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的信(2010年11月)

監督邀請我們藉著加深我們和在天堂、煉獄及世上教會成員的合一,能更深入掌握領會諸聖相通功的真實性。

我至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守我的兒女們!

今天我們憶及在天國與天主同享福樂的諸聖們。我看見有一大夥群眾,沒有人能夠數清,聖若望在默示錄其中一幕預象中提到,來自各邦國、各支派、各民族、各言語。他們都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持棕櫚枝,大聲呼喊說:「救恩來自那坐在寶座上的我們的天主,並來自羔羊!」[1]

如同一幅非凡的圖像,我們看見聖經描繪那些無以數計的群眾已經抵達他們塵世之旅的幸福終站。他們構成「勝利教會」。千千萬萬的平凡眾人,在世上靈修生活中爭鬥,依靠聖寵的助佑,為他們贏得勝仗,現在與至聖童貞瑪利亞和聖若瑟以及那些封聖的聖人們一起 — 在他們之中我們格外欣喜地崇敬我們的父親,永遠活在天主內並為祂而活。我的靈魂充滿了感激之情,轉向主業會內的男男女女,他們以全然的忠誠侍奉吾主天主,並自天堂以他們的轉禱幫助我們。這不能僅是回憶而已,而應該代表我們緊密團結地依靠他們,繼續實現主業會,走在這條他們刻畫出精采絕倫的道路上。

我也以深厚的情感對那些培育我們,或是那些我們在這世上所認識的人說話:父母親、兄弟姊妹、朋友和同事;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從未謀面但卻幫助過我們,或是我們以個人奮鬥幫助的人,藉著諸聖相通,達到默觀至聖聖三的無價目標。就如我目睹我們的父親這麼做,我建議你們為祖先祈禱,並將自己托付給他們的代禱。

我們不能忘記那眾多親愛的一群,仍舊等待著邁出進入天鄉的最終一步。他們是在煉獄的聖靈 —「苦難教會」─ 他們預備進入光榮中。聖施禮華說,他們已經在快樂的地方了,因為他們已確定能得到救贖,但在去到天主前,仍需要被稍稍潔淨。[2]教會也記得他們,而明天,11月2日,教會為他們奉獻特別的紀念,並請每位司鐸為亡者獻彌撒聖祭。

這幾個星期對我們而言是榮幸的機會,能去更深入於諸聖相通。藉著我們的祈禱和犧牲、藉著奉獻我們的工作,還有特別是為了煉獄中的聖靈們運用彌撒聖祭的果實,我們能幫助他們痛悔自己的過失因而能安抵天堂。我們怎麼能夠不去想到我們的父親從不間斷為他們虔敬地祈禱,也總是請他人也如此為之,特別是在十一月到來時?他敦促我們慷慨地奉獻代行善功;他最遠大的志向是靠著我們所有人奉獻無數的彌撒和我們慷慨的犧牲及祈禱,以致能夠「清空煉獄」。因此,我自問也問你們:我們有多愛已亡的靈魂,還有那些在世的?我們到什麼程度為他人度過時時刻刻、日日夜夜? 這些反省能幫助我們更深入進到我們所屬的「爭鬥教會」奧蹟,我們並非只是以被動的方式屬於她的一部份,如同基督替我們奉獻救贖的收受者,而應該也以積極的方式,因為我們全都是也應該感受到是教會,被召喚作正面地貢獻:在世上高築基督奧體,並達到天堂完滿的終結。以聖施禮華的話語,我們可以自問:我有分享基督對眾靈的熱忱嗎?我有為身為其中一部分的教會祈禱,以及在教會中我必須為肩負無人可替代的特定任務祈禱嗎?[3]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在一些從聖經中擷取的句子中,教導教會是「天主的建築物」。我主曾自比為匠人所擯棄的石頭,而竟成了屋角的基石。教會是由宗徒們建築在這塊基石上,因它而教會得到穩固與團結。」[4]聖伯多祿在他第一封書信中說基督是為人所擯棄,但為天主所精選,所尊重的活石,你們也就成了活石,建成一座屬神的殿宇,成為一班聖潔的司祭,以奉獻因耶穌基督而中悅天主的屬神的祭品。[5]

