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值得的!」(二):信靠上主的人有福了

關於忠誠,聖經並沒有給我們一個理論性的定義,而是告訴我們誰是忠誠的。

不像其他的神
一位「充滿了堅定的愛和信實」的天主
耶穌是諾言的實踐者
即使我們不忠信,祂仍然忠信


在一些聆聽音樂的設備中,我們可能看過「高傳真」hi-fi這兩個英文字。高傳真是能保證原始音源的重現,盡可能地傳達並接近原聲。由此可知高傳真度被理解為精確性,是指盡可能完美地保存某物件原樣的能力。但是在古代中東的文化中,即在天主啟示給以色列人民的地域,高傳真的概念卻有著不同的內涵。忠誠並不與精確相關,反而是深具長期的穩定性和持久性的特質,強調其可靠、信實和真實性。尤其是在聖經語言中,忠誠也與天主父親般的慈悲密切相關,針對這點,精確性的概念似乎並不適合。

不像其他的神

如果我們想在聖經中尋找忠貞的完整定義,是找不到的。但如果我們在閱讀聖經時,試問誰是信實的?舊約和新約都能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惟有天主是忠信、信實的。(參申32:4;格前1:9;得前5:24等)說天主是信實的,這意味著什麼呢?為什麼信實常被重視為上主所擁有的品質呢?

首先,以色列信奉的神的忠信與周邊民族的神形成強烈的對比。「天主是希望的根本:是獨一無二的真神。」[1] 異教神話裡向我們顯示了許多行為變幻莫測、任性善變的神;它們有時好、有時壞;人們永遠無法猜測它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因此,若去信仰它們真是難以理喻的。例如,在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以公牛、獅子、老鷹、龍或其他動物的模樣代表神靈,是很常見的。極有可能因崇拜這些神靈而沉迷其中不能自已。甚至類似於面對野獸因極度飢渴、正咆哮憤怒、或其休息竟受到干擾,憤而攻擊威脅吾人生存時,往往只能以畏懼之心躲避危險的反應。

然而以色列人民的情況並非如此。梅瑟律法禁止百姓用任何形式的偶像替代上主。(參出20:4;肋19:4)以色列的天主接受祭品和供品,但不是因為祂需要,或在某種程度上祂要依賴祭供品。(參詠50:7-15;達14:1-27)與假神相比較,上主是信實的,這意味著祂不是任性或不穩定的,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直覺感到祂會如何行動。然而,天主不但不遵循千篇一律的忠誠行為模式,況且也不是指祂介入歷史的方式是重複性的。天主是完全自由、超然、掌握主權的。「祂即是全動力、全美好、全偉大的。」[2] 因此,祂對盟約的忠誠也並不排除行新事。(參伊43:16-19)透過先知依撒意亞的口,上主告訴我們:「因為我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你們的行徑也不是我的行徑:上主的斷語。就如天離地有多高,我的行徑離你們的行徑,我的思念離你們的思念也有多高。」(伊55:8-9)天主永遠願拯救祂的子民,但並不總是以同樣的方式。「藉著這新意,祂總能使我們的生活和團體日新又新,即使基督徒的信息曾在一些時期中黯淡無光,加上教會人士的軟弱,但它卻永遠萬古長青。」[3]

除了這種差異,在與天主交往的正確關係中,另外經常會出現偏差的原由,就是試圖控制祂、或隨心所欲地利用祂。因此,占卜、念咒和其他類似的行為,在以色列是嚴厲禁止的。(參肋19:26, 31)天主忠實於祂自己的話語,並不等同於祂的行為方式總是相同的,以至於讓我們可以預測或控制。但我們可以堅信祂永遠不會停止愛我們,儘管我們時常不知道如何去愛。祂的邏輯思維總是遠超過我們。有時祂可以給我們比祂所承諾的更多,或者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實現預言。「忠誠不是不繁殖或靜態的;是富於創造性的。」[4]

一位「充滿了堅定的愛和信實」的天主

聖經證明,與鄰近民族的許多假神相比,上主是忠實的。然而實際上,聖經文字首先提到的是與人做比較,來肯定這事實。「以色列的光榮絕不發虛言,也不會懊悔,因為他不像人,可以懊悔。」(撒上15:29)與我們人類的經驗大不相同,上主總是說真話。祂絕不會背棄祂的承諾。「天主不像人能食言,不像人子能反悔。他說了豈能不做,許了豈能不行?」(戶23:19)只有天主是絕對堅定可靠的。我們可以把生活建立在祂身上,確信自己永不失望。正如本篤十六世所說,「其他一切都會過去和改變的,而上主的聖言卻不是瞬息萬變的。如果生活中的事件使我們感到困惑;原本確定的事似乎瀕臨崩潰,我們卻有一個指南針來引導我們;有一個錨來防止我們漂流。」[5]

