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八週星期二

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在常年期第八週做祈禱的反思。

耶穌叫我們不依戀世俗
捨棄「一切」也包括我們的內在態度
天主不會讓自己的慷慨被人超越


耶穌叫我們不依戀世俗

與富少年相遇的結果可能會讓門徒們感到沮喪,但這事件給耶穌一個機會去解釋不依戀世俗的意義和價值。基督需要的是沒有包袱的使徒,隨時準備被聖神感動,讓聖神充滿他們的心靈。正如德蘭修女所說:「即使是上主也無法注入一顆已經填滿的心。」[1] 使徒工作需要極大的心靈自由。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了我,為了福音,而捨棄了房屋、或兄弟、或姊妹、或母親、或父親、或兒女、或田地,沒有不在今時就得百倍的房屋、兄弟、姊妹、母親、兒女、田地 ── 連迫害也在內,並在來世獲得永生的。」(谷10:29-30)上主的話讓門徒們若有所思。在一起的日子裡,他們看到了貧窮對主意味著什麼。「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瑪8:20)他們見證了「他本是富有的,為了你們卻成了貧困的。」(格後8:9)

「耶穌的財富在於祂對天主父無止境的信心、時時的信賴,以及祂經常只渴望承行天父的旨意,將光榮歸於天主。耶穌的富裕,正如一個孩子覺得蒙受父母所愛和愛父母,片刻都不曾懷疑他們的愛及柔情。[...]真正令人悔恨的事只有一件:沒有能成為一位聖人;我們也可以說,真正的貧窮只有一種:未能像天主的子女、基督的弟兄姊妹那樣地生活。」[2]

捨棄「一切」也包括我們的內在態度

「聖人正是這樣的男人、這樣的女人,他們帶著喜樂和慷慨回應基督的召叫,捨棄一切跟隨祂。」[3] 我們可能會認為伯多祿和一些門徒捨棄的「一切」非常少:一艘舊船、一棟簡易的房子,以及其他不多的東西。但聖額我略一世評論說:「一個人如果捨棄了一切,即使是很少的東西,也是很多。」[4] 而且,他們很快就拋下了「一切」。他們並沒有停下來計算利弊,因為他們發現了更重要的東西。

捨棄「一切」首先意味著重新定位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的情感、意志、決定、計劃和想法。這是第一批使徒們所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它使我們能夠與天主同行。「因為一個人哪怕只是依戀自己,他都沒有捨棄一切。而且,捨棄除了自己以外的一切,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沒有什麼負擔比自己更沉重了。」[5]

捨棄一切意味著接受耶穌的邀請,用祂神聖的生命更充分地充實自己。「上主的召叫、聖洗聖事所賦予的恩典意味著每一個基督徒都可以而且應該成為信仰的表達者。每個基督徒都應該是『另一個基督,基督本身』,生活於人世間。」[6] 以這種方式放棄一切並不否認我們的個人特徵或抱負:相反,它讓上主充滿我們,使祂的福音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

天主不會讓自己的慷慨被人超越

基督為使徒們的捨棄所給予的獎賞(百倍和永生)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像。這是《智慧篇》中所預言的:「她酬報了聖徒的勞苦,領他們走上了奇妙的道路:日間作他們的蔭涼,夜裏作他們的星光。」(智10:17)

「這『百倍』是由先擁有後捨棄的東西組成的,但它們將被恢復並無限倍增。在捨棄世物的過程中,人們換來了真正美好的慰藉;擺脫了被物質所奴役,贏得了因愛而服務的自由。通過放棄世物,人們獲得了施予的喜樂。耶穌說過:『施予比領受更為有福。』(參閱宗20:35)[……]只有懷著謙卑及感恩之心接受主的愛,我們才能擺脫偶像的誘惑和幻想的蒙蔽。金錢、快樂和成功令人眼花繚亂,但隨後又令人失望:它們保證生活,卻換來死亡。上主要求我們脫離這些虛假的財富,以進入真正的生命,即充實、真實、光明的生活。」[7]

聖施禮華説過:「只要我們稍微慷慨一點,上主就總會超越我們:祂給予我們的遠遠超過我們給予祂的。我們總是獲得更多;這真是勝券在握。」[8] 他還尋求瑪利亞的代禱:「我請求聖母隨時對我們微笑,願意對我們微笑,而她將會對我們微笑。此外,她將使你們在世上的慷慨倍增千倍,而不僅僅是百倍!」[9]

[1] 加爾各答的聖德蘭修女,El amor más grand,New World Library,加拿大1998,第40頁(非官方翻譯)

[2] 教宗方濟各,2013年12月26日的訊息

[3]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6年10月15日的講道

[4] 聖額我略一世,福音講道,5

[5] 聖伯多祿‧達彌盎,講道,9

[6] 《與施禮華蒙席會談》58

[7] 教宗方濟各,2015年10月11日三鐘經前的講話

[8] 聖施禮華,1974年4月13日家庭聚會的筆記

[9] 聖施禮華,1972年11月19日家庭聚會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