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聖母共度禮儀年:「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

「在每年週期循環紀念基督的奧蹟時,聖教會以特殊的孝愛,敬禮天主之母榮福瑪利亞,因為她和她的兒子的救世大業,有其不可分解的關係。」

第一個對聖母的敬禮
敬禮聖母的起始
從邊緣到羅馬與從羅馬到邊緣
我們母親的祝福


在每年週期循環紀念基督的奧蹟時,聖教會以特殊的孝愛,敬禮天主之母榮福瑪利亞,因為她和她的兒子的救世大業,有其不可分解的關係。教會在瑪利亞身上,仰慕稱揚救贖的卓越成果,就像在一幅清晰的影像上,教會欣然瞻仰著它自己所期望完全達成的境界。」[1]

簡單說,梵二大公會議展示了在禮儀中敬禮聖母的意義。我們能以簡單而深邃的方法去明瞭它:觀賞最美好的、源自教會祈禱的基督宗教藝術。譬如說我們到一間拜占庭傳統的教堂,當我們進入中殿時,我們的目光很快就會投向教堂東面半圓形殿穹頂上全能者基督的雙眼。祂充滿愛的面容提醒我們,無限的天主屈尊就卑,取了人類子孫的有限性。在主基督之下有至聖瑪利亞的聖畫,她身穿錦衣華服,由一群身穿華麗禮服的天使護送著。在第三層則有諸位宗徒和聖人,他們與我們共融相通,與我們一起奉獻sacrificium laudis,就是天主聖父所悅納的讚頌之祭。[2]

第一個對聖母的敬禮

這影像幫助我們了解聖母在教會生活和禮儀中的獨特角色。正如聖施禮華喜歡反省的,聖母在其他受造物前是天主之母、誕神女。這「天賜的神聖母性是所有圓滿優惠的泉源」。[3] 所以,最古老的聖母禱詞,除了天使在預報救主降生前的請安外,也大膽地稱聖母為「天主之母」,就是誕下天主的女人。[4] 由此,在第五世紀厄弗所大公會議後,也就是在教會訂立了聖母為天主之母的信理後,在禮儀中對聖母的敬禮的發展尤其蓬勃。

在其他的表達中,聖母的形象是手持著聖爵的肩衣,或是「祈禱與奉獻中的貞女」的形態。這表達了聖母有分於我主的逾越奧蹟,作為她生命的中心與泉源。瑪利亞身為母親,她與主基督救贖行動的聯合,是一切聖母敬禮的根基:教會敬禮聖母的方式,是宣揚她的獨特角色。這解釋了為什麼在最古老的洗禮信德宣認,和早期的感恩經中,要提及天主之母。瑪利亞的特殊臨在,也解釋了為什麼尊敬她的最自然方式,是要慶祝她聖子的奧蹟,特別是在感恩聖事中慶祝。

「為我,第一個敬禮聖母的方式—我想這樣看—就是彌撒聖祭…在祭台上獻祭時,聖母的參與表現出她默默地、謙遜地陪伴我主耶穌走過巴勒斯坦的路。彌撒是至聖聖三的行動:透過聖父的旨意,並在聖神的合作下,聖子奉獻自己作為贖罪的祭品。在這難以理解的奧蹟中,我們可以有如透過面紗一樣,看出聖母最純潔的面容。」[5] 在慶祝基督的奧蹟時,教會與聖母相遇,並透過默觀她,發現如何表達對天上奧蹟的欽崇。偕同聖母,我們聆聽及默想天主聖言,而在聖母讚美、感謝和頌揚天主時,我們也迴響她的話語。而且,我們也偕同聖母,參與她聖子的苦難,並分享聖子復活的喜樂。我們也與聖母一起,不斷祈求聖神的恩典。[6]

敬禮聖母的起始

羅馬禮儀最近的改革,指向強調以基督奧蹟為中心,因而也將天主之母的紀念納入她聖子奧蹟的年度循環中。現今的羅馬通用禮儀曆中,除了兩個表達聖母與基督密不可分關係的瞻禮日(3月25日預報救主降生節,以及2月2日獻主節)外,還包括了三個節日[7]、兩個慶日[8]、五個必行紀念日[9] 及四個任選紀念日[10]。同時,一些禮儀時期,譬如將臨期和聖誕期,比以前更多提及聖母。最後,在星期六可舉行聖母彌撒,加上在時辰禮儀中的部分元素,也成了每週和每日敬禮聖母的基礎。了解這些敬禮的起源和發行,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成為我們天上母親的子女。

