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給我點水喝」

四旬期第三主日的福音(甲年)和釋義。

福音(若4:5-42)

那時候,耶穌來到撒瑪黎雅的一座城,名叫息哈爾,靠近雅各伯給他兒子若瑟的莊田;在那裡有「雅各伯泉」。耶穌走累了,就順便坐在泉旁;那時,大約是第六時辰。

有一個撒瑪黎雅婦人來汲水。耶穌向她說:「請給我一點水喝!」那時,耶穌的門徒都到城裡,去買食物。

那撒瑪黎雅婦人就回答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一向不相往來。

耶穌回答那婦人說:「如果你知道天主的恩賜,並知道向你說『給我水喝』的人是誰,你或許早就會求他,而他也早就賜給了你活水。」

那婦人問說:「先生,你連汲水器也沒有,而井又深,你從那裡取得那活水呢?難道你比我們的祖先雅各伯還大嗎?他留給了我們這口井;他和他的子孫,以及他的牲畜,都曾喝過這井裡的水。」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但誰若喝了我賜給他的水,他將永遠不渴;並且我賜給他的水,將在他內,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

婦人說:「先生,請給我這水吧!免得我再渴,也免得我再來這裡汲水。(……) 先生,我看你是個先知。我們的祖先一向在這座山上,朝拜天主,你們卻說:應該朝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

耶穌回答說:「女人,你相信我吧!到了時候,你們將不在這座山,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你們朝拜你們所不認識的,我們朝拜我們所認識的,因為救恩出自猶太人。然而,時候要到,且現在就是,那些真正朝拜的人,將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因為父就是尋找這樣朝拜他的人。天主是神,朝拜他的人,應當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他。」

婦人說:「我知道默西亞(意即基督)要來;他一來了,必會告訴我們一切。」

耶穌向那婦人說:「同你談話的我就是。」

(……)城裡有許多撒瑪黎雅人,信從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證說:「他向我說出了我所做過的一切。」這樣,那些撒瑪黎雅人,來到耶穌面前,請求耶穌在他們那裡住下;耶穌就在那裡住了兩天。還有更多的人,因為耶穌的宣講,而信從了耶穌。他們向那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而是因為我們親自聽見了,並知道:他確實是世界的救主。」

釋義

在前往加里肋亞的旅程中,耶穌停在厄巴耳山腳下,靠近息哈爾,那裡有雅各伯元老著名的一個井,這是撒瑪黎雅人的一個驕傲。這個地區是以色列北部王國的一部分。在落入亞述人手中後(公元前722年),當地居民最終與被帶到那裡的異教徒混在一起。幾個世紀後,猶太王若望·依爾卡諾摧毀了建在革黎斤山上的撒瑪黎雅神廟。因此,儘管他們有著共同的背景,但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之間的敵意由來已久(參列下17:34-40)。

但耶穌毫不猶豫地停留在息哈爾。旅途中又累又餓,師傅派祂的門徒去找食物,而自己則坐在井旁等候他們。就在那時,一位撒瑪黎雅婦人來為她的瓶子裝水,兩個以水為象徵的渴求開啟了一個對話,而兩個渴求却最終將被平息下來:拯救人類的神聖渴求和人類心中對天主的渴求。

聖施禮華建議:「收歛心神重新思想這一幕。(……)看見主如此疲憊真叫人感動,祂也餓了、渴了,而門徒到了鄰近村莊去找食物。身體雖然疲倦,但祂更渴望救靈,所以當撒瑪黎雅罪婦來到,本著司祭的情懷耶穌便熱心去挽救亡羊,忘了自己的疲倦、飢餓及口渴。」[1]

「請給我一點水喝。」猶太人長期以來對撒瑪黎雅人的猜疑,使他們無法與他們交談,甚至無法使用他們的器具[2] ;但當耶穌謙卑地向驚訝的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時,祂壓倒了這種猜疑。但事實上,是那個撒瑪黎雅婦人必須超越數百年來的偏見,才能向耶穌請求得到祂所提供的東西:一種比雅各伯著名的井更強大的解渴之水。那個女人明白耶穌的意思:祂比雅各伯和他的井更偉大,就像祂提供給她的奇妙的水一樣,因而她就永遠不會再渴了。

在舊約中,「活水」象徵著天主的作為(參閱耶2:13;匝14:8;厄47:9)。事實上,耶穌是「天主的恩賜」,而將成為「湧到永生的泉源」的活水是超性的恩寵。因此,耶穌藉著幫助她認清自己的罪惡處境去準備那個女人去接受那份超性的恩寵。那個撒瑪黎雅婦人表達了對她與天主之間的關係的興趣和對在那裡最能崇拜天主的興趣。師傅的話在她的靈魂中喚醒了對天主的真實渴望。她談到了期待已久的默西亞,而發現祂正與她同在,就走去讓她的朋友認識祂。

聖若望福音中這篇著名的段落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寶貴的皈依之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具有一個普遍的特徵,而我們都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教宗方濟各說:「耶穌需要與撒瑪黎雅婦人相遇,才能打開她的心扉:祂要求一杯水,以點燃那個婦人自己的渴求。那個婦人被這次的相遇感動了:她向耶穌提出了幾個我們都在心裏懷著但經常忽略了的深刻問題。我們也有很多問題要問,但我們沒有勇氣去問耶穌!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四旬期是審視自己、了解我們最真實的屬靈需要,並在祈禱中求主幫助的好時機。撒瑪黎雅婦人的榜樣邀請我們呼喊:『耶穌,請給我這會永遠解我的渴之水罷。』」[3]

[1]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第176號。

[2] 參閱聖奧思定,In Ioannem tract.,13。

[3]教宗方濟各,三鐘經,2014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