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婚宴的比喻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甲年)福音與釋義

福音(瑪22:1-14)

那時候,耶穌用比喻對司祭長和民間的長老說:

「天國好比一個國王,為自己的兒子辦婚宴。他打發僕人,去召叫被請的人,來赴婚宴,被請的人,卻不願意來。

「國王又派自己的僕人,說:『你們對被請的人說:看,我已經預備好了我的盛宴,我的公牛和肥畜都宰殺了,一切都齊備了,你們來赴婚宴吧!』

「被請的人卻不理:有的去耕田,有的去做自己的生意,其餘的竟捉住僕人,凌辱後殺死了。

「於是,國王大怒,派自己的軍隊,消滅了那些殺人兇手,焚毀了他們的城市。

「然後,對僕人說:『婚宴已經齊備了,但是被請的人,都不配。現在,你們到各路口去,凡是你們所遇到的,都請來赴婚宴。』

「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到的,無論壞人好人,都召集來了,婚宴就坐滿了客人。

「國王進來,巡視參加婚宴的客人,看見在那裡,有一個沒有穿婚宴禮服的人,便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婚宴禮服?』那人無言以對。國王於是對僕役說:『你們捆起他的手腳,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裡必有哀號和切齒。』

「因為被召的人多,被選的人少。」

釋義

在這個比喻中,耶穌談到一個國王邀請許多人參加他兒子的婚宴,但令人驚訝的是,沒有一個被邀的人參加這宴會。他們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藉口,最後結果都是不去。教宗方濟各說:「天主對我們很好,祂白白無償地給我們送上祂的友誼,祂給我們送上祂的喜樂和救贖。可是我們經常不接受祂的恩賜;我們將實際的憂慮與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而當上主呼喚我們時,則經常似乎是祂在煩擾我們。」[1][1]

天主經常遭人推卻和回絕祂送上的恩賜。然而祂的慈愛從來不會讓祂沮喪,所以祂派遣祂的僕人出去走遍所有小路,向他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發出邀請,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令人意外的是,壞人也被邀請了。我們的主無一例外地向所有人發出呼召。先前許多人拒絕接受的邀請,現在卻發給以前不屬於祂朋友圈子裡的、與祂沒有關係的人。來自不同背景和社會狀況的男男女女,甚至那些不祈禱或對天主認識不多的人——人人都蒙召去成聖,蒙召去分享天堂的榮耀。沒有人被拒於門外。天主送給我們參與天國之榮耀的慷慨邀請,是白白無償的和普及眾人的。

但福音繼續說:「國王進來,巡視參加婚宴的客人,看見在那裡,有一個沒有穿婚宴禮服的人(11節)。」在那裡的每一個人都是被邀請而來的,就像我們所有人都被邀請去獲得救恩一樣。對於願意進來的人,大門是敞開的,可是在享受到光榮之前,會有一個審判。那位能夠洞察我們內心最深處的至高判官,會決定每個人一生中什麼是有價值的。

天主教教理提醒我們:「耶穌在祂的道理中宣講了末日的審判。那時各人的行為和心中的秘密將會顯露出來。那時因輕視天主恩寵而犯的不信之罪將受懲罰。對近人的態度將披露出對天主恩寵與慈愛的接納或拒絕……如今,子來到世界不是為審判,而是為拯救,並賜予在祂內的生命。凡在今世拒絕恩寵的每一個人,他已審判了自己,按照他的作為而受報應,甚至也能因拒絕愛的聖神而永遠自我判決。」[2][2]

聖奧斯定在詮釋這個比喻時說:「那麼,這件婚宴禮服是什麼呢?保祿宗徒告訴我們:『這訓令的目的就是愛,即由純潔的心、光明磊落的良心和真誠的信仰所發出的愛。』(弟前1:5)那就是婚宴禮服。保祿不是在談論任何一種愛,因為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不誠實的人愛別人……但人們在這些人中看不到這種『由一顆純潔的心、一個光明磊落的良心和真誠的信仰所發出』的愛。這就是作為婚宴禮服的愛。」[3][3]

耶穌的比喻清楚地表明,無論一個人過去的行為如何,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要穿上婚宴禮服,即是我們要有一個潔淨的靈魂和悔改的心,並擁抱一種為愛天主和愛近人作見證的生活方式。

邀請每一個人前來祂的餐桌旁的耶穌,要求人在走近它時要心懷尊重。因此,聖保祿提醒身在格林多的基督徒,在走近那讓我們預嚐天國光榮的聖體聖事盛宴之前,必需仔細省察自己的良心:「所以人應省察自己,然後纔可以吃這餅,喝這杯。因為那吃喝的人,若不分辨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案(格前11:28-29)。」

每一天都是適當的一天,尤其是當我們感到在某方面沾污了時,去潔淨我們的靈魂,去擁抱天主的愛,並享受耶穌讓我們參與天國盛宴的邀請。

[1] 教宗方濟各,2014年10月12日三鐘經前的講話

[2] 《天主教教理》,678-679

[3] 聖奧斯定,《講道集》,90

Francisco Varo

圖:Juliette F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