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四旬期第二週星期二

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四旬期做祈禱的反思。

一個始終如一地反映著基督的生活
正直的意向是將榮耀歸於天主
謙卑讓我們認識天主的偉大


一個始終如一地反映著基督的生活

「經師和法利塞人坐在梅瑟的講座上;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們只說不做(瑪23:2-3)。」猶太會堂內有一把特殊的椅子,是給辣彼們解釋經書時坐的。從比喻來說,「梅瑟的講座」指的是辣彼們的教導,他們教導和解釋律法。可是,正如主耶穌在福音中明確指出,經師和法利塞人的行為是如此不一致,以至不遵守他們自己制定的各條規則。

相反,那些單純的平常人卻來尋找耶穌,正是因為他們在祂身上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他們熱情地跟隨主耶穌,因為祂言行一致。師傅耶穌走在眾人之前為人開路,反之,法利塞人和經師「把沉重而難以負荷的擔子捆好,放在人的肩上,自己卻不肯用一個指頭動一下(瑪23:4)。」耶穌叫那些追隨祂的人背著自己每天的十字架(參閱路9:23),因為祂走在眾人之前,肩上背著最重的十字架。相反,有權勢者卻對別人要求嚴格,對自己寬容。他們說得好,可是我們在他們身上看不到良好的果實。

雖然基督徒的生活不是為了讓別人看見而做事,但始終如一的生活比單靠言語更有幫助。我們在家庭內、在工作中、與朋友合作的日常活動中所秉持的精神,如果能夠反映出基督那吸引人的平安和喜樂,就是真實的福傳了。「使我們的兄弟姊妹認識世界唯一的救主和希望的基督,就是我們自己生活的言行一致。」[1]

正直的意向是將榮耀歸於天主

耶穌斥責有權勢者只關心表面而不關心真理。「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看見(瑪23:5)。」他們渴望得到人的讚賞,在公眾場所中追求首席,並渴望被人恭維。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爭取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他們一生都在努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在舞台上一樣,滿足於遵守那些並非出於愛心的外在規則:他們「遵循字面意思」,但「不了解其精神」。[2]

我們關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是很自然的,因為我們在他人之中生活。我們覺得需要被周圍的人接受和重視,尤其是那些愛我們的人。然而正直的意向會引導我們以給天主呈奉喜樂和為他人行善為最重要的。我們對取悅於人的關切,只不過是為了要讓我們所愛的人快樂。

聖施禮華說「純正的意向在於『唯有並在萬物中』尋求天主的光榮。」[3] 這就是指引著我們行動的一個具決定性的標準。「當我們不確定什麼才是正確的該做的事時,它會指引我們;它幫助我們識別存在於我們心內的天主的聲音。天主的光榮是我們良心的羅盤的指針。」[4] 雖然我們在自己的心內看到各種各樣的意圖和欲望,但是我們審視自己行為的動機,會使我們逐漸擺脫在人面前做事,讓我們藉著在天主面前做事而獲得平安。

謙卑讓我們認識天主的偉大

面對經師和法利塞人的態度,主耶穌堅持說:「你們中那最大的,該作你們的僕役。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瑪23:11-12)。」謙卑是天主在我們內傾注祂的聖寵所不可或缺的美德。聖奧思定說:「只有走在謙卑的梯楷上,一個人才能登上天堂的高處。」[5] 聖祖雅各伯在夢中看到一個梯子,頂天立地,天使們在梯子上,上去下來(參閱創28:12)。在這方面,教會的另一位教父寫道:「人因傲慢而下墮,因謙卑而上升……當我們的心謙下時,天主就會把它提升到天上。」[6]

謙卑使我們能夠同時發現自己的卑賤和偉大。「謙遜即誠實、不找藉口地看清楚自己的模樣,當知道自己不值甚麼,我們便可開放給主的偉大。」[7] 這種謙卑和慷慨的態度為天主提供了行動的空間。箴言書告訴我們,謙卑會由智慧伴隨著:「傲慢來到,恥辱隨後而至;智慧只與謙遜人相處(箴11:2)。」

「天主只願我們謙遜空虛,好讓祂能充滿我們。祂不欲我們放那麼多障礙物在心中,因這樣便再容不下祂的恩寵。」[8] 聖母瑪利亞,主的婢女,作為我們的好母親,會幫助我們從心中根除任何可能阻礙天主的行動的事物。然後,祂就能夠以祂的恩賜使我們更加豐盛。

[1] 教宗方濟各,2018年8月3日的講道

[2] ] 奧利振,Catena aurea,Homily 23 in Matthaeum

[3] 聖施禮華,《鍊爐》,921

[4] 教宗方濟各,2018年8月3日的講道

[5] 聖奧思定,關於謙卑和敬畏天主的講道

[6] ] 聖本篤,修道院規則第七章

[7]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96

[8] 同上,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