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富翁與拉匝祿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的福音(丙年)及釋義。

福音(路加16:19-31)

那時候,耶穌對法利塞人說:

「有一個富翁,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富翁的大門前。拉匝祿指望得到從富翁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飢,但只有狗來舔他的瘡痍。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那個富翁也死了,被人埋葬了。

「那富翁在陰間,痛苦地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在他懷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吧!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非常痛苦。

「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裡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就算有人願意,從這邊去到你們那邊,也不可能,從那邊來到我們這邊,也不可能。

「那富翁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家去,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拉匝祿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

「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讓他們聽從好了。

「那富翁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他們那裡,他們必會悔改。

「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他們也不會信服。」


釋義

我們在本主日讀到富翁與拉匝祿的、一個耳熟能詳的比喻。路加福音在這個比喻之前的一節中告訴我們,耶穌是在對「愛財的人」說話,而他們卻「嗤笑他」(14節)。這個故事有多層含義,但今天我們可以反思它的幾個要點。

令我們印象深刻的第一件事就是,這個富翁的名字不詳。但是他腰纏萬貫,使他能夠每天大宴親朋。而且他穿著的是錦衣華服,彰顯出他的社會地位和財富。當時,紫色是一種由海螺製成的、昂貴且不易褪色的染料,而最好的亞麻則直接來自埃及,是那時的君王所穿的皇家服飾。在某種意義上,這個匿名的富翁代表著所有顯貴的人和富有的社羣。

然而在這個比喻中出現的那個窮人卻是有名字的。對耶穌來說,他是一個有名有實的人。耶穌非常恰當地給他起名叫「拉匝祿」。這是一個希伯來名字「厄肋阿匝爾」的希臘式,意思是「天主救助了的」。拉匝祿代表著每一個身心匱乏的,或是不公義地受著苦的人。他也令我們想起另一個居住在伯達尼的拉匝祿,就是聖若望宗徒所告訴我們的,耶穌那個身患重病、祂從死亡中復活了的朋友,和公議會決意要殺死的人(參閱若11)。

耶穌使用了當代猶太教的一些眾所周知的概念來解釋富翁和拉匝祿的歸宿。記敘這件事的主要目標似乎不是要描述那個未來的世界,而是要強調兩件事:靈魂的不死不滅,和天主按照我們各人的行為而賞善罰惡。富翁的結局是慘淡的。他被打落陰間。他痛苦萬分地,請求亞巴郎給他的兄弟們送上一個要比聖經更加清楚的訊息,以警告他們將會面對的懲罰。

事實上,這個富翁一直以來都視而不見天主每天在他的門前放置了的、非常明顯的一個標記,就是那個貧病交迫、只有家犬走來舔他身上的瘡痍的人。因此,這個富翁受到懲罰是理所當然的。正如金口聖若望所說,「他受苦,不是因為他是富有的,而是因為他沒有顯示出慈悲的心腸。」(金口聖若望,Epist. ad Phil,第二篇)耶穌藉此指出一個威脅著每一個人,尤其是那些擁有物質財富的人的危險,就是對他人和對那些正在受苦的人的漠不關心。這種危險尤其被教宗方濟各所說的「丟棄文化」影響。(教宗方濟各,2018年3月17日的講道)

這個比喻鼓勵我們以個人的和集體的方式活出形哀矜與神哀矜。在我們可行的範圍內,我們需要努力糾正人類的貧窮,這種貧窮「不只延伸到物質的貧窮,也延伸到文化與宗教多種形式的貧窮。」(天主教教理,2444)教宗大聖額我略強調:「當我們賑濟窮人的基本需要時,我們並不是去幫他們一個忙,而是將本來就是屬於他們的東西物歸原主罷了。我們不是在做一件愛德的工作,而是在履行正義。」(教宗大聖額我略,《牧民講道》,3,21)

此外,那些在這個世界上受苦的人有失去對天主的信賴的危險,因為天主似乎沒有聽到他們的呼叫,而且又讓勢力強大和見利忘義的人獲勝。拉匝祿的、充滿說服力、和懷著信賴的沉默卻邀請我們要忠信於天主並依靠祂。拉匝祿(「天主救助了的」)給我們的榜樣引導我們去為他人祈禱,並且增加自己的忍耐力,忍耐「會使我們更明白他人,而靈魂像醇酒,年份愈久,味道也就愈醇。」(聖施禮華,《天主之友》,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