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的信(2009年4月)

監督在本月的信中提醒我們:吾主召叫我們偕同祂一起走進祂的光榮中, 然而那是要靠不斷的自我克己而達至的。基督在加爾瓦略的死亡並不是終結

2009年4月5日

我親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守我的兒女們!

下星期日,教會紀念耶穌基督榮進耶路撒冷,它標誌着聖週的開始,而且將會在吾主的苦難、死亡和復活——逾越節的三日慶典時達至高峰。我們救主的犧牲,在每次感恩聖祭中再次臨現,更在聖週四、苦難聖週五和逾越節守夜祈禱的隆重禮儀中向我們展示出它的光輝。讓我們從現在起就更徹底地好好準備自己;讓我們出去迎接那豐厚地賜予我們的恩寵。我們要緊密地與吾主同行。

我們站在聖週的門檻時,應記起聖施禮華所寫的話:這幾天特有的善功敬禮,無不引人嚮往趨向復活。如聖保祿所說:復活乃是我們信仰的基礎(參格前15:14)。然而,我們不應倉促急進,以免錯過一件極易忽略的直截了當的事實,即:我們不可能分享吾主的復活,除非先同祂的苦難與死亡結成一體(參羅8:7)。我們若要在聖週結束時,伴隨光榮的基督,就必須在祂死於加爾瓦略時,同祂結合,參與祂的全燔祭。1 您是如何嚴謹地,如何熱切地在這四旬期的五週內準備了您自己?您還餘下數天去改進,如有需要的話去補救失掉了的時間!

聖保祿的教導是十分清淅的。我邀請您們去默想它們,重新振作地把它們實踐出來。在這特獻於這位外邦人宗徒的一年,讓我們請求他的代禱,好使所有基督徒也仿傚他的表樣,能確信與基督認同唯一的方法,也是我們最大的渴望,是要在走到加爾瓦略的路上緊隨祂。我們每天在頌唸三鐘經的禱文時都會言及:per passionem eius et crucem, ad resurrectionis gloriam perducamur;賴祂的苦難及十字聖架,使我們獲享祂復活的光榮;如此地,我們仿傚祂在聖週中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那份慷慨的自我犧牲,我們亦能分享祂復活的光榮。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保祿年其中一次演講中解釋說:掃祿原是一個迫害和向基督徒使用暴力的人,從他在大馬士革皈化的路上,他轉身投向被釘的基督,讓基督成為他存在的理由,成為他宣講的理由。他的生命並非平靜和沒有危險和困難,但他甘心情願地為靈魂付出一切(參格後12:15)。他與耶穌的相遇使他清楚地認識到十字架的核心意義:他明白到耶穌為眾人,同時也為他死了,也復活了。這兩件事都是重要的;普世性地:耶穌為眾人死了,而主觀地:祂也為我而死了。天主自願交付了,祂仁慈的愛在十字架上已顯現出來。2

讓我們在這進入聖週的當下細心回味這些話,因為它們指示出基督犧牲的最終原因。是「愛」把耶穌帶到加爾瓦略山上的。我們的父親強調:當祂身懸十字架上時,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再都是出於愛,即安祥又有力的愛。3 讓我們更深入這個至聖天主聖三的第二位降生成人的事實,祂把所有從起初已犯下的和整個世代將犯的罪愆自由地,全放於自己的肩上,而並沒有放棄祂作為天主的身份,把它奉獻給創造者,使成為我們無限價值的賠補。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衪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衪而獲救。4

我們要何等深切地感謝吾主,因祂向我們顯示了,也會繼續向我們顯示祂對我們的無限愛情!我們要如何感謝祂的母親,童貞瑪利亞,她以她的「fiat」與天主的救贖計劃合作。讓我們也不要忘記要「以愛還愛」。無論我們的愛情有多大,也無法與天主無限的愛情相比。這是非常真確的。但天主會因我們向祂完全地奉獻的丁點兒而高興;祂會補足其餘所欠缺的,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5 讓我們在這聖週中立定主意,把我們整個人和生命,完全慷慨地再次放在天主的手中。如此,我們將會發現我們在復活守夜祈禱時再次重申的領洗誓言更深層的意義。我們中大部份人都是從年幼時已成為基督及教會的一分子,因為我們的父母為我們尋求了聖洗聖事更生的活水。現刻,我們在禮儀中確認我們當初領受了的承諾。讓我們以感謝和喜樂的心再次肯定,留意天主那份極美好的贈予,同時渴望與基督合作,把救恩帶給普世人類。當我們看到世界的地圖時,當我們讀到或聽到傳媒的新聞報導時,我們有否感受到祂應達於所有靈魂那裏去?

聖保祿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為了我們所有人的得救,把自己毫無保留地貢獻於修和與十字架的職務。教宗勸勉我們:我們同樣也要這樣去做。讓我們也能在謙卑的愛中找到我們的力量,在割捨的軟弱中找到智慧,並因而進入天主的德能中。我們必須以這真實的智慧來作我們生命的範本。我們不能只為自己而生活,而要為那我們稱「祂愛我並為我捨棄了自己」的天主的信仰而生活。6

讓我們把我們所確信的傳佈給每位我們遇見的人,縱使在人性而言情況好像是困難重重的,包括當經濟危機以不同方式蓆捲各國不同社會階層的時候。我們要運用我們擁有的,正直的人力資源去克服困難,並幫助其他人,要在一切發生在您身上的事情中發現天主的旨意。

我們值得花些時間去問自己:「我在自己不喜歡或不利於我的事情上怎樣反應?我有沒有奮力去糾正我的反應,把每件事情都提升到超性的層面?」在稍為猶豫之後——這是非常可理解的,因為我們都是人——讓我們立刻、堅決地認同天主的旨意:「主,你要這個嗎?…那麼,我也要!」7

