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性,就越神性(七):我們的工作是神聖的酵母

當我們出於對天主和對我們同胞的愛而工作時,我們的工作就成為「神聖的酵母」,如果能與基督的犧牲相結合,則有助於改變世界。

越人性,就越神性(七):我們的工作是神聖的酵母(收聽廣東話錄音)



三斗麵粉
當愛存在時
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祭台


單就那些聽從耶穌的人的生活而言,由於迫於現實,平日工作的單調和辛勞是盡人所知的。然而耶穌卻在講道中經常提出來加以解說,且從許多不同的角度出發。諸如播種者在田裡撒種、商人尋找貴重的珍珠、漁夫在海裡撒網……。猶記耶穌有次要解釋天主如何在世上工作這樣重要的話題時,祂即引用了西方人最古老的家務事之一:製作麵包。祂說:「我要把天主的國比作什麼呢?它相似酵母,女人取來藏在三斗麵中,直到全部發酵。」(路13:20-21)這就是天國在歷史中發展的過程與我們的生活並肩共存,隨著我們日常工作的節奏,作為從內部改變世界的酵母。天主一直在世界裡工作,從內部改變它。「我父到現在一直在工作,我也應該工作。」(若5:17)

通過一個女人使麵粉發酵的比喻,我主賦予極大的尊崇在一項極普通的家事上,試想讓麵粉發酵原是這麼稀鬆平常,似乎配不上如此崇高的話題。當那些跟隨我主的人,在世上聽到描述天國氣勢如虹的發展時,可能期盼著從名人望族高貴的工作中聽到一實例,或者從那些更直接負責祭拜的長老職責中獲得例證。但耶穌本人,雖然是至高至聖者的獨生子,卻從事了卑微的手工勞作以維持生計。因此,祂沒有提及具有政治影響力或金融權力的顯赫職位,反而選擇了從普通的婦女必須為每天第一餐準備麵包而早起,並要確保麵包新鮮的日常家務切入主題。

三斗麵粉

在描述女人揉麵團的場景裡,耶穌提到了一個重要的細節:麵粉用量的精確。在那個時代的猶太世界裡,三「斗」麵粉大約發相當於二十二公斤的麵團——足夠餵飽一百個人的麵包量。如此大量的麵粉告訴我們,這個女人不只是為自己的家人,而是為整村子的人工作。所以不難想像她是怎樣全心全意地烘製,想取悅所有喜歡品嚐其美味麵包的人。

事實上所有的工作都該如此,使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並讓我們有機會為他們的利益做出貢獻。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說:「人生最大的喜樂莫過於為別人謀求福祉,這是天國的預嘗。我們可回顧電影『芭比的盛宴』歡樂的一幕,慷慨的廚師獲得充滿感激的擁抱和讚美:『你讓天使也歡欣啊!』當我們為別人帶來歡樂,看到他們過得快活,便會感到愉悅和安慰。」[1]

做這麼多人吃的麵包一定需要付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然而這個女人面對挑戰,堅持工作,「直到全部發酵。」(路13:21)想完成所承擔的任務並做得完美,則需要堅韌、專注、毅力、準時……若要像這位婦女一樣的工作,就該當克服惰性,這往往是「你們必須奮鬥的第一條戰線。」[2] 我們知道,聖保祿毫不猶豫地糾正了滲入得撒洛尼第一批基督徒生活裡的懶散。可能有些人認為,我主第二次的來臨迫在眉睫,因此不再重視工作。他們中「有些人遊手好閒,什麼也不作,卻好管閒事。」保祿警告他們:「誰若不願工作,就不應當吃飯。」(得後3:10-11)

主業團監督向我們講述了在工作中,可能找到表達我們的愛和自由的方式,儘管它要求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們甚至能喜樂地履行自己原先可能認為不愉快的職責。正如聖施禮華告訴我們的:『我們不應該認為自己唯一可以快樂去做的事情,就是我們所喜歡的事情。』如果我們為了愛且懷著愛心,便可以喜樂的 —— 而非心不甘情不願的 —— 去做我們覺得困難、不喜歡的事情,那麼我們就是自由的。」[3] 這也很適用於受到考驗時的情況,例如失業、生病、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失去精力、工作場所的氛圍緊張等。聖施禮華意識到這些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是多麼普遍,於是切實地建議:「當面對疾病或年紀漸長時,盡量把它們視為新的專業工作。因此,仍舊能夠按照主業團的精神,不斷追求聖德,就像裝在鉸鏈上的門一樣,聖化自己要取決於專業工作。」[4]

當愛存在時

我們可以有很多堅持工作的好理由:取得那些依賴我們的人的信任感、渴望為他人服務、企求創造新事物等等。然而,儘管初衷是有善意的,但也有可能會被自愛逐漸的玷污。好比希望得到認可、或向人展示自己的聰明和才華。我們也可能陷入對工作太過執著的誘惑,而成為犧牲品。因這類微妙的偏差往往會被偽裝成德行。這種失序的病態可在完美主義和工作狂中發現。原本盡可能有效地做好事情的真誠努力,可能會導致聖施禮華所指的「職業狂」[5] —— 過度專注於工作,而剝奪了我們報償他人的時間。「你的工作,」他曾經寫道,「必須是負責任的、完美的,因為任何人性的工作都能是完美的。應該帶著對天主的愛去做,但要牢記,『最好的』通常是『較好的』敵人。把事情做好,但不因個人的狂熱或痴迷,同時要注意細節,並在完工前,放上最後一塊石頭。」[6]

