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減少他們的憂愁,倍增他們的喜樂

“人們想我愈多孩子,孩子們得到的愛和温情就會減少,但我卻發現為孩子們付出愈多的時候,我卻感愈能付。”

你可以說他們是4加1的家庭。但他們不是住在一個有四個睡房和一個的高級單位。他們已有4個孩子,而第5個即將在8月出生。大女兒玫瑰瑪莉8歲半,尼古拉斯6歲半,還有4歲的馬丁和兩歲的瑪莉艾娜。他們的母親已懷孕6個月,這將是他們家的第三名兒子。

如果她與丈夫能再有多些孩子,他們都很樂意地接受。

杜西彼廉先生,42歲,是聖嘉俾厄爾小學的教師,韋瑪佐妮女士,36歲,是一名診所經理,他們在10年前共諧連理。

韋女士也是家庭富足機構(Family Enrichment Society)的家庭教育項目的統籌人,這個不牟利的機構舉辦了不少為父母而設的座談會。杜西彼廉及韋瑪佐妮兩夫婦主講婚前準備而在講座上更會鼓勵參加者組織大家庭,他們認為孩子們是一份祝福。

如何負擔?

杜西彼廉及韋瑪佐妮兩夫婦在講座中常被年輕夫婦詢問的問題是:「你如何有能力負擔一個大家庭呢?」他們就回答說他們兩夫婦每月的收入大約8000元,對他們來說簡單的生活已經足夠。

新報最近探訪了他們在吐雅柏沃路朗道2號、一個有5個房間的單位,記者留意到他們家中的21吋JVC電視機已用了超過20年,而他們兩個月前用了5萬1000元買了一部7座位的二手車,他們一家人通常是在家吃飯。

這對夫婦是天主教徒,他們在上月為了看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逝世的消息,才申請有線電視。他們與孩子們去渡假時到過最遠的地方是柔佛巴魯和雲頂高原。

為何要個大家庭呢?

林先生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份喜樂,如果一個孩子在哭鬧,同時間另有一個會在大笑,因此他們說有很多孩子時,你的憂悉是減少,而你的喜樂是倍增的。」

林先生有兩個緬甸藉的女傭幫忙照顧孩子,兩個女傭的課稅及薪酬每月合共1100元,因而韋女士的父母就為他們支付頭三名孩子的幼稚園學費,每人每月為650元。

互相學習

韋女士說有很多孩子的優點是孩子們永不會感到寂寞,她說:「他們自小就學會施予和接受,而且能夠有較好的社交技巧。」他們最大的孩子玫瑰說:「有弟弟和妹妹是好的,他們常常令我發笑。」

雖然這對夫婦很高興有這麼多孩子,但有些鄰居卻不以為然。林先生說:「鄰居中有些年長的人士擔心我們不能照顧這麼多孩子。但我卻發現為孩子們付愈多的時候,我卻感愈能付出。」

新報,200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