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將臨期第一週星期五

一些在將臨期中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祈禱的反思。

天主恩寵的必要性
天主的慈悲拯救我們
接納祂的慈悲,並將之分享給別人


天主恩寵的必要性

耶穌在提比里亞湖邊宣講並且治療病人。祂的名聲已經傳播到這整個區域了。人們都在談論、詢問關於祂的事情。很多人已經將祂視為預言中的默西亞。有一天,正當祂要離開城的時候,有兩個瞎子跟著祂,大聲呼喊說:「達味之子!可憐我們罷!」(瑪九27)。想來這兩位瞎子是被陪伴吾主的群眾的聲音吸引了。群眾或許給他們讓出一條路,將他們帶到他們正尋找的那一位面前。就這樣,當吾主抵達目的地的時候,他們走進祂跟前,重複他們的要求。「你們信我能作這事嗎」?他們對祂說:「是,主!」然後祂就觸摸了他們的眼睛,說:「照你們的信德,給你們成就罷!」他們的眼便開了(瑪九28-30)。

就如同福音中的瞎子一樣,我們也感到自己有需要。他們在肉身上有嚴重的缺陷;而我們,在我們內心的祈禱當中,也意識到我們經驗許多物質和精神上的缺陷。還有那麼多的事情是我們渴望看得更清楚的。有時候可能我們會感覺生活中的一切都那麼模糊。也許,就像那兩個跟隨耶穌的瞎子一樣,我們也在內心呼喊、呼求祂的幫助。我們也想要擠過群眾,直到能來到他跟前。我們確信祂的慈悲,從我們靈魂深處我們也祈求從祂那裡得到治癒。我們因爲相信耶穌必定聆聽我們,而感到充滿希望。

基督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拯救我們。祂「隨時準備好賞賜我們祂的恩寵,特別是在這個季節:再一次歸依的恩寵,在超性生活中進步高升的恩寵;這讓我們可以更加奉獻自己、在聖德的道路上進步,而這聖德更加全面地點燃我們的愛火」[1]。如果我們如此祈求,耶穌也可以讓我們的雙眼重獲光明。

天主的慈悲拯救我們

聖施禮華說:現在救恩的時刻已經臨近。聽到聖保祿的金口玉言,令人振奮:「當我們的救主天主的良善,和祂對人的慈愛出現時,祂救了我們,並不是由於我們本著義德所立的功勞,而是處於祂的憐憫。(鐸三5)」

如果你們逐頁翻開聖經,必會發現到處提到天主的慈愛。祂的慈愛瀰漫大地。上主的憐愛,恩澤子子孫孫,我們「必有慈愛圍護。」仁慈「作你的護衛和保安。」為援助我們,「慈愛高達青天」,並且持續地被確認。天主憐愛我們,猶如慈父,天主憐憫我們,「祂的仁慈是甘飴的,有如大旱時的雲雨」。[2]

如果我們繼續努力去更加認識天主,我們就會有足夠的理由在祂身邊感到安全。我們深深知道祂來尋找我們,也知道祂最愛的那些人是病人以及那些慷慨大方的人,即便他們有很多的困難。這讓我們感到寬慰。依撒意亞先知在今天彌撒的讀經一當中提醒我們這一點:「悼念日,聾者將聽到書上的話,盲人的眼將由幽暗晦暝中得以看見;弱小的人將在上主內再得歡樂,貧困的人將因以色列的聖者而喜悅」(依廿九17-20)

「有天主的仁慈,我們的保障何其穩固!「他若向我呼號,我必俯聽,因為我是仁慈的。」這是一個邀請,也是一個許諾,天主保證做到,絕不食言。「所以我們要懷著依恃之心,走進恩寵的寶座,以獲得仁慈,尋到恩寵,作及時的扶助。」有天主的仁慈為我們開路,對付成聖的敵人,牠們必然束手無策,無能為害。我們若因自己的過失和人性的軟弱而跌倒,主必會前來救助,把我們提昇。[3]

接納祂的慈悲,並將之分享給別人

耶穌藉著碰觸瞎子的眼睛治好了他們。聖史們經常展現吾主將祂的手放在病人的身上。這個鮮明的畫面是一個標記,告訴我們祂神聖的德能是如何讓邪惡臣服。天主包容並且救贖一切人性的境況:即使是那些最困難的、最絕望的。「我們上主的慈悲尤其顯現在祂親身經歷人類的苦境,並對有需要的人顯示祂理解、治癒和寬恕的憐憫之心。耶穌的所有行動都述說著慈悲。其實,祂本身就是慈悲。」[4]

讓我們自己也被天主觸碰吧,讓我們也以一個充滿信任的兒子或女兒的態度去度我們的基督徒生活吧。我們有無可動搖的信心,相信吾主「愛我們,而那些心中有愛的人能夠理解、盼望並且帶給他人信心;他們不放棄、他們不自斷退路、他們可以原諒他人。在我們的基督徒生活中,我們總是要記得:即使我們遠離了天主,祂也始終在等待我們」。祂總是在我們身旁,如果我們歸向祂,祂總是願意擁抱我們。[5]

那麼我們就會明白,最終,生命是在我們的軟弱和神聖的慈悲之間的一場持續的對話,就如同那兩位跟隨著耶穌的瞎子一樣。吾主問他們的話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信任祂。所以我們也明確地回答:我們相信!

在獲得痊癒後,那兩位瞎子充滿喜樂,乃至於他們無法緘口不言。當看到耶穌在我們靈魂中所作的奇妙工程之後,我們也是一樣,我們想要宣布那來拯救我們的天主具有多大的美善。我們在這段祈禱的時間中想一想祂慈悲的恩賜,我們就衷心感謝祂。我們也要對聖母表達感恩,因為是藉著她,我們的救主才來到世上。

[1] 聖施禮華,默想紀錄,1952年3月2日

[2]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7號。

[3]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7號。

[4] 教宗方濟各,第卅一屆世界青年日文告,2015年8月15日

[5] 教宗方濟各,講道,2013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