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二十八週星期一

一些幫助我們在常年期第二十八週做祈禱的反思。

尋求一個徵兆
耶穌是活著的
確定我們所做的決定正確的徵兆


尋求一個徵兆

做出正確的決定不常是容易的。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求助於他人,讓他們為我們的問題提供啟示和幫助我們做出抉擇。這就是有幾個經師和法利塞人前來尋找耶穌的原因:他們要求一個明確的徵兆,以表明祂就是他們正在期待的默西亞,並表明他們應該跟隨祂。基督並沒有如他們或許正在期望的那樣,立即行一個奇蹟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卻是將自己比作他們熟悉的一個先知:「因為,有如約納為尼尼微人是個徵兆,將來人子為這一世代也是這樣(路11:30)。」

約納走遍尼尼微,宣告它即將被毀滅,尼尼微人則以禁食和悔改作回應。「天主看到他們所行的事,看到了他們離開了自己的邪路,遂憐憫他們,不將已宣佈的災禍,降在他們身上(納3:10)。」耶穌期望以色列人有類似的轉變。祂希望他們接受祂以言行宣揚的、福音的新生命。那些法利塞人和經師所尋找的徵兆其實就是這些言行,可是他們卻無法看出來。日後,他們的硬心腸也阻止了他們接受基督復活這個最偉大的徵兆,縱使羅馬守兵把所發生的事全告訴了他們。

聖施禮華曾說:「一切皆已大功告成,功德圓滿。基督曾經死亡,並已復活,且永遠生活,與我們同在。但我們必須藉信德與祂結合為一,讓祂的生命在我們的生命中呈現 閃耀,使 每一基督徒,不僅是另一基督Alter Christus,而且即是基督其人Ipse Christus。」[1]這樣,我們可以成為許多人正在尋找的徵兆。

耶穌是活著的

耶穌是活著的:這個徵兆今天仍然在照亮著人。它不僅僅是屬於那些在公元第一世紀時見證祂旅居在世上的人。「祂不是已經死去的人,不是活了一段時間,然後死去,只留下好榜樣和美好回憶的人。不,基督活着。」[2]祂的生命彰顯在教會中,尤其是在聖體聖事中。「生活的基督在聖體中的臨在,是祂在世界上臨在的保證,根基與頂峰。」[3]

如果我們知道耶穌在我們的身邊,即使情況似乎不利,也會讓我們充滿安慰。這就是發生在厄瑪烏的兩個門徒身上的情況;儘管他們相信耶穌仍然是死去的,但當祂在路上與他們談話時,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心是火熱的(參閱路24:32)。耶穌的臨在克服了幾天以來籠罩著他們的傷感。

「祂進入了我們的罪過的墳墓;祂下降到我們感到最迷失無助的深淵;祂穿梭於我們的恐懼的糾結中,承擔了我們的重擔,並從黑暗的深淵中將我們帶回到生命中,將我們的哀慟變為喜樂……因為有了死而復活的耶穌,就沒有一個夜晚會是永遠的;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在這片潻黑中,晨星仍然繼續在閃亮著。」[4]我們相信基督仍然活著,並且可以在祈禱中將我們的恐懼告訴祂。就像祂對厄瑪烏的兩個門徒所做的一樣,祂將會使我們的心變得火熱。

確定我們所做的決定正確的徵兆

當我們與耶穌同行時,除了祂的生命和復活之外,祂還會給予我們各種可以強化我們的徵兆。我們需要有一個敏銳的心來識別這些徵兆,並且在我們每天的事情中側耳細聽祂的聲音。其中一個徵兆就是持久的、不隨環境變化而動搖的喜悅和詳和。「如果你經過深思熟慮(該做什麼)之後做出了決定,而這個決定又給你帶來持久的平安,那就是一個好徵兆,表明這條道路是好的。它是一種帶來和諧、團結、熱情、和熱誠的平安。當你走出這個(辨識的)過程時,你會比進入它時更加好。」[5]

另一個徵兆是以愛為出發點,以表達我們的感恩、而不是以恐懼或職責為出發點的行為。正如主業團的監督范康仁蒙席寫道:「知道天主無限的愛,不僅在我們存有的根源中能找到它,且與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同在,令我們充滿了安全感。」[6]而且它證實我們是自由地行事的,因為「當自由被用於服務、拯救人,真理被用於尋找天主,祂釋放人於奴役的無限大愛時,它便找到自己真正的意義。」[7]

我們不能時常都掌控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有時候,識別出耶穌送來的徵兆是艱難的。聖母瑪利亞和諸聖的生命指出,那些把信任放在天主身上的人「可以與祂一起建造一些奇妙的、永恒的事物……讓我們繼續前進, 時刻努力以這種方式做抉擇,即是在祈禱中和感受到我們內心的動靜,然後緩緩前進。」[8]

[1]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04

[2] 同上,102

[3] 同上

[4] 教宗方濟各,2022年4月16日的講道

[5] 教宗方濟各,2022年12月7日週三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6] 范康仁蒙席,2018年1月9日的牧函,4

[7]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7

[8] 教宗方濟各,2022年12月7日週三公開接見時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