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四旬期第五週星期六

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四旬期最後的幾天做祈禱的反思。

愚弄人的誘惑
秉有一個寶藏的人
跟隨基督上加爾瓦略山


愚弄人的誘惑

耶穌把拉匝祿從死亡中復活後,司祭長和法利塞人就召集公議會,說:「這人行了許多奇蹟,我們怎麼辦呢?如果讓祂這樣,眾人都會信從祂,羅馬人必要來,連我們的聖殿和民族都要除掉(若11:47-48)。」這時,大司祭蓋法開口說道:「叫一個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滅亡:這為你們多麼有利(若11:50)。」聖史若望說,從那時起,猶太的當權者「頒發命令:如果有人知道祂在那裡,就該通知他們,好去捉拿祂(若11:57)。」

猶太人早就考慮要除掉耶穌,可是直到此時,他們還沒有下定決心要這樣做。耶穌復活拉匝祿使他們做出了最後的決定。因此,大司祭蓋法的結論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耶穌死去。在場的人都確信自己採納了一個公正的解決辦法,因為這樣做會避免他們與羅馬當局達成的、脆弱的和平遭到破壞,從而可能導致羅馬人對猶太人作出嚴厲的報復。可是這並不是他們迫害基督的真正原因。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行為反映每一個誘惑的過程。「它通常是從一些小事開始的,一個願望或想法,但它會壯大並開始感染他人,最後它變得似乎是公正合理的。」[1] 而被一股強烈的情緒誤導了的人心,常常會信服於這種被扭曲了的正義。可是一個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也標誌著天主聖神的感召。天主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機會,讓我們能夠將我們的衝勁引向祂從永恆就應許了的。[2] 我們可以懇求護慰者聖神幫助我們順服於祂的告誡,開懷接受祂的感召,並賜予我們所需的智慧,以抗拒那些瞬間出現的誘惑的愚弄。

秉有一個寶藏的人

並非所有人在目睹耶穌復活拉匝祿之後都有同一的反應。「那些來到瑪利亞那裡的猶太人,一看到耶穌所行的事,就有許多人信了祂(若11:45)。」這些因這個奇蹟而感到驚訝的人在耶穌榮進耶路撒冷時出來迎接祂:「當耶穌叫拉匝祿從墳墓中出來,由死者中喚起他時,那時同祂在一起的眾人,都為所見的作證;因此,有一群人去迎接祂,因為他們聽說祂行了這個神蹟(若12:17-18)。」

耶穌敦促祂的門徒去宣告祂所要提供的救恩:「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15)。」然而這一次並沒有清楚的說話。這群人所做的是認識主耶穌之後的自然反應。他們知道自己是秉有一件寶貝的人,並且想與所有弟兄姊妹分享它。這和當日安德肋在遇到伯多祿時的反應是一樣的:「我們找到了默西亞(若1:41)。」「福音的喜樂源於耶穌,凡與祂相知相遇的人,其心靈和生命必充滿這喜樂。凡接受祂救恩的人,必從罪惡、悲哀、內在空虛和孤獨中被解救出來。與基督一起,喜樂就會生生不息。」[3]

聖施禮華經常說:「無論任何福傳工作,都須是內修生命的滿溢。」[4] 宗徒們之所以吸引其他人,是因為他們傳送出他們自己與耶穌在一起的經歷。他們看見了、觸摸了、和聆聽了基督,所以很自然地想要廣傳那份遇上了祂的喜悅。這不是一項外來的任務,而是一個內心充滿著福音的信息的人自發性的衝動。

跟隨基督上加爾瓦略山

許多目睹了這個奇蹟而相信了耶穌,並且後來在耶路撒冷熱烈歡迎祂的人,當祂被判死時,或許感到被欺騙了。如今,那些歡呼的日子似乎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他們中有些人可能親眼看到祂背負著十字聖架前往加爾瓦略山去。然而在祂快要離世而去時,卻只有祂的母親、聖若望、和幾個聖婦陪伴著祂。

我們不能肯定地知道為什麼這些人全都摒棄了耶穌。很可能的是,許多人害怕被人認出自己曾經與這個現在被判死的人在一起,又決定了祂不可能是那位人們期待已久的默西亞。基督並沒有成為他們生命的主因。 「主啊,我讓自己受了欺騙;我以一千種方式迴避了祢的愛,但我再次來到這裡,與祢續訂我的盟約。我需要祢。主啊,再一次拯救我,再次將我帶入祢救贖的懷抱。」[5]

跟隨基督意味著要離開舒適的岸邊,揚帆出海去履行為祂作見證的使命。天主聖神會賜給我們祂的恩惠,幫助我們走上這條路,其中包括耶路撒冷的歡呼聲和加爾瓦略山上的苦難。聖母瑪利亞獻出自己的一生,接受了總領天使的邀請。儘管這樣做給她帶來了許多憂傷,甚至親眼看著她的聖子死在十字架上,然而讓她獲得最大的安慰的,就是她確信天主總是會得勝的。「有 一批像這樣勇敢的婦女與痛苦之母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那在世上可以做多少的救靈工作!」[6]

[1]教宗方濟各,2020年4月4日的講道

[2]參閱四旬期第五週星期六彌撒獻禮經

[3]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1

[4]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39

[5]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3

[6]聖施禮華,《道路》,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