,信德之父(如同禮儀中對他的敬稱[1])的評論,強調他以永不懈怠的忠貞去實踐主的要求。

亞巴郎一生異乎尋常的是他細聽上主的話語。打從他離開他的家庭和故土,拋棄虛假的神靈,服侍永生天主起,他的生命便深深地具有他信賴降服於將自己顯露給他的天主的記號。我們也應渴望趨近聖經,發現天主的聲音。如同教宗在數月前所說的:我也想要請你們……去更加熟稔聖經,希望你們在家中都有一本,以便去了解天主與人,了解與我們溝通的天主,和回應及祈禱的人類之間關係的美妙歷史。[2]

我們的創辦人給予相同的忠告:每天閱讀一段新約,試著將之作為默想、默觀的閱讀,用第一人稱,好能善用聖神的光照。細讀聖經,默想主生活及教導的每一景象,特別是對那一小撮準備當祂門徒的忠告及警示,他們是祂由世界這端到那端的傳信者。[3]如同你們所熟知的,他在筆記本中寫下一些聖經中的字句,然後反覆閱讀,並經常思索琢磨它。他個人的經驗使他寫下《犁痕》中的一條:我建議你每天花幾分鐘來閱讀新約,設身處地,進入其中的各場景……其實能使你讓福音化成人身,現身說教。讓福音在你的生活中加以體現;也可以幫助別人加以體現。[4]

讓我們重回到亞巴郎的故事。信德致使他細聽天主的話語,並加以實踐。隨著時間,他變得非常熟識天主,聖經中誇讚他,說他是天主的「朋友」。[5]耶穌也給他的門徒們這稱謂: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6]而祂在一天中向我們每個人這說,不只一次,而是很多次!

朋友向他的朋友敞開心胸:告訴他困擾自己的事、希望完成的事,以及能帶給他喜悅的事。而這與天主的親密在一個人的祈禱中變得更為強烈,亞巴郎的故事與這相當有關係。記得當天主決定處罰罪孽深重的索多瑪和哈摩辣居民時,祂先讓祂的朋友知道此事。我要作的事,豈能瞞著亞巴郎?因為他要成為一強大而又興盛的民族,地上所有的民族,都要因他蒙受祝福。[7]教宗評論:正是在這裡亞巴郎介入,以他的代禱……天主希望藉著亞巴郎將人類帶回信德、順從和公義。而如今這位天主的朋友,眼見世界的現實和需要,為那些將被處罰的人祈禱,並乞求他們能被拯救。[8]

閱讀聖經中的那段是非常動人也安慰人的,人堅定地依靠他是天主的朋友的認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膽敢挑戰那至高無上者,以他信賴的祈禱為罪人的悔改懇求。你真要將義人同惡人一起消滅嗎?假如城中有五十個義人,你還要消滅嗎?不為其中的那五十個義人,赦免那地方嗎﹖你決不能如此行事,將義人同惡人一併誅滅;將義人如惡人一樣看待,你決不能!審判全地的主,豈能不行公義![9]

天主聆聽了亞巴郎的請願。然而聖祖害怕可能連五十位義人都無法在那城市找著,遂接著降低數目直到十位:「求我主且勿動怒,容我最後一次進言:假如在那裡找到十個怎樣﹖」他答說:「為了這十個我也不毀滅。」[10]我們知道最後(真是痛心地看見他們的心有多閉塞),索多瑪和哈摩辣被毀滅了。甚至連能解救他們於懲罰的少數義人都無法在那找到。

我們為彼此的代禱有多重要啊!除了這段的事實結果以外,我們見到在此顯露天主仁慈的偉大。教宗說:藉著他的祈禱,亞巴郎並非僅呼求公義的補償性形式,反而是介入性的救贖,考慮到無辜者,同時也藉著寬恕從罪惡中解救惡人。[11]如今也一樣,如同在歷史中的其他時刻,天主預備好轉化人心,聆聽祂朋友的請願。但是我們每個人需要祈禱更多,所以人靈能重新恢復與天主的友誼,因此我們也不遠離祂。如同聖施禮華經常說的,問題是在於我們只有少數人祈禱,而我們祈禱的人,祈禱太少。

