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惟有愛能戰勝仇恨」

常年期第七主日的福音(丙年)及釋義。

福音(路加6:27-38)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說:

「應愛你們的仇人,善待那惱恨你們的人;應祝福那詛咒你們的人;為毀謗你們的人祈禱。有人打你的面頰,也把另一面轉給他;有人拿去你的外衣,也不要阻擋他拿你的內衣。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拿去你的東西,別再索回。

「你們願意人怎樣對待你們,也要怎樣對待人。如果你們愛那愛你們的人,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這樣做。你們若借給那些有希望償還的人,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為能如數收回。

「但是,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善待他們;借出去,不要再指望收回。如此,你們的賞報必是豐厚的,且要成為至高者的子女,因為他對待忘恩負義的人和惡人,也是仁慈的。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給人,也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釋義

在介紹完真福四端-發現真正幸福所在的關鍵(參閱路6:20-26)-後,耶穌現在指出到達真福的途徑,這是一條艱辛的途徑,滿佈荊棘,但非常值得我們付出努力去走。耶穌的話要求我們付出很多。

「應愛你們的仇人。」這不是超越我們人性的能力嗎?要這樣做確是困難,但這又是必要的。我們只要睜開眼睛,就會看到在職業關係中、在政治與社會爭議中,甚至是在朋友間和家庭成員之間,都有人受傷害,出現不公義,還有人想欺凌他人、對他人心懷怨恨,或存心報復。但如果以暴易暴,後果只會更糟糕。衝突需要以截然不同的觀點去克服。耶穌的勸告富有創意,而且十分有效:惟有愛能解除仇恨的武裝。

「善待那惱恨你們的人。」我們善待那些怨恨我們或傷害了我們的人,這樣公平嗎?「耶穌並不是要顛覆人類的司法制度,祂只是提醒門徒,為能建立手足之情,就必須停止判斷和譴責……基督徒應該寬恕!為什麼?因為他得到過寬恕。」(教宗方濟各2016年9月21日週三要理講授:慈悲如同天父)耶穌在十字架上捨生,為將救恩帶給全世界,包括迫害祂的人。

「應祝福那詛咒你們的人。」侮辱、中傷、誹謗、流言蜚語的殺傷力是多麼大啊!我們與那些愛說三道四的人同伙時,又是多麼容易為自己辯護呢!我們眾人都一定要保持警惕,正如聖雅各伯警告:「舌頭也像是火。舌頭,這不義的世界,安置在我們的肢體中,玷污全身,由地獄取出火來,燃燒生命的輪子。」(雅3:6)說別人的壞話絕不是基督門徒的標記,卻完全是這身份的反見證。一個懂得如何愛的人,即使對那些污衊他的人們,也會吐出讚賞之言,而且渴望他們得到最好的—渴望天主祝福他們。這人甚至會為那些傷害他的人祈禱,正如耶穌所說的:「為毀謗你們的人祈禱。」

聖施禮華堅持:「讓被人得罪、受屈辱的記憶遠離我們──不論它們是多麼不公義、不文明及無禮──因天主的子女不應背著檔案,記著像流水帳一般的怨懟。我們不要忘記基督的榜樣。」(聖施禮華《天主之友》309)基督徒的道路要求我們正視會帶來痛苦的艱巨考驗,如同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難一般。然而,這是一條平安、喜樂和愛的道路,是通往快樂的途徑。只有那些常常寬恕的人,才是天主、我們慈悲聖父的子女,才能得到聖父的祝福。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指出:「福音這篇話被認為是基督信仰非暴力的大憲章,這是極其合理的。這個大憲章不在於向邪惡投降,一如某些人對『有人打你的面頰,也把另一面轉給他』(路6:29)的錯誤解釋一樣,而是以善勝惡(參閱羅12:17-21),用這種方法打斷不正義的鎖鏈…愛仇敵乃是基督革命的核心,這個革命不建立在經濟、政治和媒體的威力戰略上。這是愛的革命,這個愛不以人性資源為最後依據,而是天主的恩賜,只有毫無保留地信賴天主的仁慈才能獲得。這就是福音的新意,這個新意改變世界,卻不喧嚷。」(本篤十六世,常年期第七主日三鐘經,2007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