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性,就越神性(十九):獻出自己最好的部分

道德品行不僅磨練我們的個性,同時也賦予我們能在日常的各種狀況下,妥當地反應出行為所需的靈活性。

「完美」並不意味著「一樣」
聖德是件量身定做的衣服
能任意彎曲伸縮的肌肉


一位詩人描繪了鳥兒在海邊乘著微風翱翔的美景,欣喜地默觀著下方的浪花和頭頂上的明亮天空。如果我們沒有福氣住在海邊,也許我們都會珍惜一些曾在那邊留下的回憶:無邊無際的海洋、薰人的微風、鮮豔的色彩、清新的氣味,還有舒緩的自然之音。現在有許多海浪的錄音,讓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聽到激盪人心的海浪聲和鳥鳴。聖施禮華曾用海洋之聲描述人性的美德:「波濤洶湧的海浪聲,是由後浪推前浪形成的。那麼,你們使徒工作的聖德,也是由你們每個人的德行形成的。」[1] 在下面我們會探討這些「個人德性」的和諧。

「完美」並不意味著「一樣」

聖熱羅尼莫寫道:「基督沒有命令不可能的事,而是命令了完美的事。」[2] 看見這句話,我們可能會立刻回應,正因為我們常常認為完美的事是不可能的。誰膽敢說自己的行為是「完美」的?此外,聖人的生活似乎也證實了相反的實況:他們越接近天主耀眼的光芒,就越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當我們明瞭熱羅尼莫這裡指的是耶穌親自在福音中,給了這個強而有力的命令時,我們的困惑只會有增無減:「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5:48)這句話背後隱藏著什麼奧秘?

第一個要澄清的可能有關於我們對「完美」的理解,認為「完美」是無法再改善的。應用到一個人的行為上,這種對於「完美」的觀點可能遠離我們的共同經驗領域,甚至可能引起我們的某種反感。然而這兩個字在聖經中,最常見的意義則含有功德圓滿、全然付出自己的成分。因此,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基督為什麼邀請我們「應當是成全的」,關鍵並不在於把生活的各個面向都達到最高標,而是在於達到祂所談到的大愛,要不分敵友的去愛每個人,因為是祂先愛了我們。(參瑪5:43-48)「具有聖德,並不意味著做更多的事,或是為了達到我們自己設定的標準。正如聖保祿所解釋的,聖德攸關於自己是否回應了聖神的行動,直到基督在我們內形成。(參迦4:19)」[3]

《天主教教理》根據這種「成全」的定義談到人性的美德:「德行是一種習慣性的、堅決行善的傾向。德行使人不但完成善行,更付出自己最好的一分。」[4] 正如海洋之聲是由無數波浪的衝擊譜成的,而每一個海浪都各不相同、獨一無二,在追求聖德的生活裡,亦是如此,每一德行都與其他德行和諧共存,引發出此人此時的最佳狀態。既然世上沒有兩個全然相同的人,所以也沒有兩種完全相同的方式可融合一種美德。為了帶領我們走向聖德,也就是帶領我們走向祂自己,天主會善用我們祂瞭如指掌的特質。我們呢?也要努力充分的把握住「天主給我們每個人絕無僅有、不可取代的奧秘計畫,將在各式各樣的環境和局限下實現。」[5] 計畫的宗旨始終在於透過天主的恩寵及我們的自由,將人類塑成天主從永恆就夢寐以求的愛兒、愛女。早自主業團的初期,聖施禮華就已告訴那些親近它的人:「你們要團結如一,同時也要多元。你們每一個都是無可比擬的,正如天國的每一個聖人都是獨特的。」[6]

聖德是件量身定做的衣服

德性不僅能幫助我們在特定的行動中,選擇好的善的,(這固然是值得讚揚的,但只是一樁小事)。實際上,德性養成的自我主宰能力,驅使我們朝向大愛努力,激勵我們選擇最好的而非平庸的。有時候,如果我們以歸納法去理解德性,往往誤認美德僅是兩個消極端之間的妥協,是折衷於南北兩極間差距甚大的平均值。因而常導致我們原本當仰望高峰頂端,結果反而只顧著避免墜入左右深谷。事實上,天主給了我們每人應對景觀的「頂峰」,也是我們步入個人旅程的出發點。我們需要在這個景觀中去發現威脅我們旅途的障礙和危險,以及我們可以更安全行走的地帶。

聖多瑪斯在評論亞里士多德的倫理觀時說:「中庸之道就是恰到好處,不過多也不缺少,適合我們個人的比例。因此,每個人的這平均值都不一樣。」[7] 為了闡明這一點,聖人用鞋子作比喻,每個人都必須找到適合自己大小的尺碼。希臘哲學家用食物來打比喻。他拿一個運動員跟從不鍛鍊身體的人相比較,兩人對飲食的節制程度有著天壤之別。所以,實踐美德的方式亦無劃一的標準。試著為想成為有條不紊、慷慨或謙遜的人,寫一個通用的公式,似乎不太實際。正如亞里士多德所理解的那樣,一個人絕不會僅僅透過一系列的外在行為而變得有德有行,而是要透過特殊的內在心態來達成:「首先,他必須以知識行事;其次,他必須有意識地選擇該行為,並且是為其本身而選擇它;第三,該行為必須出自於穩定和長遠的個性傾向。」[8] 由此可見,如果教育環境不鼓勵人去瞭解獲得該美德的必要性,亦不曾強調它是因愛的驅使而自由選擇的德行,那麼,僅注重該德行的表面行為,積習日深,必然無法成為文質彬彬的人。