我們需要經常祈禱,並為教會、人靈和全世界的需要更密切地祈禱。讓我們以信德、謙遜和恆心如此為之。我們應該想到天主允諾亞巴郎的後裔達味:fui tecum in omnibus, ubicumque ambulasti,你不論到那裡去,我總是偕同你。[12]這些話深深地感動我們的父親,因為他在這之中見到天主總是非常接近祂的孩子們的事實。

救世主向達味的預言以其他話接著下去:當你的日子滿期與你祖先長眠時,我必在你以後興起一個後裔,即你所生的兒子;我必鞏固他的王權……你的家室和王權,在我面前永遠存在,你的王位也永遠堅定不移。[13]這承諾在耶穌基督內成真,並繼續適用於教會。有一次(距今八十年),聖施禮華了解此承諾也意指主業會──基督奧體的一部分。他在聖體櫃前努力地做他的祈禱,天主將那些當時禮儀的字句置於他的唇邊。我們的創辦人在他靈修筆記中記錄:在我唇邊的經句是Et fui tecum in omnibus ubicumque ambulasti, firmans regnum tuum in aeternum你不論到那裡去,我總是偕同你;你的王位也永遠堅定不移。(撒下7:9, 16)我聚精會神於它的意義,緩慢地重複這句話。之後,昨天晚上和今天,當我再讀它們……我了解到基督耶穌在告訴我,為了給予我們安慰,「主業會會在各處偕同祂,肯定耶穌基督永遠的統治。」[14]

讓我們更深地了解,你和我都需要與吾主同在,回應恩寵的呼喚。雖然我們每一個人可能是、並知道我們自己只值一點點,我們的天父希望依靠我們與其他教會內的信友的合作,將祂的仁慈帶給全人類。祂希望從我們的罪惡中(所有邪惡的真正原因)拯救我們,但是祂尊重受造物的自由。如同亞巴郎代禱的那些城市,是需要人這方面最低限度的回應:改變邪惡為美善、仇恨為熱愛、報復為寬恕……在城市中必有義人,亞巴郎繼續重複:「假如可以在那裡找到……」 [15]教宗強調正是在「那裡,」在病態的事實中,必定存有良善的種子,能夠治癒和修復生命。那也是向我們訴說的話語:好使在我們的城市中,能找到良善的種子;我們能盡我們最大所能去確保不只有十位正直之人,讓我們的城市真正生氣勃勃和倖免於難,並從內在的苦澀拯救我們自身,苦澀也就是缺乏天主。 [16]

我們是否明瞭到我們與天主間的對話在使天主救贖的計畫成真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天主依靠我們個人的奮鬥、你的祈禱和我的,賜給人靈豐盛的恩寵。讓我們不要因似是強大力量的邪惡而失志!耶勒米亞先知以天主的名義在耶路撒冷尋求一個義人去拯救這城市:請你們巡行耶路撒冷的街道,觀察注意,在她的廣場上搜尋:若他們能找到一人,一個履行正義,追求信實的人,我就寬恕這城。[17]在聖言降身成人後情況已完全地改變。現在並沒有缺少一位義人去妨礙天主仁慈的成效,因為那公義的一位存在著:那是耶穌,超越罪惡和死亡的得勝者,祂在天堂保留祂 的人性,他常活著,為(我們)轉求。[18]因此在這世上絕不會缺少那些恆常舉揚他們的祈禱於天國,與耶穌基督緊密合一的人。然後,就如同教宗所說的:每一位的祈禱將會找到答案,我們每一個轉禱將會被全然俯聽。 [19]

我多常從我們父親的口中聽到那呼喊:信德,我的孩子們,信德!萬事都有解決之道,如果我們的祈禱與基督在彌撒聖祭中向天父的請願合一,彌撒一個具有無限成效的犧牲。基督徒們一直以來都如此為之,特別是在艱難的時刻。讓我們重新閱讀宗徒大事錄中那段伯多祿在耶路撒冷被監禁的記述。[20]聖施禮華在1937年西班牙迫害神職人員的那幾個月所給的一次默想中,細想到那場景。他的話語,在當時是針對一小群與他一起避難的人,如今仍是非常適時的,因為他們超越具體的歷史情況,關注於永恆之事。

