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6年6月搬到瑞典,正經歷著每天都有將近24小時白晝的月份。多年來,我承擔各種工作計畫,尤其是志工工作。這些計畫就像特殊的窗口,讓年輕人得以參與,提醒他們人際關係及其與信仰的連結都至關重要。今年夏天,我在里斯本的世界青年日(世青,WYD)中,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體認到這一真理。
在世青最後一台彌撒後的三鐘經,教宗方濟各強調了承認根源、感謝祖父母、不要忘記形塑我們整個身份的出身,他的話在我心中引起共鳴,令我想起搬來瑞典時收到的建議:「莫妮克,永遠不要忘記妳來自哪裡,珍惜妳的出身,以及妳家人的喜樂與信仰。」我變得比從前都更珍惜這個建議。
瑞典的天主教徒只佔少數,即使是天主教徒也並不總是實踐信仰。教宗對祖父母的認可尤其恰當:我注意到,移民家庭有時為了尋求更美好的未來而放棄信仰,只有當他們的祖父母來訪時,才會重新點燃信仰的火苗。他們再次想參加彌撒,並開始為小孩子準備初領聖體。
與斯德哥爾摩主教座堂的傳教員對話後,得知這個國家的天主教徒對傳統的渴望有多麼深厚。不只是因為這裡的天主教徒不多:宗教改革之後,天主教在瑞典幾乎絕跡。
我抵達瑞典時,斯德哥爾摩主教座堂裡人們開始稱之為「拉丁小聖堂」的地方最讓我感到驚喜。這裡收藏著墨西哥的瓜達露佩聖母圖像和另一個奇蹟之主(來自秘魯)的畫像。紀念奇蹟之主的遊行是秘魯最根深蒂固的天主教傳統之一,我很驚訝在斯德哥爾摩南部看到同樣的遊行隊伍,穿過十月份的街道。這景象動人心弦,說明我們的出身如何成為福傳的方法:許多人提出問題,讓我很自然的有機會分享信仰與傳統。孩子們和祖父母穿著紫色的衣服一起參加,他們天生的喜樂又是福傳的另一種方式。
我非常感謝小時候學到的經驗,例如經過教堂時畫十字、在家中牆壁掛上聖母像和十字架。當時的我怎知道,原來並不需要任何非凡的成就,這些習慣將為我搬到一個在日常生活中渴望福傳的國家做好準備。
幾週前,一位同事說我身上有一些「美好的特質」。這句話讓我感到驚訝,但我頗同意他補充的說明:「妳在瑞典度過了這些年,很明顯妳過著信仰的生活,沒有停止相信天主,這從妳工作和說話的方式都看得出來。」我很高興聽到這個說法,但他的評語也讓我感到持續福傳的挑戰。正如先前所述,我很感激曾受到豐富天主教傳統的培育。
移居另一個國家總是伴隨著融入的挑戰,經歷過的人都明白,學習新語言、適應新習俗、培養新食物的口味並不容易。
我和一群說西班牙語的年輕人一起去了葡萄牙,他們都領過堅振並自己選擇參加世青。他們中有許多人是學校裡唯一的天主教徒,在里斯本卻深感震驚,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天主教青年見面並交談。他們不再孤獨;也意識到和多少人有相同的價值觀與抱負。當我們在街上看到他們的國旗(秘魯、智利、巴西……),他們會立即攀談:「我住在瑞典,但我來自你們的國家,我住在瑞典,我信天主教。」
莫妮克·泰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