與其說「職業狂」是指人們的工作方式,還不如說工作在人們生活中所佔的重要性。很好,即使是為了身心的健康,也不要忽視這個事實—— 工作有個更大的使命,只有這個使命才能賦予天主子女生命的意義。此時此地,謹慎明智能幫助我們將自己的工作,整合到一個遠超過工作本身的視野裡,並非專注於時效的視野,而是關注於人—— 當我們首先加強與天主特殊的關係,然後推及到我們周圍的人身;我主也在那等待協同我們,任何需要我們的時間、我們的感情、我們所關注的人。

揉麵團婦女的形象為我們提供了工作的最佳理由。她把她的工作變成禮物,變成祝福。除了麵包外,這個婦女也在分施別人她的愛心。因為當我們贈與禮物時,「我們給他們的第一樣就是我們的愛,渴望給他們帶來好處的愛。」[7] 這個婦女並不局限於償還她鄰居的交情。當愛存在時,一個人就能夠真正「付出自我」。因此聖施禮華說我們不能將自己限制在「只為做事、生產而工作。工作誕生於愛的表現,又以愛為依歸。」[8] 當有人這樣為我們工作時,會引導我們去愛,因為它向我們展示了付出自我的意義。一份愛帶動另一份愛,就像一個微笑牽引出另一個微笑,一個接一個的改變人心。這位婦人的愛,是天主之愛的象徵,是活酵母,轉化那些接受她親手製作麵包的人,成為她增與的禮物。

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祭台

從聖經舊約的一個例子,可以理解三斗麵粉還暗藏另一個含義。在創世紀中,亞巴郎和撒辣為了感謝瑪默勒橡樹林拜訪他們的三個神秘客人,而提供了相同的招待(參創18:6);也是基德紅用來獻祭的量度,上主用天使之火焚燒了祭物(參民6:19-21)。也許對於一個聆聽耶穌的猶太人來說,僅僅提到幾斗麵粉就會點醒他們這些神聖的行為(儘管通常用無酵餅來獻祭)。有了這些典故,我主似乎想提醒我們,這個婦女的工作是獻給天主的,就像我們將工作與彌撒聖祭緊密結合一樣。因此,我們將人性的、無數時間的工作,提昇為某種神聖之事。因此「整個世界」可以成為「我們的祭壇」。[9]

聖施禮華鼓勵我們將感恩聖事成為「我們內心生活的核心,以便我們學習如何偕同基督,整天陪伴祂,與祂的犧牲緊密結合。這就是我們所有工作的意義。這將使我們籲求我主,我們代表所有受造物,藉著祂、偕同祂、在祂內、將自己獻給天父聖父,將自己與祂所有的意向合而為一。如果我們這樣生活的話,我們一整天都將成為一台彌撒。」[10]

***

用手揉麵粉的婦女形象可以追溯到耶穌的童年時代。也許祂甚至想到自己的母親瑪利亞,總是經常為家人準備麵包。我們可以想像她正專注於她的工作,等待麵粉發酵的自然過程。就如同在我們工作時所發生的事。當我們與天主面對面,我們讓祂善用我們的努力去傳播祂的王國,用祂的神聖酵母。這就是祂如何幫助聖施禮華看到:「我經常默觀,隨著時間的流逝,即使我最後加入的一個孩子……以專業精神工作,懷著藝術家的智慧、詩人的喜悅、大師的踏實以及比雄辯更有說服力的謙虛,尋求全人類的整個利益,因為他們在他們的專業和世界上全心全力追求基督徒的完美。」[11]

[1]方濟各,宗座勸諭《愛的喜樂》129

[2]聖施禮華《2號書信》10

[3]范康仁《牧函》2018年1月9日,6

[4]聖施禮華,講道筆記,引自Ernst Burkhart,Javier López,Vida cotidiana y santidad en la enseñanza de San Josemaría,Rialp,Madrid 2013,vol. III,165頁

[5]參聖施禮華《犁痕》502

[6]聖施禮華《36號書信》38; Ernst Burkhart,Javier López,Vida cotidiana y santidad en la enseñanza de San Josemaría, Rialp,Madrid 2013,vol. III,189-190頁

[7]聖多瑪斯阿奎那,S. Th. ,I,q. 38,a. 2,resp

[8]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48

[9]聖施禮華,默想筆記,1968年3月19日。引自蔡浩偉,Vivir la Santa Misa,Rialp,Madrid,2010,p.17

[10]聖施禮華,講道筆記,1962年5月27日

[11]聖施禮華《3號書信》4

哈維·德爾·卡斯蒂友(Javier del Casti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