那發生在聖洗時,我們如活生生的建材為了在這世上建築天主的家[6]而納入這教會。身在這教會之中已經很夠了,但是仍然不足。我們必須是教會,因為我們的母親對我們而言永不該是陌生的、對我們最深的思慮來講不該像是外在的、外來的。[7]與耶穌基督全然的合一是目前在教會內獲得生命,以及之後抵達永恆福樂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

我們不是毫無生命氣息的建材,而是需要自發合作和自由地在自身和其他人身上,應用基督功勞的活石。外邦人的宗徒保祿指出:按照天主所賜給我的恩寵,我好像一個精明的建築師,奠立了根基,其他的人在上面建築;但是各人應該注意怎麼在上面建築,因為除已奠立了的根基,即耶穌基督外,任何人不能再奠立別的根基。人可用金、銀、寶石、木、草、禾稭,在這根基上建築,但各人的工程將來終必顯露出來,因為主的日子要把它揭露出來;原來主的日子要在火中出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8]

因此,讓我們在自己的生命中,在唯一的基礎基督上以慷慨的自我奉獻於天主的為黃金;以我們犧牲和刻苦的為銀;以可能小巧不起眼,但如果我們回應於祂連續不斷地恩寵,會取悅於天主我們德行的為寶石築起教會。依靠我們的天主的助祐,讓我們不僅是避免大罪,讓我們也憎恨故意犯的小罪、過失和不完美。不能奉獻給天主「草、禾稭」;那些如果我們要進入天國,應該要摒棄的破爛材料。這是我們在這塵世之旅補贖工作的功效,而這也是為什麼靈魂需要於死後在煉獄中被潔淨的原因。

聖保祿補充說,你們不知道,你們是天主的宮殿,天主聖神住在你們內嗎﹖[9]禮儀在十一月裡強調這點的重要性,在九號慶祝奉獻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在十八號紀念奉獻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大殿。讓我們默想這些慶節的象徵意義,從中為我們自身的行為擷取實用的效果。因為就如同在彌撒奉獻給教會中的頌謝詞向天主父祈禱,「我們感謝祢,因為祢允許我們建造這座祈禱之所,在此不斷照顧祢旅途中的子民,藉聖事的標記啟示祢的臨在,並廣施聖寵,使我們與祢合而為一:祢以我們當做活石、建築祢的聖殿,並使普世教會 ─ 基督的奧體逐漸擴展;最後將在天上的耶路撒冷達到它圓滿的境界,永享和平。」[10]

讓我們停下來並思考這偉大的事實:縱然我們每個人有不同的功效,我們全都是教會平等的一份子。教宗本篤十六世教導說:所有教會的建構要素都是重要的,然而,沒有那基石也就是基督,它們全會搖搖欲墜、坍塌崩裂。身為「同胞」、「天主的家人」,基督徒必須一起合作確保宏偉的建築屹立不搖,因此能吸引他人進入並發現其中豐盛的恩寵寶藏。[11]

我的女兒和兒子們,讓我們默想吾主托付給我們的工作,也讓我們盡責地肩負起它,就像是在譬喻中的僕人,買賣主人交給他們的資金,好能在他回來時,連本帶利地交還給他。[12]如果我們藉著信德的連結、接受聖事,以及與羅馬教宗和主教團的共融,我們也能如此落實,會成為喜樂的實情。

讓我們再次想想不能被忽視的象徵,我指的是祭台,那在教堂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專用於在意義深遠的特殊儀式中用來崇敬的。在1958年的諸聖慶節,聖施禮華祝聖了泰瑞園內聖徒小堂的祭台。就如同在所有的禮儀中一般,他的虔敬之情是切實可見的;他讓每項禮規和每字每句轉變為他對感念吾主的記號,感謝祂選擇留給我們彌撒聖祭,展現祂曾愛過也仍深愛著我們。

