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四旬期第二週的星期五

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在四旬期間祈禱的反省。

葡萄園,以色列的形象
失敗是救贖的機會
我們結果是為了天主的榮耀


葡萄園,以色列的形象

有一個人「培植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圍上籬笆,園內掘了一個榨酒池,築了一個守望臺,把它租給園戶,就離開了本國。」(瑪21:33)。過了一段時間,他派僕人去找取屬於他的果子。令人驚訝的是,葡萄園主虐待甚至殺死了其中一些僕人。因此,葡萄園主決定派自己的兒子去,認為「他們會敬重我的兒子」(瑪21:37)。但園戶的反應卻截然不同。他們認為,透過殺死繼承人,他們就可以將他的產業據為己有。於是「他們抓住他,把他推出葡萄園外,殺了」。

在這個比喻中,耶穌描述了以色列的歷史,正如聖金口若望所說,以色列的雙手不斷沾滿天主派來的先知的血。[1] 葡萄園是天主不斷努力幫助祂子民結果子的形象,也是他們一再拒絕的形象,尤其是受到民眾領袖的拒絕。在場的司祭長和法利塞人立刻明白「他是指着他們說的」(瑪21:45)。他們對耶穌的話的反應與比喻中的葡萄園戶的反應相似,但他們對民眾的恐懼阻止了他們採取行動:雖然他們試圖逮捕耶穌,但他們害怕群眾,因為群眾認為耶穌是先知。

然而,「天主對人類邪惡行為的失望並不是定論!這是基督信仰的偉大奇妙之處:即使對我們的錯誤和罪惡感到失望,天主也不會不遵守祂的話語,不會放棄,最重要的是不會尋求報復!上主要求我們成為祂的葡萄園,我們迫切需要結好果子來回應上主的召叫,這有助於我們了解基督信仰的新穎性和原創性。」[2]

失敗是救贖的機會

為了解釋這個比喻的意義,耶穌引用了聖詠117篇:「匠人棄而不用的廢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那是上主的所行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詠117:22-23)。這是優越的逾越聖詠,在復活節守夜禮儀中被唱誦或吟誦。兒子的死,看似難以理解,卻成為復活之路。在神聖的計劃中,失敗也是救贖和重生的機會。

例如,舊約若瑟的故事也是一個被拒絕和虐待的故事。 儘管他的兄弟們沒有殺死若瑟,但他還是被出賣了,並以二十塊銀子的價錢賣給了一些商人。這事導致若瑟到了埃及,在那裡他成為一個重要人物,並幫助雅各伯的兒子們度過了飢荒。在這個故事中,以色列的不忠尤為突出。但最重要的是,這個故事強調了天主從邪惡中引出善的「手法」。看似毫無意義的邪惡最終成為以色列得救的關鍵。

我們在耶穌身上也看到同樣的事情。人們背叛了神聖的計劃,但天主尋求新的解決方案來拯救我們。祂總是在我們跌倒時尋找幫助我們重新站起來的方法。「我們的天父,當我們悔改,祂便由我們的卑劣中找出寶藏,從我們的軟弱中找出力量。假如我們不離棄天父,假如我們每天都到祂那裡,假如我們親暱地和祂談話並以行動証明愛情,假如我們凡事找祂、信賴祂的全能及仁慈,祂會為我們預備甚麼?」[3]

我們結果是為了天主的榮耀

這個比喻類似依撒意亞先知的不結果葡萄園之歌(參考依5:1-7)。如此精心照料的葡萄園卻沒有結出預期的果實:「他……原希望它結好葡萄,它反倒結了野葡萄。」它的枝條結出的不是美味的葡萄,而是苦澀的果實。然後天主問自己:「我為我的葡萄園所能做的,還有什麼沒有做到?」一位教父評論道:「多麼忘恩負義的人民啊!那些本來要給主人甜果的人卻用尖銳的荊棘刺穿了他。因此,要小心,不要讓你的葡萄園長出荊棘,而不是葡萄串,不要讓你的葡萄收穫時產出醋,而不是葡萄酒。」[4]

天主期望我們結出果實,但不是因為祂需要它們,而是因為祂的榮耀是我們快樂。毫無疑問,對祂來說最美味的果實就是我們的愛。當然,我們也常常像先知歌中的葡萄園,或是比喻中的葡萄園戶。「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省察一下自己的良心,就會發現我們『趕走了先知』多少次,有多少次對耶穌說:『走開』,我們有多少次只顧救自己,有多少次我們自以為公義。」[5]

聖施禮華在他的一封書信中寫道:「讓我堅持:要忠信。這是在我心深底的想法。如果你們忠信,我們對人們和聖教會的服務將結出豐碩的果實。」[6] 我們可以求助於瑪利亞,她是一位豐盛的母親,因為她服從天主聖神。她總是能幫助我們找到結出果實的新方法。

[1] 參見聖金口若望,《聖瑪竇福音的講道》,68,1-2。

[2] 教宗方濟各,三鐘經,2017年10月8日。

[3]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309。

[4] 都靈的聖瑪西默,《聖西彼廉慶節的講道》。

[5] 教宗方濟各,講道,2015年6月1日。

[6] 聖施禮華,書信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