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自由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的福音(丙年)及釋義。

福音(路加9:51-62)

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快要來到;耶穌於是決意面朝耶路撒冷去,便打發使者先行。使者進入撒瑪黎雅人的一個村莊,好為耶穌準備住宿。人們卻不收留耶穌,因為他是面朝耶路撒冷去的。

雅各伯及若望兩個門徒見了,便說:「主,你願意我們叫火自天降下,焚毀他們嗎?」

耶穌轉過身來,斥責了他們。於是他們又到其他村莊去了。

他們正走的時候,在路上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不論你往那裡去,我要跟隨你。」

耶穌給他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耶穌又對另一個人說:「你跟隨我吧!」

那人卻說:「主,請讓我先去埋葬我的父親。」

耶穌給他說:「任憑死人,去埋葬自己的死人吧!至於你,你要去宣揚天主的國。」

又有一個人說:「主!我要跟隨你;但是,請讓我先告別我的家人。」

耶穌對他說:「手扶著犁而往後看的,不適合於天主的國。」


釋義

耶穌一生的高潮時刻正在臨近。「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快要來到。」這句是希臘原文的字面翻譯。在希伯來文中,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這是為了耶穌的逾越)被表達為「上耶路撒冷去」,但這字詞也有第二個意思:祂「被接升天」的時間暗示祂的光榮升天,也是祂在地上生活的高潮。因為在祂受難而死和光榮復活之後,那時祂就要上升天廷,坐在聖父的右邊,永遠為王。耶穌知道在耶路撒冷有什麼在等著祂,但祂以全然的自由「決意面朝」聖城走去,為面對自己來到世上要實現的使命:拯救全人類。這條走向光榮的道路,必須經過十字架的苦難。

自由是有能力選擇善,在愛的推動下,作出有意識的決定。基督徒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的,不是說反覆無常地選擇在某一時間最吸引我們,或看似最吸引的事物,而是選擇能帶領每個人走向真正成全的事物,幫助我們經歷天主為各人計劃好的愛的歷險。正如范康仁蒙席強調:「如果我們為了愛且懷著愛心,可以快樂的— 而非心不甘情不願的— 去做我們覺得困難、不喜歡的事情,那麼,我們就是自由的。」(范康仁,監督的牧函,2018年1月9日,第6節)耶穌選擇走向自己終將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城市,達到了祂自由的最高境界。而且,即使群眾在加爾瓦略山上呼喊:「如果你是天主子,從十字架上下來吧!」(瑪27:40)耶穌仍作出了自由的決定,留在十字架上,至死服從天父慈愛的旨意。

聖史路加敘述了三個片段,以耶穌準備上耶路撒冷為背景,清楚顯示出祂的人性與超性吸引他人的能力,因為有不同的人自發地表明願意與耶穌同行。這些人也完全行使了自己的自由,慷慨地獻出自己的生命,跟隨耶穌。但面對這三人的不同情況,主耶穌要求他們省思謹慎決定的重要性,好使他們的全然獻身不受任何束縛:不要奢望保留一些他們以為需要的俗世事物;也不要為任何看似合理的藉口而拖延決定;也不要感情用事,而放不下對摯愛的牽掛;也不要在走得疲累時,反覆質疑自己的抉擇,回望自己已放下的一切,而不專注於眼前絕妙的宏大遠景。「縱然明察自己的卑劣,我們還是能夠而且應該注視天主聖父,天主聖子和天主聖神,並意識到我們分享着天主的生命。絕無理由向後看。主站在我們這邊。我們必須忠貞堅定,正視自己的職責。這樣便會在耶穌內發現我們所需要的愛與鼓舞,促使我們諒解他人的缺陷,克服自己的毛病。」(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60)

在今天這關於自由的一課中,耶穌傳授給我們的全然獻身、慷慨大方和忠貞的美德仍十分合時。在一個難以找到忠誠和堅貞的文化環境中,縱然人們滿口空言,對真理的投入也似乎被視為無關重要,仍有不少人因忠於基督徒召叫而受盡批評、拒絕、迫害,甚至為此殉道,他們的見證不斷迴響著,成了自由與解放的呼聲。只有堅持真理的人,才不會淪為人間權力或連帶關係的奴隸。這些人完整地保存了自己的自由,為能服務他們的兄弟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