因敬禮聖母與主的慶節之間有著密切關係,所以以上提到的瞻禮日中,有部分也在先前的專欄中探討過,尤其是在聖誕慶期第八日、新年第一天慶祝的天主之母節。直到第七世紀末,有另外四個瞻禮—獻耶穌於聖殿、預報救主降生、聖母安眠(現為聖母蒙召升天)及聖母誕辰 — 從東方傳入前,天主之母節一直是聖母瞻禮中最大的。

在第七世紀,因為阿拉伯人入侵,不少基督徒從巴勒斯坦、敘利亞和小亞細亞湧入西方,讓羅馬禮儀能採納各種禮儀傳統,豐富了禮儀的內涵。當中有四個瞻禮與聖母一生中的事蹟有關,並根據傳統,在這些事蹟發生的地方慶祝。在公元三百至六百年間,這些地方相繼有教堂建成,標誌著聖母敬禮的發展。例如:在切德隆(Cedron)谷有一座紀念聖母升天的教堂,它在第六世紀成了聖母安眠堂;另在納匝肋有一座教堂,是由海倫娜皇后下令建造的,為紀念聖母領報;在貝特匝達水池上建造的聖殿,是為紀念聖母無染原罪和她的誕辰;最後是在第六世紀初於耶路撒冷舊聖殿遺址附近建造的天主之母聖殿,為紀念獻聖母於聖殿的事蹟。

這些瞻禮帶領我們進入天主子民大家庭的共同回憶中,知道「歷史不受盲目的勢力控制,當中的事件也不是出於偶然,而是為彰顯天主聖父的慈愛。」[11] 教會的心如同聖母一樣,有著深的根;她記得自己的根源,也喚醒特定的場景和容貌。世界上其他地方逐漸接納這些對聖母的敬禮,也是為天主的教導作證。


從邊緣到羅馬與從羅馬到邊緣

同時,基於教會是母親,能將各種文化擁抱入懷的本質,對聖母的敬禮也因應個別社會的人文、神學和靈修基調發展。譬如說,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傳統初時相當含蓄,但隨著時代轉變,她產生了很豐富的詩歌寶庫,來讚美誕神女。當中有一首聖母頌 (Akathistos)是其中一首最受愛戴,也是最廣泛傳唱的:「喜樂吧!透過妳,詛咒將消失;喜樂吧!透過妳,墮落的亞當得以復起;喜樂吧!透過妳,厄娃的淚水得到救贖。」埃塞俄比亞傳統對聖母的虔敬,除了透過感恩經表達外,也表現在它慶祝已知聖母瞻禮日的數目是最多的,每年有超過三十天。

羅馬禮也有自己的歷史。在第七世紀末年,教宗思齊一世為當時剛從東方傳入的四大瞻禮增添了一項在羅馬十分盛行的敬禮元素,使它們更豐富,就是在城中的禮儀遊行。經過一段時間,教會編寫了聖母安息的彌撒和日課經文,而星期六特別敬禮聖母的習俗,也在歐洲廣泛傳播。教會為時辰禮儀編寫了新的對經,當中幾篇現在成了教會每天夜禱的最後禱詞:大哉救主之母(Alma Redemptoris Mater)、萬福母后(Salve Regina)、萬福天上母后(Ave Regina Caelorum)和天皇后喜樂(Regina Coeli Laetare),它們都是在十一至十三世紀間編寫的。後來,其他聖母瞻禮陸續興起,例如聖母訪親慶日,它原是由方濟會推廣的,之後傳遍整個拉丁禮教會。

在脫利騰大公會議後,其他本來只是在某些地方教會慶祝的瞻禮,也推展到整個羅馬禮典中。例如,聖庇護五世將本來只在羅馬慶祝的雪地聖母瞻禮(八月五日)推展到整個拉丁教會中。到了十七和十八世紀,各個原由不同修會舉行的聖母敬禮日,也透過不同的途徑,被納入通用禮儀曆中,包括加爾默羅山聖母(加爾默羅會)、玫瑰聖母(道明會)、痛苦聖母(聖母忠僕會)、聖母贖虜(聖母贖虜會)等等。