在這禮儀中,教會提醒我們,就如同這祭台,我們也曾被祝聖,被「分開」專為侍奉天主和建立祂的王國。然而我們常常發現自己沉浸在將天主「擱置一旁」的世界。以人性自由和自主的名義,天主之名漠然置之、宗教被降格為個人的崇敬,而信仰在公共廣場更是被迴避。教宗本篤解釋說,有時候,這種全然矛盾於福音核心精神的思考方式,會模糊混淆我們對教會和她的任務的了解。[13]

讓我們努力去拒絕這類有時逐漸侵入矇蔽許多基督徒行為的思考方式。關於這方面,我要告訴你們當聖施禮華祝聖祭台時曾說的話。你和我都是祭台:我們都曾被祝聖過。我們首先在聖洗中被傅聖油,之後是堅振聖事。而我們喜樂地等待將會領受為病人傅油的時刻(…),我們將會被再次傅油。因此,我們是神聖的,也因而我們的身軀因該奉獻給吾主天主。不要馬虎,我們應該留意端莊的細節、合宜地穿著,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將它用於侍奉天主。要能如此,我們也需要以良好的習慣,也就是所謂的美德來裝扮我們的靈魂,而那些對基督徒而言是再正確不過的了。[14]

我們可以從這些慶節中得出更多的結論、將它們應用在我們的靈修生活中;我留給你們去思考一番。但是,我不希望在尚未憶及接下來幾個星期另一些禮儀慶節,和主業會歷史一些週年的情況下結束這封信。首要的是十一月二十一日的基督君王節。讓我們準備好將主業會奉獻給耶穌聖心。讓我們對自己在領洗時,向吾主的承諾,以及在允許領受主業會的聖召時賦予新的意義。在此我建議你們:你們如何讓祂主導你們的一天?你們如何藉著工作和友誼擴展祂的王國?

然後是十一月二十八日,主業會被立為自治社團的週年紀念 ─ 今年也如同在1982年一樣,是第一個降臨期主日 ─ 讓我們全心全意地為了這格外重要的一步感謝天主。讓我們特別祈禱主業會能如天主忠僕若望保祿二世在Ut Sit (但願如此)宗座憲章中所言,永遠且時刻成為為教會普世傳教服務的有效工具。

幾天前我在邦不隆納,並在納瓦拉大學的校園舉行彌撒聖祭,和數以千計的人為了創校和校友會的成立五十週年感謝天主。如同你們能想像的,聖施禮華的臨在一直都在,除了其他原因以外,是因為我在我們的聖創辦人於一九六七年十月舉行彌撒的同一個地方更新這聖祭。我用他的話語作為講道的基礎,提醒所有人天主召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追求聖德。

願我們的感恩也在我們為教宗和他的意向密切祈禱中展現。所有主業會的信友,平信徒和司鐸們,就如同其他天主教徒般,希望在所有情況下,和他保持緊密的合一。也請繼續為我的意向祈禱,那些意向除了更佳地服務教會和人靈外沒有其他任何的目的。我感到與你們所有人深深合一,我每天也需要你們支持的力量。

我突然想到這個月也將是我們的父親發現瑞奧普(Rialp)玫瑰的週年紀念。我請聖母在這為抵達天堂必經的長途跋涉中,賜給我們力量。也讓我們為將在十一月十三日被授與執事的主業社團信友們祈禱。

我以深情祝福你們,

你們的父親,

+ 浩偉

──

[1] 默7:9-10

[2] 聖施禮華,家庭聚會筆記,1974年4月9日

[3] 聖施禮華,忠於教會講道,1972年6月4日

[4] 梵二大公會議,教會憲章,6

[5] 伯前2:4-5

[6] 參弟前3:15

[7] 聖施禮華,忠於教會講道

[8] 格前3:10-13

[9] 同上,16

[10] 羅馬彌撒經書,奉獻教會第一式頌謝詞

[11] 本篤十六世,普世合一會議致詞,2008年7月18日

[12] 參瑪25:20-23

[13] 本篤十六世,祝聖祭台講道,雪梨,2008年7月19日

[14] 聖施禮華,家庭聚會筆記,1974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