有一位謙卑純真的婦女,她看清是天主要依靠利用每人的性格,讓我們成聖。她祈禱說:「請幫助我們過好自己的生活,不是像下棋一樣,每一步都要算計;也不像競賽一樣,滿是挑戰;更不像在我們的頭腦裡納入無法理解的規條。反而該像在初次邂逅的盛宴中,眼神不斷跟祢相遇,讓我彷彿在祢恩寵的懷抱中安然自在地翩翩起舞。」[9]

能任意彎曲伸縮的肌肉

我們的肌肉具有相當大的彈性,就是身體狀況良好的一個標記。如果常做伸展運動,和健全的護理關節,假以時日身體就能做些以前幾乎不可能的姿勢。保持肌肉的靈活不但有助於防止姿勢不良的問題,並可減少受傷的可能性。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修身養性上。聖施禮華常說,「聖德擁有靈活肌肉一般的彈性。」[10] 他接著解釋說,正如有時天主之愛會帶領我們努力去做我們覺得困難的事,有時會帶領我們選擇自己駕輕就熟、愉悅的事,並為此而感謝祂。

「德行」virtue一字來自拉丁文virtus,意思是能力或力量。我們上面提到,美德的功能類似我們的肌肉,這並非巧合。就德行已成為我們的一部分而言,不僅能使我們輕鬆愉快地行善,而且使我們能夠靈活地適應每種情況。誠然,德行能使我們成為一個做事有條不紊的人;但從更深層地來看,它更能引導我們真誠地面對自我、整理自我,儘管表面上可能並不明顯。

聖博敏年輕時即成為主教,據說他素以極其簡樸著稱,平常僅靠少量的麵包和水維持生活。但如果他為了拉攏與某位特殊人物的關係,他也樂意在必要時喝酒。[11]「如果我們基督徒不這樣做,」主業團的創辦人說,「我們即冒著僵硬、毫無生氣的危險,好像布娃娃一樣。」[12] 布娃娃固然永遠不會失去臉上的笑容。但我們還是喜歡和真性情、能哭能笑的人在一起,主要是因為他們在為人處世上,態度率真自然,而不會強逼自己擠出皮笑肉不笑的表情。

聖方濟沙雷在一封早期寫給加尙達爾(Jane Frances de Chantal)男爵夫人(後來她成為聖人)的信中,陳述天主之女應該具有為之奮鬥的真正自由:「如果你打斷一個沉迷於默想操練中的靈魂,他會因而生氣或焦慮。然而,一個若真正擁有精神自由的靈魂,則會以平靜的面容和善良的心情去面對那種干擾,因為就他而言,一切都是一樣的:既能透過默想去侍奉天主,又能透過容忍我們的鄰居去侍奉祂。儘管這兩種情況都是天主的旨意,但是當下必須以容忍我們的鄰居為先。」[13]

* * *

「要勇敢!」教宗方濟各鼓勵一群年輕的波蘭男女。「世界需要你們精神的自由、你們對未來自信的展望,你們對真善美的渴望。」[14]德行賦予我們力量和靈活性,向聖神展示,我們以個人獨特的方式,對基督熱切的順從並在我們靈魂中成型。天主教教理在「人的召叫:在聖神內的生活」一章中向我們講述德行。[15]我們被召叫,以極大的信賴和無限的自由去活出那種神聖的生活,就像鳥兒在海風中翱翔一樣,堅信天主永遠會支持我們的奮鬥。

[1]聖施禮華《道路》960

[2]聖熱羅尼莫,引自Catena Aurea,瑪5:43-48評論

[3]范康仁《牧函》2020年10月28

日,6

[4]《天主教教理問答》1803

[5]教宗方濟各《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170

[6]聖施禮華《道路》947

[7]聖托馬斯·阿奎那《尼各馬科倫理學評論》第二卷,6

[8]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1105a-1105b

[9] Madeleine Delbrêl,天主忠僕《服從之舞》

[10]聖施禮華《鍊爐》156。引自范康仁《牧函》2020年10月28日,6

[11]參閱聖方濟沙雷致Chantal男爵夫人信函,1604年10月14日

[12]聖施禮華《鍊爐》156

[13]參閱聖方濟沙雷致Chantal男爵夫人信函,1604年10月14日

[14]方濟各,2018年8月15日,訊息

[15]《天主教教理》卷三,第一部分

Andrés Cárdenas Ma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