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四旬期第一週星期二

一些可以豐富我們在四旬期祈禱的反省。

我們祈求天主的名被尊為聖
我們可以寬恕,因為我們已被寬恕
天主的旨意是愛我們


我們祈求天主的名被尊為聖

「我們在天的父!願你的名被尊為聖。」(瑪6:9)這個祈求是耶穌教導我們要祈求的第一件事。我們要求能夠「尊祂的名為聖」,不是因為天主需要它,而是因為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我們的主教導我們以一種能夠分享祂幸福的方式來祈禱。四旬期是加強禱告、更專心聆聽我們內心聖神的好時機。因此,今天福音的經文再次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的天父。

天主的名被尊為聖是什麼意思?我們怎樣才能為天主加上一些東西呢?最理想是,我們可認識到天主的聖潔,並以某種方式領會祂無限的良善。「天主的榮耀是人真正地活著,」[1] 聖依勒內說。知道我們是這神聖偏愛的對象,這是多麼令人高興。「在每天的困難中,當你意識到自己是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父親的孩子時,這將為你帶來多大的信心、休息和樂觀。」[2]

在天主經的祈求之前有一個保證,鼓勵我們與天主建立一種以前不敢想像的親密和信任:「在你們求他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瑪6:8)我們禱告的目的不是要改變天主的計劃,天主的計劃充滿了永恆的智慧;儘管,以一種真實而神秘的方式,天主依靠我們的祈禱來實現它們。藉著祈禱,天主使我們至少能領會祂無限良善的一部分。祂希望「我們的渴望在禱告中受到檢驗。因此,祂準備我們接受祂準備給我們的東西。」[3]

我們可以寬恕,因為我們已被寬恕

在天主經中,我們只被要求執行一項行動。我們求天主「寬免我們的罪債,猶如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瑪6:12)。這似乎只是一個條件,但意義遠不止於此。事實上,天主己先寬恕我們。我們能夠寬恕,能夠愛到極致,只因為我們以前被寬恕過。「愛德不是出於培養,它與天主的恩寵一起侵襲我們,『因他首先愛了我們。』(若一4:10)我們要使自己充滿這美麗的真理:『如我們能愛天主,是因為我們被天主所愛。』我們能慷慨地愛周遭的人是因為通過天主的愛,我們由信德而生。」[4]

寬恕是一種卓越的神聖行為。意思是讓被冒犯的人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天主是喜樂!什麼是天主的喜樂呢?天主的喜樂就是寬恕,天主的喜樂就是寬恕!牧羊人找到他的小羊羔的喜樂;女人找到硬幣的喜樂;這是一位父親歡迎失去的兒子回家的喜樂,他就像死了一樣,現在又復活了,回家了。這就是整部福音!」[5] 當我們知道天主的喜樂就是寬恕我們時,當我們體驗到祂無限地包容時,我們感到有必要對其他人做同樣的事情,這是合乎邏輯的。我們希望成為這份喜樂的一部分:「要學會寬恕,」聖施禮華建議,「帶著愛和奉獻去懺悔,在那裡你會找到平安,找到征服和愛的力量。」[6]

天主的旨意是愛我們

「願你的旨意承行於地,如在天上一樣」(瑪6:10)。也許我們認為天主的旨意只是祂對我們的要求。但我們忘記了祂計劃的核心是愛我們,而這愛的結果就是為我們提供一千種方式來讓我們充滿祂的生命:聖體、與近人的關係、祈禱、誡命等等……透過祈求「祂的旨意承行於地」,我們至少有部分是在祈求祂賜給我們恩寵,讓這種愛觸及我們自己。因此,耶穌也邀請我們祈求我們每天的飲食、祂的體血。這也是天父的旨意:讓祂的孩子盡可能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聖施禮華說:「無論你的生命中發生什麼,無論看起來多麼悲傷、黑暗,甚至可憎,請迅速在心裏想到這個:天主是我的父親。天主愛我勝過世界上所有母親愛她們的孩子。我的天父是全知、全能的。那麼,發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我的孩子們,你們會看到多麼偉大的平安,即使你們的臉上掛滿了淚水,微笑也會照亮你們的臉。」[7]

祈求天主的旨意承行並不會使我們自己的意志失效。「恩寵的力量需要與我們的憐憫行為結合起來,我們被召去生活,以便見證主愛的偉大。」[8] 尤其是在四旬期期間。聖母瑪利亞,天主父的女兒,無疑地曾多次向天父祈禱。聖母已經說出了她個人的「願照你的話成就」,她很驚訝現實如何超出了她最大膽的期望。我們的母親目睹了她聖子自我奉獻的一生,也許她在聖體聖事中接受祂而再感到安慰。我們可以請瑪利亞幫助我們理解並回味耶穌的話。

[1] 聖依勒內,《反異端論》,4,20,5-7。

[2] 聖施禮華,書信29,60。

[3] 聖奧斯定,書信130,8,17。

[4]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29。

[5] 方濟各,三鐘經,2013年9月5日。

[6] 聖施禮華,1974年6月2日,引自蔡浩偉,《真福施禮華回憶錄》,194。

[7] 聖施禮華,引自儒利安·埃蘭斯.卡薩多,「天主與勇氣」,《我的青春與聖施禮華》,166-167。

[8]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2021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