這從邊緣到羅馬與從羅馬到邊緣的走向[12] 反映了教會的母性呵護。她鼓勵一切能締造合一的事物,同時也準備好「以『不平等的平等』不同地對待每個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天生不一樣」[13]。現今的禮儀曆仍堅持這份對各地傳統的尊重,承認天主子民因著不同成員的歷史和敬禮方式,而存在著對聖母的特別敬禮。這解釋了為什麼在主業團的禮儀曆中有一個名為「公平愛情之母」的瞻禮,在2月14日慶祝。

二十世紀為敬禮聖母是值得注意的時代,這期間教會加入了四個聖母瞻禮日:露德聖母(由聖庇護十世在1907年訂立)、聖母的母親身份(由庇護十一世於1931年訂立)、聖母無玷之心(由庇護十二世於1954年訂立)以及聖母上天之后(由庇護十二世於1954年訂立)。而除了聖母聖名紀念日(9月12日)之外,最近期的羅馬彌撒經書現在還包括了花地瑪聖母(5月13日)及瓜達盧佩聖母(12月12日)兩個自由紀念日。整個拉丁禮典與聖母的介入相關的擴展,顯示了教會充滿仁愛的醒寤,是要讓她的子女認出聖母謹慎卻又堅定的介入。聖母和聖若瑟就這樣偕同我們走過歷史。

我們母親的祝福

不少中古教堂的大門都有西方典型的標記:天主之母懷抱孩童耶穌,以她的眼神和微笑迎接到來的朝聖者,並在他們離開時向他們道別。這影像就在面向市鎮開放的公共空間中,向我們訴說聖母溫暖而熱心傳教的心意,這心意透過禮儀塑造教會的生活;它提醒我們,聖母在等待著我們,在我們進入教堂或小堂時,幫助我們親近她的聖子。我們要知道,聖母期待著幫助我們收歛心神,好能以子女的孝心準備好參與不同的禮儀或敬禮:在適當時間到達教堂,靜心準備禮儀所需要的(祭台裝飾、蠟燭、經書),這就是我們的母親 —「感恩聖事的聖母」[14] — 在初期教會中準備「擘餅」時的冷靜和靜默[15]

全美者的喜樂,在於「在其子女中產生首生子的神性特徵」[16]。在聖母的學校裡,「教會學習每天作『上主的僕役』,準備好出去面對重大需要的處境,並幫助最貧困和被忽略的一群。」[17] 由此,在邀請我們進入禮儀中,被主基督轉化後,聖母便派遣我們出去,參與這「美好的和平之戰」[18],與我們的兄弟姊妹,就是與我們懷著同一信仰的男女們並肩作戰。

[1]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禮儀》憲章,103

[2] 參閱感恩經第一式(羅馬正典)

[3]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76

[4] 參閱教會時辰禮儀(日課)—晚禱,投奔聖母誦

[5] 聖施禮華,“La Virgen Maria” ,Por las sendas de la fe,Cristiandad 2013,170-171

[6] 參閱Collectio Missarum de Beata Maria Virgine,13及17

[7] 1月1日天主之母節、8月15日聖母蒙召升天節及12月8日聖母無玷始胎節

[8] 5月31日聖母訪親及9月8日聖母誕辰

[9] 耶穌聖心節翌日(星期六)聖母無玷之心、5月31日聖母天上母后、9月15日聖母贖虜、10月7日玫瑰聖母及11月21日獻聖母於聖殿

[10] 2月11日露德聖母、5月13日花地瑪聖母、7月16日加爾默羅聖母、8月5日聖母大殿奉獻日、9月12日聖母聖名及12月12日瓜達露佩聖母

[11] 聖施禮華,“Las riquezas de la fe”,Por las sendas de la fe,Cristiandad 2013,31

[12] 參閱聖施禮華《鍊爐》638

[13] 聖施禮華《天主之母》173

[14] 聖若望保祿二世《活於感恩祭的教會》通諭,53-58

[15] 參閱宗2:42

[16] 聖保祿六世《敬禮聖母》宗座勸諭,57

[17] 教宗方濟各2014年7月5日講道

[18]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76

Juan Re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