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復活期第二週星期二

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復活期做祈禱的反思。

耶穌十字苦難聖死之後的尼苛德摩
從起初,團結就是一份恩賜和一項任務
基督徒將會以彼此相愛而為人所知


耶穌十字苦難聖死之後的尼苛德摩

耶穌和尼苛德摩之間的對話可能是很長的,儘管福音只給我們留下了對話中的幾句。這位經師法學家起初期待與一個先知,一個被天主揀選了的人見面,然而事實卻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期。他遇上了一個更加偉大的、絕對與別不同的、一個他從其口中聽到他從來沒有猜想過的啟示道理的人。我們不知道他對這次對話的理解有多少,也不知道耶穌當時想解釋多少細節。然而我們確實知道的是,當耶穌受難時,當幾乎所有門徒都逃離時,尼苛德摩卻公然地站起來,為基督的聖身提供一個相配的墓穴。這時,他也許想起了那天晚上的對話。當時,主耶穌預言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和這個祭獻會帶來的果實:「正如梅瑟曾在曠野裡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祂內得永生。」(若3:14-15)

尼苛德摩熟悉這宗他民族的歷史事件。當時,梅瑟將一條銅蛇懸在一根木竿上,凡是被沙漠裡的毒蛇咬的人,一瞻仰牠,必得生存(參閱戶21:8-9)。耶穌利用這個形象來提醒我們,「沒有人能夠靠着自己,用自己的力量從罪惡中解脫,並提高自己,也沒有人能夠徹底從自己的懦弱、孤獨、或奴役中解放出來,而是人人都需要基督,他們的表率、師傅、解放者、救援者、賦予生命者。」[1] 為了要相信、要得救、要學會怎樣去愛,我們需要瞻仰十字架上的基督。祂在其上的舉動和言語都幫助我們去理解,祂要灌輸到我們心中的愛是多麼偉大。尼苛德摩與十字聖架的近距離接觸,完成了他自己內心的轉變。從那時起,他克服了自己對別人想法的恐懼,並公開表明他是耶穌的一個朋友。默觀十字聖架總是會使我們改變的。

從起初,團結就是一份恩賜和一項任務

當主耶穌復活後,宗徒們開始了解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真正涵義,同時也發覺到自己的心轉變了。他們的心中銘刻著這個肯定:「是『愛』把耶穌帶到加爾瓦略山上的」,並且「當祂身懸十字架上時,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是出於愛,既安詳又有力的愛。」[2] 只有深刻地領會十字聖架所揭示的天主聖愛有多麽偉大,他們才能完完全全地理解耶穌在最後晚餐中留給他們的新誡命(參閱若13:34),以及當晚基督為了門徒的團結而向天父做的禱告(參閱若17:21)。

耶穌關於兄弟之愛和團結一致的說話,宗徒們把它忠實地傳遞給了首批基督徒。的確,在耶路撒冷的新生基督徒團體被人描述為:「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宗4:32)我們在這裡看見的團結與和諧不僅僅是一個人為的成就,人性美德的實踐,或是一個彼此的協議。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個來自天主的恩賜,是聖神在那些透過聖洗而獲得了恩寵生命的人身上所進行的工作。雖然這種團結無疑是一份恩賜,但同時也是一項任務。宗徒大事錄在接著的一章記載阿納尼雅和撒斐辣的悲劇中(參閱宗5:1-10)清楚地說明,這種團結──它是如此強烈,可描述為一心一意──是一份難能可貴但卻脆弱易損的恩賜,也取決於每一個人是否自願地敞開心扉去接納它。

這個「團結的奇蹟」是來自聖神的,但也取決於我們是否有充分的準備來接納它。我們可以用我們的驕傲、自私、流言蜚語、不信任來阻礙它……「宗徒大事錄說明,教會誕生在受到剛發生過的、耶穌苦難與復活的事件所衝擊的聖城耶路撒冷。從一開始,青䓤的教會就『在共融中堅忍』,也就是說,它形成了一個透過聖神的恩寵而得以強化的共融。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在祂逾越的奧蹟中,基督是這個團體的心臓。祂確保教會像一個人體一樣生活、成長和成形,『本着祂,全身都結構緊湊,藉着各關節的互相補助,按照各肢體的功用,各盡其職,使身體不斷增長,在愛德中將它建立起來。』(弗4:16)」[3] 團結是天主賜給教會的一份恩賜,也是教會中每一個人的一項任務。

基督徒將會以彼此相愛而為人所知

「宗徒們以大德能,作證主耶穌的復活,在眾人前大受愛戴。」(宗4:33)在最初的幾百年間,基督的教會迅速傳播。這要歸功於早期基督徒的勇氣,但最重要的是,要歸功於他們彼此相愛的見證,一種他們努力傳播給每一個人的愛。人們說:「看看他們多麼相愛!他們甚至多麼願意為彼此而死去!」[4]

為了使人信服,基督徒必須團結。我們的彼此相愛必須散發出光芒。使徒工作只不過就是這種愛的滿瀉,以惠及所有人,並親自為他們分憂。聖施禮華認為這種團結對主業團至關重要:「我希望主業團始終如一地是這樣:一個緊密團結的小家庭,儘管我們分散在世界四方。」[5] 他也說,無論我們的使徒工作延伸有多遠,我們都應該時常努力加強信任、純樸、喜樂和關愛的氛圍。

「主今天賦予我們的責任是多麼重大啊!祂告訴我們,世界將會透過耶穌的門徒彼此相愛的行為來辨識他們。換句話說,愛就是基督徒的身分證,是證明我們是基督徒的唯一有效『文件』。它是唯一的有效文件。如果這張證件過了期並且沒有不時地更新,我們就不再是師父耶穌的見證人。所以我問問你們:你們願意接受耶穌的邀請,成為祂的門徒嗎?你們想成為祂忠實的朋友嗎?耶穌的真正朋友的突出之處,必然是他們的生活方式閃耀著真誠的愛。愛總是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上,落實到行動上。愛的意思就是給予,不僅是給予一點物質的東西,也是給予一點自己: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友情、自己的能力。」[6]

讓我們請求聖母瑪利亞,教導我們如何以吸引每一個人的團結來傳遞信德的光輝和溫暖。

[1]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傳教工作法令》,8

[2]聖施禮華,《十字苦路》,第十一處

[3]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1999年6月13日的講道

[4]戴都良,《護教學》,39

[5]聖施禮華,1970年5月17日家庭談話的筆記

[6]教宗方濟各,2016年4月24日的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