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3月19日聖若瑟(聖母淨配)節日

一些可以指導我們在3月19日聖祖聖若瑟節日做祈禱的反思。

若瑟的祈禱感召他的行動
注視著耶穌聖容的祈禱
聖祖聖若瑟以來自愛的自由和信賴行事


若瑟的祈禱感召他的行動

偉人的傳記往往是由非凡的事件和重要的演講所鑄成的。此外,他們的一生往往是其對時世中出現一些富挑戰性的危機作出的回應,而他們的貢獻被證明是關鍵的。因此,聖若瑟平靜而堅強的形象,和幾個世紀以來教會對他極大的敬禮,起初會讓我們感到驚訝。在四部福音裡,聖若瑟的說話一句也沒有給我們保留下來,而且他的作為通常也很平凡,沒有任何戲劇性的內容。然而,「我們每個人都在聖若瑟身上發現,他是一個可以不受注意的人,他是一個平常、謹慎、隱藏的人,他也是在困厄之時的轉禱者、支持者和指引者。聖若瑟提醒我們,那些表現低調者或在『第二線』者,在救恩史中扮演著無可比擬的角色。」[1] 雖然我們在他的生命中沒有看到任何引人注目的外在行為,但是他的內在生活卻充滿著關鍵性的活動。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一個知道如何通過默禱來應對各種挑戰、從而能夠以來自真愛的自由去行事的人。

「福音書只提到若瑟『做』過什麼。仍然,讓我們在他的『行動』中——盡管這些行動為靜默所掩蓋——發現深度默觀的氣息。」[2] 若瑟每天都在接觸「從創世以來即隱藏」(弗3:9)的奧秘,並且「寄居」(若1:14)在他的屋簷下。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給我們揭示了隱藏在聖祖聖若瑟外在行為背後的秘密:他的一生都是真正的祈禱。聖若瑟留意隱藏在所有人和事背後的天主的呼聲,這使他即使在睡夢的迷濛中也能聽到天主的說話。聖經告訴我們,他在睡夢中發現那將會讓他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滿意義的聖召:照顧耶穌和聖母瑪利亞。一位天使在晚上顯現給他,向他啟示天主的計劃,並幫助他執行天主的、將會使他自己的生活充滿喜樂的聖意(參閱瑪1:20)。但即使這一次,我們仍然沒有聽到若瑟以什麼說話來回應天使這個信息;我們只是看到,從那時起,他所有行為都在展示他盡可能完滿地回應天主的需要。

我們看不到聖若瑟的內在生活和他的外在行為之間有任何分歧,因為他把他的一生變成了一條祈禱的途徑。只有像他這樣深切地默觀的人靈才能使天主的夢想成為自己的夢想。正如聖施禮華經常堅持的,我們需要努力在自己的生活中將天主性與人性結合起來:「你們要渴求基督與祂母親與父親聖祖聖若瑟的親密關係,因為這樣你們才會得到祂想我們擁有的:一個默觀的生活。因為我們將會同時在地上和在天堂上,以天主的方式去處理人的事情。」[3]

注視著耶穌聖容的祈禱

耶穌在白冷出生後,聖祖聖若瑟在家境真正貧困的情況下,仍然從不厭倦地默觀著那成為了聖嬰的天主的聖容。不難想像,在耶穌降生世上的第一個晚上,他以充滿愛意的目光來凝視耶穌。在接下來的年頭裡,他仍然會記得那首個來自天主的夢,這個夢為他的生命打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新視野:即是把聖母瑪利亞和聖嬰接到自己的家。然而,若瑟的祈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耶穌的生活和日常事務的節奏逐漸成形。「對於聖若瑟來說,耶穌的一生是對他自己聖召的不斷發現。」[4] 他的默觀生活從來都不是被動的藉口。恰恰相反,白冷那岌岌可危的寧靜終於被一個新的夢打破:天主叫他一家人流亡到埃及。而正是因為他以祈禱作為生命的基礎,所以他馬上就出發了。從聖若瑟身上,我們學到每一個真正的更新、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新方向,都源於對耶穌的、引導我們與天主對話的默觀。

