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6月11日聖巴爾納伯

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在聖巴爾納伯宗徒紀念日做祈禱的反思。

聖保祿的同工
一個忙碌而有成果的生活
早期基督徒團體的多樣性


聖保祿的同工

當人閱讀宗徒大事錄時,看見聖保祿在其傳教旅途上有大量的同工協助他,實在令人印象深刻。這個外邦人的宗徒總是依靠著別人,樂於與他人合作,而不是試圖獨自一人做事。「保祿並沒有像個『獨奏者』般獨自行動,而是與教會中這些同工的『我們』一起行動。保祿這個『我』並不是一個孤立的『我』,而是教會的『我們』中的一個『我』,是宗徒信仰的『我們』中的一個『我』。」[1]

在與他最親近的同伴中,扮演一個特別重要的角色的人就是聖巴爾納伯。他是肋未支派的猶太人,生於塞浦路斯,是耶穌復活後第一批在耶路撒冷奉教的人之一。他為了幫助有需要的人而賣掉了自己擁有的田地,把銀錢奉上給宗徒們(參閱宗4:37)。這個慷慨的偉大標誌並非一件單一事件,而是他一生的常態。

當福音在敘利亞的安提約基雅受到熱烈歡迎的消息傳到耶路撒冷時,宗徒們派遣巴爾納伯到那裡。「他一來到,看見天主所賜的恩惠就很喜歡,並勸勉眾人要決心堅定於主(宗11:23)。」後來,他到塔爾索去尋找掃祿。巴爾納伯找到掃祿後,就把掃祿領回安提約基雅。二人遂共同工作了一整年,在這個重要的城市裡傳揚福音;在那裡,基督的門徒最先被稱為「基督徒」(參閱宗11:26)。後來,他陪同聖保祿踏上他的第一次傳教之旅,足跡遍及塞浦路斯,和在今天的土耳其境內的小亞細亞(參閱宗13-14章)。他們充滿勇氣(參閱宗13:46),在為主服務時遭受了許多艱辛。多得他們的努力,主的話傳遍了整個地區。

一個忙碌而有成果的生活

巴爾納伯在宗徒大事錄中被描述為「是個好人,充滿聖神和信德(宗11:24)。」他的一生,由他第一次傳教的努力到他逝世,都是一個孜孜不倦的福音見證人。他的使徒熱誠源於我們在他的紀念日的彌撒福音裡讀到基督的吩咐:「你們在路上應宣講說:天國臨近了。病人,你們要治好;死人,你們要復活;癩病人,你們要潔淨;魔鬼,你們要驅逐……你們不要在腰帶裡備下金、銀、銅錢;路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也不要穿鞋,也不要帶棍杖,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食物。(瑪10:7-10)」

巴爾納伯孜孜不倦地傳播福音,因為他在其使徒的使命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命的意義。他十分慷慨地工作,正如主以前吩咐了祂的門徒所做的:「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瑪10:8)。」我們在宗徒大事錄中讀到天主如何用豐盛的成果來祝福他的努力。例如,因著他在安提約基雅的講道,那裡「有許多人歸附了主(宗11:24)。」在他的紀念日的彌撒集禱經中,禮儀祈求天主幫助我們「以言以行,勇敢地宣揚基督的福音。」

聖施禮華寫道:「我要告訴你,人生在世的寶物是什麼,好使你切勿輕視它們:饑渴、冷熱、痛苦、恥辱、窮困、孤獨、背叛、譭謗、牢獄……」[2] 這些寶物經常在保祿和巴爾納伯的福傳努力的歷險中伴隨著他們。

「雖然這個傳教使命的確要求我們慷慨獻身其中,但若將之看成個人的豐功偉業,便錯了……在每個福傳活動中,首先和首要地屬於天主,是祂召叫我們與祂合作,引領我們隨從祂聖神的力量……這信念讓我們承擔任務時,常能持守喜樂的精神,即使此任務是如此高要求和富挑戰,甚至要求鞠躬盡瘁,也在所不辭。天主要求我們一切,也提供一切。」[3]

早期基督徒團體的多樣性

保祿和巴爾納伯在第二次傳教旅程開始時,因為一個年輕的基督徒馬爾谷而發生了爭執。巴爾納伯想帶他一起去,可是保祿拒絕了,因為馬爾谷在上一次旅程中離開了他們(參閱宗13:13;15:36-40)。由於這次不和,他們分道揚鑣了。巴爾納伯帶馬爾谷一起去了塞浦路斯(參閱宗15:39),而保祿則在沒有他們的陪伴下繼續自己的旅程。

聖徒之間也會產生分歧。他們中有不同的意見或觀點是很自然的。「聖人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們也是和我們一樣的凡人,也有著復雜的問題。聖德並不在於從不犯錯或從不犯罪。聖德增加皈依、悔改和切願重新開始的能力,尤其是修和與寬恕的能力……使我們成為聖徒的並不是我們從未犯錯,而是我們修和與寬恕的胸襟。」[4]

聖巴爾納伯當時經歷的、初期基督徒團體的氛圍,可以是我們的榜樣,因為它向我們表明,福音可以照亮每個截然不同的人的生命。聖施禮華從這些初期的基督徒團體中吸取了一個教訓:「主業團成員之間存在、並將永遠存在的多樣性,是良好精神、坦實生活、和各人互相尊重其合法意見的一個標誌。」[5] 我們可以通過聖母的代禱,懇求天主賜予我們像聖巴爾納伯所擁有的使徒工作熱誠,以及我們所需要的恩寵,以幫助激活基督徒團體的氛圍,就像初期的門徒所做的那樣。

所有基督徒都依靠天主所賜予我們的各種恩惠,並根據我們個人的聖召來為福音服務。我們天上的母親,諸宗徒之后,會幫助我們始終堅守我們的聖召。我們請求她永遠不要離棄我們。

[1]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7年1月31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2] 聖施禮華,《道路》,194

[3] 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12

[4]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7年1月31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5] 聖施禮華,《與施禮華蒙席會談》,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