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主受洗節

主受洗節彌撒聖祭的福音(甲年)和釋義。

福音(瑪3:13-17)

那時候,耶穌由加里肋亞,來到約但河、若翰那裡,為受若翰的洗;但若翰想要阻止他,說:「我本來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卻來就我嗎?」耶穌回答他說:「你暫且容許吧!因為我們應當這樣,以完成全義。」於是若翰就容許了耶穌。耶穌受洗後,隨即從水裡上來,忽然,天為他開了。耶穌看見天主聖神,有如鴿子降下,來到他上面;又有聲音由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釋義

洗者若翰宣揚悔改的洗禮,以獲得罪過的赦免。許多人都湧向他,以聆聽他的說話,和親嚐這個悔改的記禮,希望自己在這個淨化的儀式之後能夠開始一個新的生活。耶穌夾雜在其他人中前來,成為他們中的一份子。但是耶穌怎麼可能這樣做呢?祂是無罪可赦的!像我們一樣,洗者若翰對耶穌這個行動感到忐忑不安,並且說:「我本來需要受祢的洗,而祢卻來就我嗎?」(瑪3:14)但是耶穌回答說:「你暫且容許罷!因為我們應當這樣,以完成全義」(瑪3:15)。在當時的猶太教文化背景下,「公義」就是指忠實地履行猶太律法,是完全地接受天主的聖意。耶穌領受了若翰的洗,以此作為祂無條件地服從天主聖意的一個標記。此刻所發生的事,其深刻的意義,只有在日後基督塵世的生命結束時—— 在祂的聖死和復活中—— 才會體現出來。

耶穌藉由前來領受若翰的洗,開始彰顯自己就是那位將要完成天主的救贖計劃、把祂的子民帶到祂給他們應許了的天國家園的聖者。耶穌從約旦河中上來,開始祂的公開生活。很久以前,梅瑟在乃波山上,默默觀望著天主應許給以色列子民的福地,在他快要渡過一條河流之前便死了。這條河就是日後耶穌在其中受洗的約旦河。梅瑟的生命在渡過這條河之前就結束了。現在,耶穌卻從這條河開始了祂的福傳。梅瑟開始了的工作,現在由耶穌的而且確地完成了。

而且,在場的人所聽到的說話,很清楚地表明,天主以前宣告過的一切,現在已經開始應驗了。「這是我的愛子」(瑪3:17)這句由天上的聲音所發出的說話,回響著天主昔日要求亞巴郎祭獻自己的兒子依撒格時所說的話:「帶你心愛的獨生子依撒格」(創22:2)。這樣,創世紀中震撼人心的一幕,就是亞巴郎甘願把溫馴沒反抗的兒子依撒格祭獻的一幕,與天主聖父為了救贖人類而獻出甘願在加爾雅略山上犧牲自我的聖子,兩者互相輝映。

下一句:「我所喜悅的」(瑪3:17)讓人想起依撒意亞先知書中詠「上主僕人」的幾篇詩歌的開端:「請看我扶持的僕人,我心靈喜愛的所選者」(依42:1)。正是在這些詩歌的第四篇中,我們清楚地見到上主的僕人為了救贖人類而需要受的一切痛苦:「可是祂被刺透,是因了我們的悖逆;祂被打傷,是因了我們的罪惡;因祂受了懲罰,我們便得了安全;因祂受了創傷,我們便得了痊癒」(依53:4-5)。

正如天主教教理所教導的:「耶穌自成孕之初已完全充滿的聖神,從天降下及停留在祂身上。耶穌為全人類將是聖神的泉源。祂受洗時,因亞當的罪而被關閉的『天為祂打開了』(瑪3:16);水也因耶穌和聖神的降下而被聖化,是新創造的前奏。」[1]自此以後,天主至聖聖三的救贖和聖化的行動,將會在耶穌的生命、祂的教導和奇蹟、以及祂的苦難、聖死和復活中更加清楚地彰顯出來。

[1] 《天主教教理》,536

Francisco Va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