當聖家回到納匝肋時,「天主聖子在人間隱藏起來,只有聖母瑪利亞和若瑟小心翼翼地守護著祂的奧秘,並且每天都活出這個奧秘。道成肉身的祂在父母的庇蔭下長大成人,然而與此同時,祂的父母也隱藏在基督裡,在祂的奧秘中,以此活出他們的聖召。」[5] 在他們村子裡的其他人眼中,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在那個聖家裡發生。但對我們來說,這就是在平凡生活中祈禱的一個例子。我們也可以同樣地生活在基督的隱居生活中。若瑟和瑪利亞的生活是在與耶穌不斷的對話中開展的。他們看到主耶穌在歲月中成長,然而在天主眼中,他們倆才是在成長中的人。他們在納匝肋那間簡陋的房子裡照顧耶穌,而天主則在祂的愛的大宅裡保護他們。

「你們的生命已與基督一同藏在天主內了(哥3:3)。」我們的祈禱生活使我們像聖若瑟一樣,經常投靠我們的主。聖祖聖若瑟能夠忍受馬槽的屈辱、一家人被迫流放異鄉的嚴酷,和看似單調乏味的平凡生活,因為他把自己的心放了在耶穌身上:在耶穌那裡,每個人性的處境都會變得可承受的。他從沒將自己的聖召視為一份需要他完成的任務的清單,而是一份他不配得到的恩物,就是能夠常常與天主的聖子生活在一起。

聖祖聖若瑟以來自愛的自由和信賴行事

聖若瑟在面對天主的感召時的沉默可以幫助我們掌握這位聖祖對天主的計劃做回應時所擁有的自由。在我們乍眼看來,他的沉默和純樸似乎反映了他的生活是沒有理想的,又或者他的反應是過於機械性的。然而,若我們更仔細地思考一下,便會察覺到他的生活充滿了那源於愛的自由。真正的祈禱,當它是與天主真誠的對話時,會使我們能夠以某種方式,從祂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然後,我們的生命就會呈現出一個新的、意想不到的維度,就像我們在聖若瑟身上所看到的那樣。他「這信德,望德和愛德,推動了天主藉一名加里肋亞木匠(以及其他人),在世界上發起偉大的壯舉,即人類的救贖。」[6]

「愛的邏輯往往就是自由的邏輯,而若瑟懂得如何以超凡的自由去愛。他從不將自己置於中心。他懂得謙下自處,把瑪利亞和耶穌的生活置於他生活的中心。」[7] 祈禱使我們真正地自由,因為它讓我們能夠進入自我奉獻的邏輯。當我們努力與天主進行不間斷的對話時,我們的生活就不再受制於我們自己的好惡,儘管這些偏好並不會因此而消失。我們自己的局限也不再讓我們過分擔心,因為我們知道當我們以基督受傷的雙手和刺開的肋旁作為庇蔭時,主便會來幫助我們治愈我們,並將我們的局限變成生命的源泉。

但這並不意味著聖若瑟的祈禱生活不會遇上困難。我們知道有一次,在他和聖母瑪利亞從耶路撒冷回家時,他們遺失了少年的耶穌(參閱路2:45)。我們可以想像他焦急地尋找他的天主聖子,同時腦海中浮現一幕一幕珍貴的回憶。可是在那三天的焦急尋找中,他從未停止過讓自己心靈的雙目「常注視着……耶穌」(希12:2)。他外在的、熱切的尋找,反映著他內心的、從不間斷的找尋聖嬰那蒙福的臉容。當他最後在聖殿找到耶穌時,聖祖聖若瑟卻無法理解祂的回答。然而若瑟的生命已經如此完全地交託給了天主,以至他仍然讓自己接受天主的安排。聖若瑟那不為人所知的偉大之處就是在這裡,而這也是我們在今天,他的節日,向他提出的懇求:求他教導我們怎樣完全地信靠天主。而天主永遠不會讓我們失望,因為祂為我們編織了的夢雖然有時超出我們的理解,但總是對我們有益處的。

[1] 教宗方濟各,《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小引

[2]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救主的監護人》勸諭,25

[3] 聖施禮華,1974年5月26日講道的筆記

[4]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52

[5] 教宗本篤十六世,2010年7月5日在梵蒂岡花園的演說

[6]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42

[7] 教宗方濟各,《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