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聖灰禮儀之後的星期四

當我們開始四旬期時,一些可以幫助我們祈禱的反省。

一個皈依的機會
皈依是我們應該向天主祈求的禮物
背起我們每日的十字架


一個皈依的機會

教會在聖灰禮儀之後四旬期的第一天,建議我們默想聖經中的第一首聖詠。在那裡我們發現了兩個圖像,它們代表了我們人生的兩條可走的路。讀下去時,好像我們正面臨一個岔路:一條是那讓自己被天主稱義的人的道路,他們「像植在溪畔的樹,準時結果,枝葉不枯,所作所為,隨心所欲。」(詠1:3);另一條則是那些拒絕聽天主的話的人所走的路,他們「像被風吹散的糠粃」(詠1:4)。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個改變生命的選擇,取決於我們向天主敞開靈魂的程度:要麼我們繼續植根於天主的真理,結出祂想要賜給我們的聖潔果子,要麼我們讓自己隨波逐流,被短暫虛幻的快樂帶領,讓這些快樂將我們推來推去。

兩條路我們選擇哪一條?「我們剛進入四旬期,一段補贖、淨化和皈依的良辰。要好好的度過四旬期,不是一件易事,因為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本非一條舒適的大道。只是待在教會內,任憑歲月蹉跎是不夠的。」[1] 神給了我們幾週的時間來仔細考慮我們的人生旅程,並祈求悔改的恩賜。

我們被召喚去獲得生命,去追求幸福的生活。這就是梅瑟在選民即將進入福地時提醒他們的:「你看,我今天將生命與幸福,死亡與災禍,都擺在你面前,如果你遵行我今天吩咐你的,上主你天主的誡命:愛慕上主你的天主,履行他的道路,謹守他的誡命、法令和規定,你必能生活繁榮。」(申30:15-16)我們要皈依的並不是否認我們最深的渴望,相反,它是為著滿足刻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慾望的回應。「上主要求我們獻出所有,而祂賞給我們的是真實的生命──我們為之受造的福樂。祂要我們成聖,而不期望我們只安於庸碌平凡。」[2]

皈依是我們應該向天主祈求的禮物

在四旬期期間,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實現我們皈依的崇高目標?在今日彌撒的進堂詠中,教會建議我們先向天主祈求這份恩賜:「上主,求你指引我們的行為,幫助我們在悔改的道路上前進,使我們的一切行動,皆能由你開始,並靠你完成。」[3] 聖施禮華希望主業團的信徒每天背誦這篇祈禱文。我們承認,要踏上這條皈依的道路,我們需要天主的幫助、激勵、支持和陪伴。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皈依將是來自天主的禮物,我們以謙卑和感激的態度歡迎它。

在舊約中,是天主主動呼召祂的子民離開埃及,並帶領他們走上通往福地的道路。祂在他們的朝聖之旅中支持他們,並在他們的精神動搖時恢復他們的力量。現在祂對我們也做同樣的事:「因為是天主在你們內工作,使你們願意,並使你們力行,為成就他的善意。」(斐2:13)聖保祿的這句話為我們帶來了多大的希望!但向天主祈求這份禮物並不意味著袖手旁觀。我們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向祂的恩寵敞開心扉;例如,透過具體的懺悔行為,尤其是祈禱。「如果沒有每天忠誠地祈禱,我們的行為就是空的;它們失去了深刻的意義,淪為純粹的行動主義,最終讓我們不滿意。有一個美麗的基督教傳統,我們可以在任何活動之前祈禱:「主啊,啟發我們的行動,並在你的幫助下伴隨它們,以便我們的每一句話和行動都總是可以在祢身上開始和結束。」我們的生活,以及教會的每一個行動,都必須根據天主的話,在祂面前進行。」[4]

背起我們每日的十字架

「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路9:23)耶穌對祂的眾多門徒講了這些話,我們也在他們中間。為了體驗主復活的喜樂,我們必須發現並擁抱我們每天的十字架。這就是四旬期實踐悔罪的意義:讓我們內心的罪死去,以便能夠更緊密地跟隨耶穌。

我們主將祂的受難比喻為一粒麥子種在地裡所經歷的皈依;種子似乎消失了,但實際上它正變成結出許多果實的麥穗(參考若12:24)。十字架不是向我們訴說無意義的痛苦,而是向我們訴說一種皈依:它宣告新生命的到來。當我們的主邀請我們每天擁抱十字架時,祂隱晦地向我們保證,每一天都可以成為一個小小的皈依、新的皈依機會。

聖施禮華鼓勵我們樂觀地看待這些日常的小小鬥爭。「頂峰嗎?對於獻身的人靈來說,一切都是可以征服的頂峰。每天都發現新目標,因為他不懂怎樣,也不願意,去限制他對天主的熱愛。」[5] 我們每天遇到的小頂峰有多少,就有多少皈依的機會。在我們開始的這條道路上,我們可以求助於聖母的幫助。記住,許多皈依都是瑪利亞奉獻的成果。

[1]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57

[2] 教宗方濟各,《你們要歡喜踴躍》,1

[3] 羅馬彌撒書,聖灰禮儀之後星期四的進堂詠。

[4] 本篤十六世,公開接見,2012年4月25日。

[5] 聖施禮華,《犁痕》,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