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時期裡,教會經歷我主為我們所預備的喜樂:『天主為愛他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
「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阿肋路亞。」[1]復活期是基督為我們戰勝了死亡而贏得幸福的預期。我主「曾為了我們的過犯被交付,又為了使我們成義而復活。」[2]因此,藉著存在於祂內,我們的喜樂圓滿無缺。[3]
逾越期位居禮儀年的高峰,因為基督的信息是藉由我主「逾越」─從死亡過渡到新生命,而帶來的救恩的喜樂宣告。「復活期是喜樂的日子。但它的喜樂並不局限於禮儀年度的這一季節。而是永遠洋溢於基督徒的心中。因為基督已活著。祂不是已經死去的人,不是活了一段時間,然後死去,只為人留下好榜樣和美好回憶的人。」[4]
儘管只有少數「是給天主所預揀的見證人」[5] 臨現於復活基督的面前,但是,現在藉著禮儀卻能使我們再度活出這些奧蹟。正如教宗聖大良所宣講的,「過去被認為與我們救贖主有關的一切事物,現在都已成為聖事的禮儀。」[6]東正教的基督徒,在逾越節彼此問候的習俗裡,充分的表達了他們意識到這現實。「Christos anestē,基督復活了!」對方答道:「Alethōs anestē,祂真的復活了!」
拉丁禮儀在復活節前夕的復活宣報中,也滿溢著喜悅。在復活主日美麗的進堂詠中,更簡潔地表達了這種歡慶:「我已復活了,仍同祢在一起:祢的手常庇蔭我;祢的智慧深奧無比。」[7] 我們以對天父虔誠、熾熱的孝愛,將我主在那星期天清晨第一線曙光中,不可言喻的復活經驗,放在祂的口中。聖施禮華也在他的講道中激勵我們接近基督,深刻的去了解祂仍活在今日的事實。「我要簡略的提醒你們,基督今天以什麼方式生活。『耶穌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遠,常是一樣。』(希13:8)基督徒生活的基礎,即在於此。」[8]我主希望我們與祂談話,談論祂,而不把祂當做活在過去的人看待,彷彿我們仍在懷念的人一樣,而是要認知祂活在「今天」,祂臨在這裡、現在,以及祂活生生的陪伴。
五十天的復活期
早在教會引用四旬期和其他禮儀季節很久以前,基督教團體就已經慣於慶祝這五十天的喜悅。如果有人在這些日子裡沒有表達出自己的狂歡,他們會被視為是沒能掌握住信仰核心的人,因為「與基督一起,喜樂就會生生不息。」[9] 這個慶節,時間延長如此之久,為了讓我們意識到「現時的苦楚,與將來在我們身上要顯示的光榮,是不能較量的。」[10]在這段時間裡,教會經歷我主為我們所預備的喜樂:「天主為愛他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11]
對於萬民四末的認識,正如對天國的預期,早已在禮儀實踐中反映了好幾個世紀。在復活期間沒有舊約的讀物,因為整個舊約是一個準備階段,準備一個將要來臨的人物;而復活期則是在慶祝已經臨現的天國。在復活節,萬事都得以更新,萬事都已落實。因此,在復活期,隨著宣讀聖若望的福音,禮儀也宣讀特別適合這些日子、充滿光明的宗徒大事錄和默示錄二書。
東方和西方教會的基督教作家都公認復活期是一個獨特且延續的慶節,所以那些復活節以後的主日,都被稱為「復活期主日」而非「復活節後主日」。整個復活節期間就像一個偉大的主日─所有其他的主日都出自於它。基於同樣的原因,也不視五旬節主日(聖神降臨日)為一個獨立的慶節,而是偉大的復活節告一段落。
在一些傳統的四旬期禮儀聖歌裡,「阿肋路亞」這個詞,帶有些許告別的音調。相較之下,復活節禮儀中的,「阿肋路亞」則帶有新鮮的歡欣感,預期在天國受洗時所唱的「新歌」,[12]他們已經預見自己與基督一起復活。因此,在復活節期間,在彌撒的答唱詠和領主詠中不斷重複「阿肋路亞!」一個源於希伯來文動詞哈肋耳(讚美)和雅威(天主的名字)的命令語:「讚美上主。」
