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務必到普通工作的平凡中,到日常事務單調的庸碌中,去發現許多人無法發現的秘密寶藏,一座偉大而新奇的寶藏 - 愛。』(聖施禮華《犁痕》489)
這本電子書可以幫助我們在耳熟能詳的祈禱內容中,為自己的靈修生活發現嶄新的啓廸。
為什麼身懸十字架上的耶穌不行一個奇蹟,從十字架上跳下來呢?為什麼天主容許這個疫情肆虐呢?Giuseppe Tanzella-Nitti教授反思一下科學與信德的關係,和近月的疫情所引發的存在主義性的問題。
聖人的榜樣,尤其是我們的聖母,對我們的祈禱生活可以是個極大的幫助。新的祈禱系列中的第三篇文章。
以下是「教父」系列的文章,節錄自聖奧斯定一篇講道。「沒有愛德的富人是貧窮的,有著愛德的窮人是富有的。」
「行為在倫理上是善的,是當自由的選擇符合人的真善,並能表示出人的有意安排走向自己的最終目的,就是天主。」
「只有知道天主內心的深處,我們才能夠學會怎樣做真正的祈禱。」關於祈禱的一篇新文章。
聖施禮華的教訓,是「牧民」重點的改變,出自一個傳統信念;就是天主欲與人做朋友,使人也帶自己的朋友來接受天主的友誼。
主業團第一任繼承人歐華路主教心目中的創辦人--聖施禮華。
天主造人,又賜給了人自由這一個偉大的恩惠。自然律有法律的效力,因為它是造物主以祂至高的智慧而為自然界定下的律例。
或許我們可以把祈禱定義為「一句『竊取基督的心』的說話」,好使我們可以從今以後緊緊地靠著祂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