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莠子的比喻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甲年)的福音及釋義

福音(瑪13:24-43)

「耶穌給他們另設了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個人,在自己田裡撒了好種子;但在人睡覺的時候,他的仇人來,在麥子中間撒上莠子,就走了。苗長起來,抽出穗的時候,莠子也顯出來了。家主的僕人,就前來對他說:主人!你不是在你田地裡撒了好種子嗎?那麼從那裡來了莠子?家主對他們說:這是仇人做的。僕人對他說:那麼,你願我們去把莠子收集起來嗎?他卻說:不,免得你們收集莠子,連麥子也拔了出來。讓兩樣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好了;在收割時,我要對收割的人說:你們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成捆,好燃燒,把麥子卻收入我的倉裡。』

耶穌給他們另設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粒芥子,人把它撒在自己的田裡。它固然是各樣種子裡最小的,但當它長起來,卻比各種蔬菜都大,竟成了樹,甚至天上的飛鳥飛來,在它的枝上棲息。』

耶穌又給他們講了一個比喻:『天國好像酵母,女人取來藏在三斗麵裡,直到全部發了酵。』

耶穌用比喻給群眾講解了這一切,不用比喻就不給他們講什麼;這樣應驗了先知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要說出由創世以來的隱密事。』

那時,耶穌離開了群眾,來到家裡,他的門徒就前來對他說:『請把田間莠子的比喻,給我們講解一下!』祂就回答說:『那撒好種子的,就是人子;田就是世界;好種子,即是天國的子民;莠子即是邪惡的子民;那撒莠子的仇人,即是魔鬼;收穫時期,即是今世的終結;收割者即是天使。就如將莠子收集起來,用火焚燒;在今世終結時也將是如此:人子要差遣祂的天使,由祂的國內,將一切使人跌倒的事,及作惡的人收集起來,扔到火窯裡;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那時,義人要在他們父的國裡,發光如同太陽。

有耳的,聽吧!」

釋義

一塊田地,福音的好種子已經豐富地撒播在其中,但仇人卻在其中撒下莠子。這個意象,邀請人去思考一下教會。《天主教教理》教導人說,「教會將罪人緊緊地抱在懷裡。因此,教會雖是聖的,仍常須淨煉,不斷努力補贖和更新。教會的所有成員,包括聖職人員,都要自認為罪人。在所有的人中,直到世界末日,罪惡的莠子仍會跟福音的好種子混在一起。所以教會聚集所有已接受基督的救恩,但仍在聖德路上努力前進的罪人。」[1]

莠子的比喻令我們面對善惡共存的問題。「情況很清楚,田野是肥沃的,種子是良好的;田野的主人已經撒下了種子,撒得正值農時,撒得恰得其法。他甚至還僱了人看守農田。在此之後,麥禾中間若是出現莠草,準是由於人的疏忽失職,特別是基督徒的疏忽失職,他們墮入夢鄉大睡其覺,讓仇人乘虛而入。」[2]

蔡浩偉主教說:「這個情況應讓我們感到悔恨、悲憫、補贖,但絕不應灰心或悲觀……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世界上善多於惡,恩寵比罪惡更有力量,儘管它的作用有時可能不太明顯。」[3]

耶穌的比喻清楚地表明,邪惡並不是來自天主,而是來自仇人,那狡猾的邪惡者。他在善事中播下邪惡的種子,並且以一種我們難以清楚地把兩者分開的方式來這樣做,儘管公正的判官耶穌日後將會能夠分開它。然而我們不應該指望祂會立即介入來把邪惡連根拔起,因為天主是有耐性和慈悲的。

雖然僕人們急於拔除莠子,但是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說,天主「以忍耐和慈悲來看顧每個人生的『田地』;祂比我們更清楚地看到污穢和邪惡的,但祂也看到善事的種子,並且充滿信賴地等待它們成長。天主是有耐心的,祂知道如何去等待。這多麼的美:我們的天主是一位有耐心的父親,祂總是等候著我們,揪著心等著來歡迎我們、寬恕我們。如果我們到祂那裡去,祂總是會寬恕我們。」[4]

天主是有耐心的,因為祂知道即使是一顆長期被許多罪過玷污了的心也可以改變並開始結出善果。聖奧思定在解釋這個比喻時,用他牧靈的經驗告訴我們:「許多當初是莠子的,後來也成為麥子」。因此,我們需要有健康的耐心,在面對邪惡時永遠不會漠不關心:「假如這些人在他們陷於邪惡時得不到他人耐心地容忍,他們的生命將永遠無法作出值得讚賞的改變。」[5]

田地的家主並非混淆善惡。他知道什麼是健康的,什麼是有害的,但他不允許他的僕人倉促行事,以便讓慈悲適時出現。耶穌教導我們要克制自己的衝動,並學習如何等待。今天邪惡的東西,明天可能會變成美善的東西。皈依總是有可能的,我們應該培養皈依會出現的望德。

[1] 《天主教教理》,827

[2]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23

[3]蔡浩偉,2013年8月1日的書信

[4]教宗方濟各, 2014年7月20日三鐘經前的講話

[5]聖奧思定,《瑪竇福音詮釋》,12:4

Francisco Va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