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浪子的比喻

四旬期第四主日的福音(丙年)及釋義。

福音(路加15:1-3;11-32)

那時候,稅吏及罪人,都來接近耶穌,為聽他講道。法利塞人及經師竊竊私議,說:「這個人與罪人交往,又同他們吃飯。」

耶穌於是對他們設了這個比喻,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那小的,向父親說:父親,請把我應得的一份家產,分給我吧!父親於是把產業,分給他們。過了不多幾天,小兒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來,就往遠方去了。他在那裡荒淫度日,耗盡他的錢財。

「當他把所有的,都揮霍盡了以後,那地方正遇著大荒年,他便開始窮困起來。他去投靠當地一個居民;那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莊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吃的豆莢,來果腹,可是,沒有人給他。

「他反躬自問:我父親有多少傭工,都口糧豐盛,我在這裡,反要餓死!我要起身,到我父親那裡去,並且要給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請把我當作你的一個傭工吧!他便起身,到他父親那裡去了。

「他離的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擁抱他,熱情地親吻他。

「兒子向他父親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

「他父親卻吩咐自己的僕人,說:你們快拿出上等的長袍,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給他穿上鞋,再把那只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應吃喝歡宴,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他們就歡宴起來。

「那時,他的長子,正在田裡。當他回來,快到家的時候,聽見有奏樂及歌舞的聲音,於是叫一個僕人過來,問他這是什麼事。

「僕人向他說:你弟弟回來了。你父親因為見他無恙歸來,便為他宰了那只肥牛犢。長子就發怒,不肯進去。他父親於是出來,勸解他。

「他回答父親說:你看,這些年來,我服事你,從未違背過你的命令,而你從未給過我一隻小山羊,讓我同我的朋友們歡宴;但你這個兒子,同娼妓耗盡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你反而為他宰了那只肥牛犢。

「父親給他說: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因為你這個弟弟,死而復生,失而復得,我們應當歡宴喜樂!」


釋義

耶穌拯救所有人的願望也包括那些被公開稱為「稅吏和罪人」的人。祂對他們的開放和充滿希望的態度引起了法利塞人的嫉妒和抱怨。因此,耶穌在聖路加福音中為我們提供了多個著名的慈悲比喻,當我們帶著痛悔的心回到祂身邊時,這些比喻揭示了天主的無限喜樂。

在講述了一個帶著一百隻羊的牧羊人如何為找回那只走失了的羊而欣喜若狂,和那個擁有十枚硬幣的女人如何高興地找到她在家中遺失了的一枚硬幣之後,耶穌在本主日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父親有兩個兒子的美麗比喻::一個兒子迷失在外面,在一個遙遠的國家,而另一個兒子迷失在裡面,在自己的屋子裡。兩個兒子的故事都告訴我們:有需要懺悔和體諒。在父親的仁慈中,我們發現了對他人的自由要有寬宏大量的愛和對救贖的可能性要抱有安詳的希望。

浪子的故事,以不可思議的簡單性,向每個人提出了挑戰。將快樂與放縱欲望的滿足混為一談的經典人為錯誤發生在小兒子身上,他被稱為「浪子」是由於他父親事業的興旺。他讓他那顆可憐的心自由地支配著它所有--無論是否正直--的欲望,他希望不受到他父親家中的穩定所洐生的限制。他的內心缺乏自製力,而在家中他感到壓抑。但是由於在遙遠的地方浪費了他的遺產,他很快就意識到他在家外的自由是遠遠低過在家中。淪為照顧別人的豬,當饑荒來臨時,他渴望用給這些--在猶太人看來是不潔的--動物喂飼的食物來充饑。就在那時,他父親多年來對他所有的愛,在他內心的黑暗中激起一種對回家的渴望,而導致他卑微的皈依。於是他「恢復了他的理智」。

在這四旬期期間,我們都可以看到自己被描繪成需要悔改和寬恕的兒子。聖施禮華說:「人生,好比不斷地回歸天父的家。我們的回頭,是借著痛悔和內心的轉變而實現的,意味著改過的欲望,立志以犧牲和忘我的精神改善自己的生活。通過和好聖事,我們與天父重修舊好。當我們告明罪過時,我們再度穿上基督,成為祂的兄弟,天主大家庭的一份子。」(基督剛經過》,第64點)

耶穌也邀請我們去顯示出比喻中的父親所有的理解和憐憫。對他的舉止和態度的描寫是十分感人的,既體現了天主的慈父之心,也道出了一個優秀教育家所需的美德。那個父親尊重他兒子的自由,他不試圖操控他,因這可能會導致兒子更加疏遠他。他以英勇的耐性去信靠他在撫養兒子時傾注的溫情和關懷,並且他每天都焦急地審視著地平線,等待兒子的回歸。作為對他寬宏大量的獎賞,那個父親重新獲得了他心愛的兒子。當他的兒子乞求寬恕時,他打斷了他,並以親吻覆蓋了他。而他安排了一個歡慶會,並樂意地恢復他兒子失去了的地位。

如果我們也學會經常「扮演浪子的角色」,我們就會得到天主的憐憫。而我們會學習如何對他人有憐憫的心,並愛他們的自由,正如比喻中的父親一樣。我們也要避免像大兒子那樣,對他父親的家缺乏瞭解和充滿熱忱:但是是一個苦澀的熱忱,就像我們在弟弟身上所看到的同樣缺乏自由。正如教宗方 濟各說:「這個比喻是末端開放的:我們不知道大兒子決定做什麼。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激勵。這段福音教導我們,我們大家都需要進入天父的家和分享祂的喜樂,分享祂的慈悲和兄弟情誼的盛宴。兄弟姐妹們,讓我們敞開心扉,好使我們能『像天父一樣的慈悲!』」(教宗公開接見,2016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