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的信(2008年1月)

蔡浩偉主教在本月的牧函中,提醒基督徒必須用我們的言語和榜樣傳遞我們的信仰,而同時常常尊重個人的自由。

2008年1月7日

我親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守我的孩子們!

自12月25日以來,每件事物均向我們傳達基督的誕生,為拯救我們,天父永恆的聖言,化成肉身誕生於童貞瑪利亞。在傳統的基督宗教國家,公眾用千百種不同的流行虔敬方式表現出對這奇妙奧蹟的喜樂,許許多多良善的男女,包括非基督徒,也分享天主教徒從這慶節所喚起的和平、公義和團結的理想,這又證明基督的訊息是如何回應人最深切的渴望。

然而,除了喚醒這些理想外──這是重要的,特別是當下的特徵:在許多國家和心靈內缺乏和平──聖誕節最主要的訊息就是我們所慶祝的事件本身。正如教宗在聖誕節前幾天提醒我們:「在白冷顯示給世界照亮我們生命的亮光;啟示給我們引領人性圓滿的途徑。如果人不能承認天主成為人,那麼慶祝聖誕有何意義?它只不過是個空虛的假日。尤其,我們基督徒必要以出自心靈深處的信念再次確認基督誕生的真理,在所有人面前為領受到這空前絕後的禮物作證,這寶物不單為我們,而是為每個人。」(本篤十六世,2007年12月19日,一般覲見致辭)

聖誕節再度將與基督一起工作,應用救贖果實的迫切需要放置在我們眼前,白冷的牧羊人給我們一個好榜樣:他們急忙返回馬廐之後, 找到了瑪利亞和若瑟,和那躺在馬槽中的嬰兒 ,然後滿心喜樂地返回他們慣常的工作。他們內心改變了, 為了他們所聽見和看見的一切光榮讚美天主 ,熱切地傳揚這喜訊給他們的親友和鄰人; 凡聽見的人都驚訝牧人向他們所說的事 。(參閱 2:16–20)他們傳揚了喜訊,儘管他們很可能是沉默寡言型的人,不喜歡聊天說地的,在今天依然如此。

當人經驗到一個非凡的喜樂時,他們會情不自禁地要將它傳達給他人,特別是當這情況關係到耶穌帶到世上的超性生命,因為這份喜悅無法隱藏基督徒聖召就是要做使徒工作的特性。天主救贖的喜樂不能單單藏在一顆心內,「聖奧思定說任何使另一個靈魂轉變的人,他靈魂(的得救)是早已預定的,因此想想帶領其他人靈踏上天主的道路及自我付出的情景是多麼奇妙的事!美善的本身是有擴散性的,如果我擁有美善的東西,我必會有一個使他人也分享這同樣喜悅積極的渴求。」(聖施禮華,1959年12月29日,聚會筆記)

不過,在許多地方根植著錯誤的思想,認為人不應對他人談及個人的宗教信念,他們說那等於干預他人的隱私,侵犯他人的內心世界。我們必須排斥那種態度,並時常準備好給我們基督徒聖召的希望一個理由,(參閱 伯前 3:15)懷著真誠的渴望,讓救恩的喜訊在我們的親戚、朋友及相識者的耳中迴蕩。

我們不能只滿足於以自己的榜樣來作證,因為光是榜樣是不夠的,雖然這是不可缺的。讓我們回憶天主是如何責備那些沒有警告人們拜偶像的危險的人: 他們都是啞巴狗,不能叫喚;只會作夢,偃臥,貪睡 。(依56:10)

我的孩子們,讓我們保持警醒,好使我們絕不會得到那譴責;我們會停止做為 地上的鹽和世界的光 ( 5:13–14),而那絕不該發生。你們是否培養使徒工作的熱忱,使它有如超性的直覺?你多急迫地祈求吾主在日常談話中,包括與職業相關的和休閒的交談時,將適當的話語放在你的口中?我們必須與人們談及天主子屈尊紆貴來到世上的神聖仁慈,並談及吾主期待我們如何合作去傳揚祂的愛、生命及和平的訊息。

數星期前,信理部出版了 某些福傳觀點的教理註釋 ,而本篤十六世推薦所有信友用來作默想。(參閱2007年12月19日,一般覲見致辭)在不同的論點之中,這文件提醒我們:「誠懇地引領一個人的才智和自由與基督和祂的福音相遇並非不適當的侵犯,而是合理的努力,且是一種服務能使人與人的關係更有成果。」(信理部, 某些福傳觀點的教理註釋 ,2007年12月3日,5)「傳達宗教上意義重大的事件和真理,讓它們為人接受,不單只是與人性對話的現象,宣講和教育有深厚的和諧,還回應了另一重要人類學上的事實:渴求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美善,這渴求是合乎人性的。」(同上,7)

自然的,如同在每一件事物,在這方面我們不僅尊重他人的隱私和自由,而還不排除一切暴力方式去維護它們。我們對聖施禮華的榜樣和教導的記憶猶新,他告訴我們:「我總是維護個人良心的自由,我不明白為什麼用暴力;也不認為它是一個去說服或贏得勝利的正確方式。」(聖施禮華, 談話 ,44)

我記得我們父親在這一點更經常地堅持,也許是當在一些地域開始流傳這想法:個人行為的作證已足夠,不需要與他人談及信仰。面對那種最後可能癱瘓教會傳道熱忱的態度,聖施禮華以使徒性的毅力回應,他堅持:「我的孩子們需要尋找機會去談到、去傳達吾主所付託給我們的這些奇妙化工,要像基督徒般的去工作,僅靠『臨在』是不夠的。」(聖施禮華,1968年8月25日,聚會筆記)