「我們將在那裡(天國)唱的阿肋路亞,多麼令人喜樂啊!」聖奧思定講道時說。「將是一個堅定、無所畏懼的阿肋路亞,因為敵人不會出現,朋友也不會失去。在那裡,正如在這裡,神聖的讚美會響起。但這裡,來自那些仍有困難的人,然而,在天堂響起的讚美則來自那些安穩的人;這裡來自那些必死的人,那裡來自那些永生的人;這裡來自那些希望的人,那裡來自那些已擁有天國的人;這裡來自那些還在趕路的人,那裡來自那些已安抵父家的人。」[13]聖熱羅尼莫寫道,在巴勒斯坦的頭幾個世紀裡,人們耕耘田地時,習慣呼喊,有時會高唱「阿肋路亞!」船員們載旅客渡河時,也會高呼「阿肋路亞!」「在復活期的幾個星期裡,教會帶給我們深沉而平靜的喜悅。我主渴望將這份喜悅留給所有基督徒做為遺產……如果我們不退讓的話,沒有任何人、也沒有任何東西能從我們身上奪去這份充滿超然、內涵的喜悅。」[14]
復活節八日慶期
「復活節期的頭八天構成了復活節的八日慶期,並視為上主的節日來慶祝。」[15]在早期的教會中,為向新受洗者介紹:對羅馬基督徒有特殊意義的聖人的勝利,羅馬主教「設站」慶祝。教導「信仰的地理」,讓基督教的羅馬成為彷彿是我主耶路撒冷的重建。參觀七座羅馬的大教堂:在復活節前夕,「設站」於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在復活節主日,於聖瑪利亞大殿;星期一在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星期二在城外聖保祿大殿;星期三在城外聖樂倫堂;星期四在聖宗徒大教堂;星期五在殉道者之母堂;星期六再度返回聖若望拉特朗大殿。
每天的讀經也與慶祝地點有關。例如星期三,設站在城外聖樂倫堂,當日的福音即採用有關炭火的章節,[16]因為在一個流行的羅馬傳統中明確提到,執事樂倫曾在鐵架上被火燒死殉道。八日慶期的星期六,是新領洗者收起白色洗禮服之前,最後一次穿著它,因此,也使用相關的讀經配合,好像讀經一:聖伯多祿的勸誡,開頭是「Deponentes igitur omnem malitiam...所以你們應放棄各種邪惡、各種欺詐、虛偽、嫉妒和各種誹謗。」[17]
教會的教父們經常將主日稱為「第八日」。此日與那七天連續的日子相比,占有獨特且超越的地位,主日不但使人想起時間的開始,也想到「未來世紀」的結束。[18]早期的洗禮池,如聖若望拉特朗大殿洗禮池小堂是八角形的;候洗者從洗禮池中站起的那一刻,即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洗禮池現在開放到第八天,主日是不夜的。因此,每個星期天都會提醒我們,我們的生命活在復活期間。
耶穌升天和五旬主日
「藉著祂的升天,復活的主將宗徒和我們的目光吸引到天堂的高峰,向我們展示出我們旅程的目標是天父。」[19]復活節開始了我主新臨現的時期。祂看起來似乎更加隱蔽,但以另一個角度來看,祂更加接近我們。「禮儀的時期」於焉伊始,整個禮儀成為向天主聖父,藉著在聖神中的聖子的延伸祈禱:有似「平靜而廣闊的河流般湧溢出來」的祈禱。[20]
當耶穌從宗徒的視線中消失時,也許起先他們啞口無言,目瞪口呆。「我們無法確知在哪個時刻,他們意識到在自己眼前展現了一個宏偉、無限的視野:我們塵世朝聖的終極目標。也許,他們直到五旬節在聖神的光照下,才意識到這一點。」[21]
「全能永生的天主,祢願意以五十天的時間慶祝逾越奧蹟……」[22]教會要我們認識這個充滿了啟示意義的數字。五十這數目在以色列的生活中,有兩件意義重大的事:一件是五旬節,開始收割麥穗之後的五十天。另一個是每隔五十年就宣布一次的禧年,將一切獻給雅威的一年,在這年裡,每個人都可以收回自己的財產,並且都可以重返家鄉。[23]在教會時代,逾越節期間的「標誌」,包括了從主復活到聖神在五旬節降臨的五十天。在禮儀語言中,四旬期意味著將我們整個的靈魂,我們整個的思念,以及我們整個的心靈歸向天主;而復活節則意味著我們與基督「一起復活」的新生活。「Igitur, si consurrexistis Christo, quae sursum sunt quaerite;你們既然與基督一同復活了,就該追求天上的事,在那裡有基督坐在天主的右邊。」[24]
