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希望的書頁

兒童讀物作家貝絲·卡高安(Beth Kagaoan)記憶猶新,她向勇敢與癌症作鬥爭的孩子們大聲朗讀的故事是如何轉化為低聲祈禱的

「2020年,我姐姐從艱苦的化療中回來,帶來了一個溫馨的故事,」貝絲開始講述她如何受到啟發,為接受癌症治療的兒童寫繪本。「我姐姐描述了醫院裡的一個場景,與癌症的嚴峻現實相悖:一群等待治療的孩子穿著鮮豔、色彩繽紛的病號服。年輕的戰士們把病房變成了他們的遊樂場,玩捉迷藏,偷看彼此用窗簾隔開的隔間。

儘管即將到來的治療就快開始,但他們卻帶著純粹、天真的快樂笑著跑來跑去。在那些時刻,癌症治療的痛苦和不確定性似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簡單的玩耍樂趣和家人陪伴的安慰。」

貝絲的姊姊最終在與癌症的鬥爭中失敗了。但她的故事仍然銘刻在貝絲的腦海中。她能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麼嗎?

反思生命和轉瞬即逝的時間,她越來越相信,一個人必須利用每一個可用的機會來發揮自己的才能,並將自己的熱情引向善良的事物。

貝絲化悲傷為目標,開始為兒童繪本撰寫手稿。透過她富有創意的故事,設想為年輕讀者打開充滿重要人生教訓的寶箱。她知道,透過她的敘述,她可以傳達能夠捕捉簡單而深刻思想的圖像:價值觀、文化和傳統。在編織這些故事時,她希望能夠觸及許多人的生活,甚至是那些她可能從未遇到過的人。

然而踏上這段旅程絕非易事

她發現,兒童讀物的寫作和行銷都需要大量的思考、準備和執行:從抽出時間寫下自己的想法,到最終出版並成功行銷這本書。她向主業團創始人聖施禮華尋求鼓勵,鼓勵她在這個創作過程中堅持下去並成長。「你說,『請為我祈禱,讓我更慷慨,更上進;讓我能有朝一日,變得有所貢獻。』」(《犁痕》3)

貝絲的部分繪本

在寫作之旅中尋找內在動力時,她從已故姐姐的故事中找到了靈感。當她意識到與癌症作鬥爭的兒童所面臨的困難環境(尤其是那些缺乏足夠社會和心理支持的兒童)時,她開始構思做出改變的方法。她的熱情促使她考慮如何在這些年輕而脆弱的癌症患者最具挑戰性的時刻為他們提供安慰、分心和情感聯繫。

2024年5月,她組織了一些朋友參觀了四家機構:菲律賓總醫院、Bahay Aruga、Child Haus Ermita和奎松市鄉村Child Haus U.P.—抗癌戰士們進行無聲卻又同樣真實戰鬥的避難所。她和她的朋友們拿著書和她寫的幾個故事,讓孩子們深切體會故事中的勇敢和堅韌,這些書頁輕聲說道:「你並不孤單。」

她精心準備了這項任務—從決定穿什麼顏色的衣服來吸引孩子們,到練習配音並以動畫的方式來分享故事,再到學習安寧療護。

當她身邊坐滿了坐在小椅子上,滿臉帶著小小笑容的孩子,當她翻著書時,她說道:「我一直以來的羞澀煙消雲散了。」孩子們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充滿期待,盯著她正在閱讀的書頁。那些孩子是如此的開放和包容,令人心曠神怡。

她回憶起一名有學習障礙的患者如何被患者的一名監護人排除在小組之外。儘管如此,貝絲還是要求邀請他。令她驚訝的是,相較所有其他人,他是該閱讀活動中參與度最高的。

有些場景令人心碎:一個孩子,她猜,還不到七歲,帶著氣管切開的插管,聚精會神地聽著,笑著;一個剛做完化療的女孩,放棄睡覺只是為了加入,連同陪伴在旁支持她的父母,大家臉上都沒有一絲疲倦。

這段經歷對貝絲的朋友喬納,和一名男護理學生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孩子們用真誠的微笑接待了我們。他們的積極性令人鼓舞,」喬納說。「這讓我大開眼界:儘管我個人遇到了困難,但我意識到我的生活很幸運。」作為一名未來的健康專業人士,他明白健康是一份必須感激的禮物。他與患病兒童的相處提醒他要對他人體現出仁慈和同理心。

貝絲知道,這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深知艱辛、痛苦和煎熬的涵義。儘管困難重重,每當她為他們表演故事時,他們的喜悅就以歡快的笑聲在病房裡迴盪。她也注意到,讀書活動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歡樂,也分散了他們的痛苦。他們的笑聲和幸福讓在場的家人感到安慰,也讓她和她的朋友們感到高興。每次回到家,他們都感到充滿活力而非疲憊不堪。

聖施禮華的話在她心中迴響:「應當向你自己要求得更多,因為你能夠更多地施予,而且應該更多地施予。思量一下吧。」 (《犁痕》13)

貝絲與孩子們一起經歷的快樂迫使她與他人分享。去年八月,她有機會代表菲律賓參加在義大利里雅斯特舉行的國際兒童圖書作家聚會。在那裡,她與其他作家和年輕讀者分享了她的見解和故事。

貝絲(左)在義大利里雅斯特舉行的兒童圖書作者大會上

回顧這次旅行,她說:「我隨身帶著那些脆弱的人的聲音,他們對我的啟發比我對他們的啟發更大。」她意識到,「當一個人給別人帶來快樂時,你會得到百倍的回報。

她告訴觀眾,「志願服務讓我們走出舒適區,將我們與他人聯繫起來,讓我們為最有需要的人帶來希望、快樂和安慰。簡單的服務行為可以引發積極改變的強大漣漪。」

Cocoy Capa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