默想那場景,聖施禮華問:首批基督徒們能做些什麼去捍衛他們的第一位教宗?他們大部分人並不具社會影響力,而那些有影響力的並不能加以運用。然而聖路加並不因此而未記錄我們在信德中最初的兄弟姊妹們:oratio autem fiebat sine intermissione他們不停地為他向天主祈禱。(宗12:5)整體教會,舉揚雙臂祈禱,向天主呼喊。而結果是什麼呢?在傍晚,一位天使出現在伯多祿的牢房,喚醒他並說:surge, velociter快快起來,束上腰,穿上你的鞋,(宗12:7)鎖鏈解開、牢房的大門敞開,而這宗徒之首自由地離開。[21]

我多希望我們創辦人的這些話,激勵我們滿懷信心地去為教會、教宗、所有人靈祈禱!我們在聖體櫃前的默想中,讓我們向吾主說說關於我們的朋友、親戚、所熟識之人,為他們所有需要請求。讓我們與耶穌一起並緊靠耶穌去做使徒工作計畫,因而它們能結碩果:從最平凡的計畫,可能看似微小(沒有任何事是微小的,當那牽涉到對人靈的靈修益處),直到重新建立社會的基督徒遠大意義的計畫。讓我們再一次實踐聖施禮華的忠告:在與人靈談論天主之前,讓我們先與天主談論人靈。你是否每天為你所遇見的人祈禱呢?你是否努力去建立新的友誼,並更常聯繫那些已是你朋友的人?讓我們特別為教宗在這個月從22日到25日的訪德之行祈禱。

重回到這封信之初的話題,我強調我們需要托賴給吾主所有在這幾個月於全世界舉行的活動的果實。我重申:讓我們在馬德里的世界青年日後,為與年輕人的接續的使徒工作特別祈禱,好使眾多各地的男男女女能決志緊密地跟隨耶穌基督。讓我們將這些心願托付給聖母,善加利用九月份眾多的聖母慶節。也讓我們不要忘記,在彌撒中和一整天,偕同她,接近十字架上的耶穌。因此成聖的熱切願望和我們希望種於人心的使徒工作能成為事實。

讓我們也投向我們摯愛的歐華路的代禱,他如此忠誠地接棒(聖施禮華)。你們不能想像有多少人,有些是非常顯赫的人物,向我說到關於我們父親的話:當我離開後,在主業會內不會有任何震盪。而感謝天主,事實正是如此,因為他首位繼承者深具堅定不移的平靜,全然奉獻。

在去非洲的旅程中,我先去到法國,在那裡有兩家中的一家直飛象牙海岸和剛果的航空公司,我待在那裡幾個星期。如同你們能想像的,在巴黎──特別地記得我們的父親和我們摯愛的歐華路──感謝天主,如同以往在你們每一位的陪伴下,我們到聖母顯靈聖牌像前祈禱。還有,也一如往常,感到「回家」的喜悅。我待在Couvrelles幾個星期,回憶聖施禮華和他的首位繼承人去那會議中心的旅程。我與他們的意向結合一起,所以吾主會繼續降福那地區和所有地區的使徒工作,因為我們必須將自己乘以500,許多新國家都迫切請求我們到那裡工作。我非常感激天主能讓我花些時間與你們法國的兄弟姊妹們一起,我告訴祂我們在各地都需要許多新人力。

我們很快地將會在斯里蘭卡開始主業會:每一位從你們所在之地,在這於全世界播種平安與喜樂種子(的使命中),你們不是如飢似渴地想合作嗎?

我以深情祝福你們,

你們的父親,

+ 浩偉

邦不隆那,2011年9月1日 ──

[1] 羅馬彌撒經書,感恩經第一式

[2] 本篤十六世,公開接見講道,2011年5月18日

[3]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172

[4] 聖施禮華《犁痕》672

[5] 參閱編下20:7;依41:8;申3:35

[6] 若15:15

[7] 創18:17-18

[8] 本篤十六世,公開接見講道,2011年5月18日

[9] 創18:23-25

[10]同上,32 [11]本篤十六世,公開接見講道,2011年5月18日

[12]撒下7:9

[13]同上7:12,16

[14]聖施禮華,Apuntes intimos,273號(1931年9月8日)見Andres Vazquez de Prada, The Founder of Opus Dei, vol. 1, p. 292

[15]本篤十六世,公開接見講道,2011年5月18日

[16]同上

[17]耶5:1

[18]希7:25

[19]本篤十六世,公開接見講道,2011年5月18日

[20]參閱宗12:1-19

[21]聖施禮華,默想筆記,1937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