經過這五十天之後,「我們到了所有祝福的高峰,和所有節日之母的『首府』,」[25]因為,這五十天就像「所有節日的母親」,與復活節是分不開來的。正如戴都良對異教徒所說的:「把你們所有的節日都加在一起,也抵不過五旬節的這五十天。」[26]五旬主日─聖神降臨,因此是一個決定性的主日,最圓滿的主日。在這莊嚴的慶節,我們驚喜地體驗到,如何通過禮儀,天主在教會的黎明即令聖神的恩賜臨現。在耶穌升天時,耶穌「上升天庭,好使我們分享祂的天主性。」[27]而現在,在五旬主日,我主坐在天父的右邊,透過聖神,「十字架的果實」的沛降,賜予祂教會神聖的生命。[28]聖施禮華已生活出來,並鼓勵我們也以同樣的方式去做,好能深邃意識到聖神的恆久存在:「請你跟我一起祈求新的聖神降臨節的到來,把這個世界再次光照得大放光明。」[29]我們也能理解為什麼聖施禮華決定在主業團一些培訓方式前,使用教會傳統的祈禱,例如向天主聖神的特別敬禮彌撒中的:「Deus, qui corda fidelium Sancti Spiritus illustratione docuisti, da nobis in eodem Spiritu recta sapere, et de eius semper consolation gaudere. 上主,祢派遣了聖神,光照並訓誨信眾的心靈,求祢賞賜我常服從聖神,認清真理,並常感到祂的安慰和護祐。」[30]在這些禮儀的話語中,我們懇求天父讓聖神使我們能夠欣賞、「品味」聖神現實的意涵;並且我們可以享受到「偉大的陌生者」─聖施禮華時常這樣稱呼聖神─鼓舞的安慰。因為「世界需要基督跟隨者的勇氣、希望、信心和毅力。世界需要聖神的恩賜和果實,正如聖保祿所列舉的:『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迦5:22)。聖神向教會和我們每個人施予了豐厚的恩典,為使我們能保持純正的信仰和勤奮的愛德,散播修和及和平的種子。」[31]
[1]復活節週三,進堂詠。參瑪25:34。
[2]羅4:25。
[3]參若15:9-11。
[4]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02。
[5]宗10:41。
[6]聖大良,講道,74,2。
[7]復活主日,進堂詠。
[8]《基督剛經過》104。
[9]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2013年11月24日,1。
[10]羅8:18。
[11]格前2:9。
[12]參默示錄5:9。
[13]聖奧思定,講道256,3。
[14]真福歐華路,牧函。
[15]感恩祭典,「禮儀年和普通羅馬日曆通用規範」24。
[16] 若21:9復活八日慶期週五讀經。
[17] 伯前2:1。
[18]參聖若望保祿二世,宗徒文獻《主的日子》1998年5月31日,26。
[19]教宗方濟各,聖母喜樂經,2014年6月1日。
[20]聖施禮華《道路》145。
[21]本篤十六世,講道,2006年5月28日。
[22]感恩祭典,聖神降臨前夕彌撒,集禱經。
[23]參肋23:15-22;戶28:26-31;肋25:1-22。
[24]哥3:1。
[25]聖金口若望,五旬節講道II。
[26]戴都良,De Idolatria,14。
[27]感恩祭典,耶穌升天頌謝詞。
[28]《基督剛經過》,96。
[29]《犁痕》213。
[30]感恩祭典,天主聖神特別敬禮彌撒,集禱經。
[31]教宗方濟各,聖神降臨慶節講道,2015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