當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接近尾聲時,我們創辦人敦促我們要將教會這偉大會議的教導付諸實踐。尤其,他邀請我們公開地和私下地提醒人們關於大公會議強而有力地宣講普世成聖和使徒工作的召喚。他激勵我們基於真理和愛德,孜孜不倦地與每個人──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作使徒性的談話。他就是那樣生活直到最終,我腦海回憶起許多他善用機會以此方式服務人靈的例子。

在那時常常聽人說不要向他人解釋基督宗教的信仰是比較好的;有些人甚至認為在談話中應該把教會所教導的真理擱在一邊,好像任何有關天主或啟示真理的意見都是同樣的有效和真實。聖施禮華在那些情況下,從若望福音開始,評論耶穌與祂那時代的人的談話或宣道的許多例子,他喜悅地指出基督徒跟隨師傅的榜樣,歷代相傳。「在宣講福音時,最初的十二位宗徒在他們的使徒工作行程和旅途中,與那些他們所遇見和尋找的人,曾有美好的交談。假若宗徒沒有與所有那些人靈有過超性的對話,教會今天就不會存在,使徒工作為基督徒而言是: ergo fides ex auditu, auditus autem per verbum Christi ( 10:17);信仰出於聆聽,聆聽是出於宣講基督的言語。」(聖施禮華,1965年10月24日的書信,13)

教宗在他最近論希望的通諭中,清晰地樹立這些教導,從成聖的渴望是不能轉讓的事實開始──沒有人能取代我個人對恩寵的回應──本篤十六世解釋:「與耶穌的關係,是與那位奉獻自己,為眾人作贖價者的關係。(參閱 弟前 2:6)與耶穌基督的共融引領我們進入祂的『為全人而存有』;它也成為我們自身存有的方式。祂付託我們為他人而生活。」(通諭 我們得救在於希望 ,2007年11月30日,28)。那是需要將救恩的喜訊傳達給其他人靈的根由。「身為天主兒女,我們的聖召要求我們雖然人在塵世,卻應力求聖化自己,同時走向世上所有的途徑,使之一一轉化為引導人靈克服險阻歸向天主的光明正道。」(聖施禮華, 基督剛經過 ,120)我們全然確認,因為它是我們所領受的聖召的整體,吾主渴望我們增加個人友情和信賴的使徒工作,而這亦是信友在世界中活出他聖召的特徵,尤其是那些受主業會精神所滋養的人。

這個月是當聖施禮華肯定地向青年人推動使徒工作的七十五週年紀念,從創立主業會以來,他一直在做此事。回溯到1933年1月21日星期六,當我們父親第一次聚集了一小撮年輕人,給他們講了一個有關基督徒培育的談話。

我們父親以多麼超性、多麼熱切和多大的愛心開始那活動!然而,正如他時常追憶的,雖然他事先曾與9、10個人提及這活動,卻只有三個男孩子參加了那第一次的學習圈,聖施禮華卻沒有氣餒。他滿懷信德,依賴聖母和聖若瑟的轉禱,並初次將那工作付託給聖辣法耳總領天使及聖若望宗徒,他為那些最早一批的男孩舉行聖體降福。讓我們慢慢地默想他的話語:「當上完課以後,我與那些男孩走進小聖堂,我拿起在聖體光中的吾主,將祂高舉起來,並祝福那三位……而我看到3百、30萬、3千萬、3億……白的、黑的、黃的,各種膚色,及人的愛情所能產生的一切組合,但是我太短視了,因為……它已成真,我太短視了,因為吾主實在是更慷慨。」(聖施禮華,1975年2月19日,聚會筆記)

翌日,1月22日星期日,開始了第一次的慕道班──這是我們與年輕人及其他人做使徒工作的一項不可缺少的途徑──一些與我們父親交往的年輕人參加了,他們去了位於馬德里郊外的松柏區的一所學校,在那裏有一大群孩子在等待他們。我們創辦人那時已經進行培育課程、慕道班及探訪貧窮者和患病者有多時,這些活動曾是、也總會是使徒工作的堅固基礎,正如我們父親慣常說:「它們像是我們眼中的瞳仁。」

顯而易見地,推展使徒工作的擔子和喜樂自然地會落在主業會較年輕的,和那些有特別付託這工作的信友身上。我的孩子們,想一下吾主對你們表示的信任,祂意願將他們交於你們手中──好使你們能像陶工揑造黏土那樣塑造他們──這麼多靈魂在誠懇地尋求他們生命中深刻的意義。好好準備學習圈和基督徒教理課;祈求聖神在你們的言語中放入逼人的吸引力,並堅定地開展與你們的朋友交談, suaviter et fortiter (參閱 8:1),溫和而有力地著手使徒性的對話,好能引領他們到基督那裏。

當本篤十六世以激動人的堅持談及我們必需邀請年輕人要慷慨、要接近並跟隨吾主,讓我們使此訊息在許多人的耳中回響,信賴聖神的行動,和年輕人有為偉大理想服務而承諾自己的潛力,這總是他們的特質,然而有時它似乎在他們的心中休眠。

讓我們信賴地轉向聖辣法耳和聖若望,這使徒工作的守護者,也轉向聖施禮華,他在很多年前即開始了這使徒工作,銘記在心你們──我們──正在為教會的未來,基督徒社會的未來作準備。

我熱情地祝福你們!

你們的父親,

+浩偉

羅馬,2008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