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四旬期第三週星期一

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四旬期做祈禱的反思。

聖體聖事滿足我們最深邃的渴望
皈依是當下的工作
我們都為了他人的成聖而一同工作


聖體聖事滿足我們最深邃的渴望

「我的靈魂渴念天主,生活的天主(詠42:3)。」「我的心靈以及我的肉身,向生活的天主踴躍歡欣(詠84:3)。」聖詠中許多詩篇都向我們講述一位不僅能滿足我們靈魂的渴望,還能滿足我們心靈甚至肉身的渴望的天主。我們受造是為了能享受天主;我們帶著這一個肯定前來參與彌撒聖祭,在其中,天主把自己賜給我們以滿足我們這些渴望。可是當我們走到聖體聖事前時,我們可能並不常是感受到這種熱情。也許我們留意到自己那糾結的心,散亂的靈魂,或者是疲憊的身軀。我們又可能覺得自己距離聖詠作者的踴躍歡欣還是很遙遠。

有時候,我們的處境與敘利亞國王的軍長納阿曼的處境相似。他的主人視他為一個偉大的人物,他又深受主人的尊重愛戴,因為上主曾藉他為敘利亞獲得勝利。「這人雖英勇有為,無奈患了癩病(列下5:1)。」他是一個充滿朝氣的人,正處於事業的巔峰,可是他生命中的一切歡樂忽然間變成了痛苦的折磨。納阿曼的疾病剝奪了他享受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但並沒有剝奪他對這些事物的渴望。

在聖體聖事中,我們找到我們所渴望的一切。聖體聖事是使我們獲得滿足的滋養品,是醫治我們病苦的良藥。我們以今天彌撒聖祭的禮儀來祈求:「求祢不斷憐憫、淨化、護衛祢的教會,因為沒有祢的照顧,教會就不能保持安定;望祢時加恩祐,予以扶助。」[1]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問:「要是我們不重視感恩聖祭,又將如何克服我們的缺點與不是呢?」[2] 而聖施禮華建議我們:「熱愛彌撒吧!如飢似渴般地恭領聖體,儘管你心中並無激情,儘管你的情感比不上你的願望。滿懷信德,滿懷望德,滿懷火熱的愛德來恭領聖體吧!」[3]

皈依是當下的工作

「在厄里叟先知時代,在以色列有許多癩病人,他們中沒有一個得潔淨的,只有敘利亞的納阿曼(路4:27)。」為什麼納阿曼從這麼多人中被天主選中,從折磨他的邪惡中拯救出來呢?為什麼我們的主在這麼多人中,再次親近我們,慈愛地呼召我們皈依呢?在很大程度上,這是一個奧秘。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不能宣稱是由於自己哪一個具體的優點。我們甚至會覺得自己只是在設置障礙物。的確,納阿曼的遭遇就是如此。當厄里叟先知吩咐他到約旦河裡洗七次時,他生氣了,走了(參閱列下5:11)。

我們也懷著很大的期望地開始了四旬期,可是也許由於我們沒有留意到在生活中有任何重大變化而變得有點沮喪。也許在納阿曼,或在耶穌一些同鄉身上發生了的事情,現在也發生在我們身上:他們想看到奇蹟,卻沒有意識到近在眼前的是誰。我們而也是一樣。我們也可能正在期待一個更加戲劇性的皈依的出現,為我們的生命帶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而在等待這情況發生的同時,我們也是在延誤真正的皈依,即是在較小的事情上,真正觸手可及的皈依。

的確,我們不可能一夜之間成為聖人。聖施禮華提醒我們:「成聖……是終生的工作」[4],是天主在我們身上實現的,是我們並不全知道是如何發生的。但「皈依天主是一時的事」,[5] 每當我們準備祈禱或將自己置於天主的臨在中時,我們都可以重新決定皈依。如果耶穌與我們同在,我們還需要什麼才能皈依和讓自己得到治癒呢?

我們都為了他人的成聖而一同工作

納阿曼聽取了那些鼓勵他相信厄里叟先知指示的人的話。他「便下去,按照天主的人的話,在約旦河裡浸了七次;他的肌肉就復了原,如同嬰兒的肌肉一樣,完全潔淨了(列下5:14)。」其他人在納阿曼痊癒的故事中扮演了一個關鍵的角色:敘利亞人在一次襲擊中從以色列的國土擄走了一個小女僕,她成為納阿曼妻子的婢女。她對她的主母說:「如果我的主人去見撒瑪黎雅的先知,他一定會治好他的癩病(列下5:2-3)。」

敘利亞人納阿曼因這位來自以色列的年輕女孩的信德和愛心而得以治癒。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從自己的土地上被虜走並成為奴隸的婢女,非但沒有懷恨之心,反而真誠地希望她的主人得到治癒。我們後來在納阿曼眾僕人的身上看到了同樣的態度;當他們的主人憤怒地離開先知的家時,他們幫助他三思。假如沒有這些人的關心,納阿曼便永遠不可能痊癒了。

每一個皈依的故事,包括我們的,都是得到一些天主放在我們身邊的、充滿信德的平常人的協助而成事的。我們也可以在自己周圍的人的生命中扮演同樣的角色。「凡靠自己或一己的力量,絕得不到救恩。人與人之間所交織的位際關係牽涉到人的社團生活,有鑑於此,天主便吸引我們。」[6] 聖母是最愛護我們、最幫助我們的那一位。她溫柔地引導我們前往她聖子前,好使耶穌能治癒我們。

[1] 四旬期第三週星期一,彌撒聖祭集禱經

[2]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 活於感恩祭的教會》通諭,60

[3]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91

[4] 聖施禮華,《道路》,285

[5] 同上

[6] 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