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聖若瑟的第三個星期日

在聖若瑟的七個星期日默想中的第三個反思。建議的主題是: 聖若瑟教導耶穌;耶穌從若瑟口中聽到律法;若瑟體驗到天主的溫情。

── 聖若瑟教導耶穌
── 耶穌從若瑟口中聽到律法
── 若瑟體驗到天主的溫情


聖若瑟教導耶穌

看見孩子怎樣成長是在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之一。聖若瑟看到「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時(路2:52),他體驗到了這種喜樂。父母的主要任務是為他們的孩子們做好準備,以便他們能夠找到並執行他們自己在生命中的任務。若瑟通過他的細心照顧,為耶穌在世上的第一步做好了準備。因此,在祂隱蔽的生活和公開的生活中,「耶穌肖似若瑟:肖似他工作的技藝,肖似他為人的作風性格,肖似他談吐的音容笑貌。耶穌的現實主義風格,耶穌巨細無遺的觀察力,耶穌座席擘餅的姿態,耶穌愛用日常生活,家常景況來譬喻信理的習慣 —— 這一切,莫不反映祂的童年,莫不反映若瑟對祂的影嚮。」[1]

「在會堂以聖詠祈禱時,若瑟一次又一次聽到以色列的天主是一位溫良的天主。」[2]而他就是這樣地 —— 以父親的身份 —— 去對待耶穌。聖若瑟很可能沒有陪伴他的兒子,當天國的來臨被公開顯現時:當有許多門徒跟隨耶穌時,在奇蹟般的醫治中,或者當群眾聽到那個若瑟看到衪怎樣成長的人的話語時。相反地,聖若瑟教養耶穌的角色總是在那種家庭式、不引人注意的氣氛中發生的,一個隱蔽的角色,但同時又如此有成效和充滿著愛。那些多年來的成果是不會延遲出現的:「耶穌是真人。祂說話帶著以色列某地特有的鄉音,祂肖似一個名叫若瑟的木匠。耶穌同時又是天主聖子。但誰能教天主聖子什麼東西呢?但祂同時是真人;過著正常人的生活:最初是嬰孩;後來是兒童,在若瑟的工作坊裡幫忙;最後,祂成了一個年富力強的成年人。」[3] 若瑟的溫情通過在他屋簷下長大並且非常像他的兒子中反映出來。

[[ HL ]]

耶穌從若瑟口中聽到律法

教導梅瑟律法是家主的義務和特權。因此,若瑟的特殊任務是教導「默西亞」以色列的歷史和「盟約」的信仰。瑪利亞和她的丈夫看到耶穌是一個與其他孩童一樣的孩子,但與此同時,他們知道天主的所有奧秘都在祂裡面。他們被賦予的責任是將「耶穌」這個名字給予至聖聖三化身成人的第二位,並將選民的傳統教給祂。歐瑟亞先知寫道:「當以色列尚在童年時,我就愛了他;從在埃及時,我就召叫他為我的兒子。(……)(我)雙臂抱著他們。(……)是我用仁慈的繩索,愛情的帶子牽著他們,(……)(我)俯身餵養他們。」(歐11:1-4)。如果基督徒的傳統在這個神諭中看到與基督有關聯,那麼也可以看到與瑪利亞和若瑟有關聯。天主對以色列的愛好比一個父親和一個母親對他們孩子的愛。永遠是天主關心祂的兒子,但祂是通過聖家去這樣做。是天主在教導,但祂通過人去這樣做。

在以色列,一個小男孩大部分時間都會在街上或廣場上與其他同齡的男孩一起玩耍。匝加利亞先知説:「城裡街市上,都要滿了男女兒童,在街市上遊戲」(匝8:5);而主也談到坐在廣場上的孩子們(參瑪 11:16)。在納匝肋的生活是在露天的生活。在這種情下,父母向他們的孩子傳授了信仰教育的最初基礎:「我兒,你應聽你父親的教訓,不要拒絕你母親的指教,因為這就是你頭上的冠冕,你頸上的珠鏈。」(箴1:8-9)孩童耶穌將若瑟的教導和瑪利亞的指示銘記在心中。聖若瑟給他兒子的那些教導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家庭教理」—— 即信仰的傳遞,無論是通過父母的榜樣,還是他們的說話。「家庭必須繼續作為信仰培育場所,向子女講解信仰的美好,教他們祈禱和服事鄰人。」[4] 正是在這種家庭的氛圍中,天主不知不覺地成為了孩子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所繼承的那些最初的祈禱和虔敬的榜樣是會永遠存留在我們靈魂深處的。

[[ HL ]]

若瑟體驗到天主的溫情

聖瑪利亞和聖若瑟不僅教導基督梅瑟的習俗和律法,而且在他們兒子身上發現了天主的奧秘,他們意識到他們自己會從耶穌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聖史路加兩次告訴我們,瑪利亞將她兒子的行為和話語默存在心中。知道如何去觀察和聆聽是多麼的重要,就像聖母和她淨配若瑟所做的一樣!

多少次,聖若瑟看見耶穌,就會驚訝地想:天主是多麼的好啊!多麼親切和溫柔的!多麼有耐性和親近我們的!耐性和諒解是每個家長 —— 一般來說,每個導師 —— 必須具備的基本特徵,尤其是在面對自己和他人的缺點時;因為「我們須學習以深刻的溫良來接納我們的軟弱。魔鬼使我們以負面的批判來看自己的脆弱。」[5] 相反地,我們必須一次又一次地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因為這就是天主親近我們生活的方式:「來自天主的真理並不譴責,而是接納、懷抱、支持和寬恕我們。那真理總是像耶穌比喻中的慈父一般向我們展示:他親自前來迎接、恢復我們的尊嚴、讓我們重新振作。」[6] 沒有什麼比鼓勵、善心的話語、面對我們弱點時的諒解更能激勵我們去改善我們的行為。

聖若瑟從他的兒子 —— 祂是天主 —— 那裡學到了用慈悲和溫柔的方式去看待世界。聖施禮華曾經說過:「耶穌基督非常深愛若瑟;瑪利亞是祂的母親,而祂極其愛她。那麼,讓我們對聖若瑟有一種極大的虔敬,一種溫柔、細致、優質、深情的虔敬。我們稱他為我們的父親和主:那麼,讓我們像孩子一般不斷地來到他面前吧!而通過他,到瑪利亞那裏去,與他們兩人交談。你們有沒有見過那些以孩童耶穌為中心,右邊是聖母,左邊是聖若瑟的聖家油畫,他們三個都是手握著手的呢?那麼,這一次是我們牽著瑪利亞和若瑟的手,而他們會帶領我們到耶穌那裏去。」[7]

[1]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第55點。

[2] 方濟各,《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第2點。

[3]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第55點。

[4] 方濟各,《愛的喜樂》宗座勸諭,第287點。

[5] 方濟各,《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第2點。

[6] 同上。

[7] 聖施禮華,家庭團會中的筆記,1973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