我們不要忘記緊隨十字架之後的事實,就是復活和光榮的升天。吾主召叫我們偕同祂一起走進祂的光榮中,然而那是要靠不斷的自我克己而達至的。基督在加爾瓦略的死亡並不是終結;真正的終結從祂光榮的身軀和靈魂中己顯示了給我們,以光榮天主父。8 聖保祿在寫信給格林多的信眾時教導他們:假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的宣講便是空的,你們的信仰也是空的(…) 你們還是在罪惡中。9 懷着這份身為基督徒必須時常擁有的信德,聖奧斯定曾寫道:相信基督曾經死去並不算甚麼,連異教徒、猶太人和所有迷途的人都如此地相信。他們全都相信基督死了。基督徒的信德在於相信基督的復活。我們要以相信基督從死者中復活為當務之事。10

教宗本篤十六世解釋說:吾主的聖死揭示了祂對我們的極大愛情,以致祂為我們犧牲了自己;只有祂的復活才是我們的「保證」,肯定祂所說的真理在任何時候也能應驗在我們身上。(…) 儘管現今有很多人像往昔般,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示懷疑,甚至否認這事實,但是它的真實性歷來都廣泛地以文書被紀錄下來,我們也應當重新肯定這份我們信仰的基本真理。對耶穌復活的信仰減退會使信仰基督的人的見證變得衰弱。11

人類的痛苦和死亡本身如果與對天主子的信仰結合便會找到它們真正的意義。我想以我們父親的勸勉提醒您們:要知道擁有這份超性的信德,我們將可移山,將可復活死者,將可讓不能說話的舌頭發聲…讓癱瘓的身軀活動自如!要知道和相信在任何時候明認吾主並不是宗教狂熱;這是對復活的基督的信仰,因為沒有它,inanis est et fides vestra (格前15:14),我們的信仰便是空的。12 因為十字架的神學並非理論,而是基督徒生命的現實。(…) 基督宗教並非平穩的坦途,而是陡峭的山丘,它在基督的光照下,因祂而充滿了希望。(…) 唯有如此,透過經驗痛苦,我們才能認清生命的真諦,認清它的美麗和它那份從基督的聖死和復活而來的極大希望。13

正是如此,信仰基督的人甘願把自己與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跡結合,分擔基督的使命,並與祂合作以達至完滿,即使在物質世界亦然,吾主也要完全戰勝魔鬼、罪惡和死亡。偉大的基督徒革命,功在把痛苦,轉化成富有成果的忍受苦難;把壞事,轉化成好事。我們把這個武器,從魔鬼手中奪取過來,用以攻克永恆。14

這一教導的光輝照亮我們的每一天,它將使我們更深切地活出復活的精神,與吾主更緊密地結合共融。讓我們每天都以聖施禮華在一次回答提問他有關怎樣在聖週中更好地與耶穌相處的建議,結合在我們的每天的回應中。他說:閱讀吾主的苦難和默想它,成為那情景中其中的一員。想像一下——您可以做得很完滿的因為聖保祿邀請我們所有人都這樣做——這一切都在此刻發生,而非在兩千多年前;Iesus Christus heri et hodie, ipse et in saecula (希13:8),耶穌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遠,常是一樣。您可走進祂的門徒當中,祂的朋友當中,甚至祂的敵人當中,去看一下發生了甚麼事。以您的頭腦和心靈去回應,就如您目睹祂遭受到的那樣去回應。如此,您將能很好地渡過聖週。15我大膽地加上:下決心不要留祂獨自一人;要實現這目標,我們要依賴瑪利亞的幫助。

我在三月尾時曾接受教區主教的邀請到過畢爾巴鄂,在會議中提交了一份有關天主教徒與公職的報告。我藉此機會也到過潘普洛納和薩拉高沙。我在薩拉高沙披拉童貞聖母前祈求,這祈求與西班牙首次福傳有很密切的關係。回想聖施禮華曾花長時期在薩拉高沙大教堂祈求,我也向我們的母親,與您們一起,為教宗及他的意向祈求,為普世教會,也為主業會這個教會中的微小的一員祈求。

讓我們緊密地在祈禱上結合,繼續向吾主祈求。接着的數週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機會。本月十六日是教宗的生日,而十九日是他當選為伯多祿繼承人的四周年紀念。這是兩個讓我們能與他和他的意向更緊密結合的良機。本月二十日,將會是我被任命為主業會監督的十五周年,請為我祈禱,因為我有此需要。本月二十三日是我們的父親的初領聖體和堅振紀念日。而在本月的二十九日,我們慶祝聖女加大利納的慶日,她熱愛教會,是教宗的擁護者,也是主業會公眾輿論的代禱者。想到那些將會在這數天從地上直達天鄉的祈禱,我已充滿了喜悅之情。

我以深情祝福你們,

你們的父親,

+浩偉

羅馬,2009年4月1日

1.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95

2. 本篤十六世,2008年10月29日的公眾聚會致辭

3. 聖施禮華,十字苦路,第十一處

4. 若3:16-17

5. 羅5:5

6. 本篤十六世,2008年10月29日的公眾聚會致辭

7. 聖施禮華,道路,762

8. 參斐2:5-11

9. 格前15:14-17

10. 聖奧斯定,聖詠解說,120,6 (CCL 40,1791)

11. 本篤十六世,2008年3月26日的公眾聚會致辭

12. 聖施禮華,默想筆記,1964年3月30日

13. 本篤十六世,2008年11月5日的公眾聚會致辭

14. 聖施禮華,犁痕,887

15. 聖施禮華,1973年4月16日,聚會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