出谷紀告訴我們,在以民因崇拜金牛犢而犯重罪後,天主在西乃山與祂的子民重新訂立盟約。然後,在給梅瑟第二塊律法石版之前,上主經過他面前時,這樣說:「雅威,雅威是慈悲寬仁的天主,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出34:6)這些話語通常被視為上主在對梅瑟啟示天主之名,且是第二次的啟示。這類對天主的描述,在舊約中幾乎重複了七次。[6] 聖施禮華曾說:「如果你們逐頁翻閱聖經,必會發現處處都提到天主的仁慈……。有天主的仁慈,我們的保障何其穩固!」[7]

然而,以色列人深知他們的主是慈悲和信實的,不僅是因為祂在西奈山上對梅瑟說的話,更緊要的是人民在他們自己的歷史中、在親身刻骨銘心的經歷體驗裡。天主的信實,不只是單存地透過宣稱來體現,更是透過祂的工作。以色列人在整個生命歷史中,經歷了天主的信實所帶來的救贖。「上主!你是我的天主,我要稱揚你,我要讚頌你的名,因為你忠實真誠地成就了你舊日的奇妙計劃。」(伊25:1)天主的作為顯示了祂的信實;以色列一次又一次地見證了祂的慈悲,更何況並沒有在人類的不忠信面前消失。聖詠作者誦唱:「因為上主良善寬仁,他的慈愛直到永恒,他的忠信世世常存。」(詠100:5)另一段經文:「我要永永遠遠歌詠上主的恩寵,要世世代代親口稱揚你的忠誠。」(詠89:2)

我們看到瑪利亞在「聖母謝主曲」中讚美天主的這種存在方式,對於熟悉這段聖史的人來說,是如此清晰。耶穌的母親讚美天主,因為天主屈尊承認她的卑微地位,並在她身上行了大事:「他曾回憶起自己的仁慈,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正如他向我們的祖先所說過的恩許,施恩於亞巴郎和他的子孫,直到永遠。」(路1:54-55)聖若望保祿二世寫道:「聖母謝主曲是一首真正擁有神學性的頌歌,不但揭示了瑪利亞看到天主容顏的經驗,並且顯現天主是絕對強而有力、無所不能的,一如天使加俾額爾所宣稱的。(參路1:37)同時祂是仁慈無比,能夠以溫柔和忠誠款待每一個人。」[8]

耶穌是諾言的實踐者

忠信是一種屬性,詮釋了天主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藉由與祂的子民建立了盟約的關係。先知們為了描述這個盟約的力量,使用了幾個形象。其中之一是婚姻,我們可在歐瑟亞、耶肋米亞和厄則克爾等書中發現它的進展。這個形象突顯出上主的慈悲,儘管以色列人屢次不忠,但上主還是一廂情願、持續不斷的寬恕他們,建立新盟約。另一個形象是利用父母親的比喻。依撒意亞多次用該比喻來強調天主永遠不會背棄祂的子民,著實令人感動。「熙雍曾說過:『上主離棄了我,吾主忘掉了我。』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會忘掉你啊!看啊!我已把你刻在我的手掌上。」(伊49:14-16)

耶穌自身展現了整部舊約中忠實和仁慈的遺風,並將這神聖工程的延續發揚光大。祂對眾人的惻隱之心,全然呼應了依撒意亞的話,堅持天主永遠不會忘懷我們。「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你常殘殺先知,用石頭砸死那些派遣到你這裏來的人。我多少次願意聚集你的子女,有如母雞把自己的幼雛聚集在翅膀底下,但你卻不願意!」(瑪23:37)耶穌被人誣衊、叛逆,以及目睹他們面對天主堅持、忠誠之愛時的心硬,在在都使其受到深邃的傷害。先知依撒意亞的另一段話將以色列比喻為上主的葡萄園,(參依5:7)受到先知的啟發,耶穌講述了的葡萄園惡戶殘暴殺人的比喻。(參谷12:1-12)總結了天主的忠實面對人類的不忠的歷史,葡萄園的主人連續派僕人來索取自己葡萄園的果實,都遭到拒絕,最後決定派他的親生子來,然而園戶連他也都殺死了。天主的獨生子耶穌的到來,和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是以色列天主信實和慈悲全然的體現。祂派遣祂的愛子為我們捨生之後,天主再也無法做更偉大的事了。(參希1:1-2)

使徒們在講道中意識到基督的逾越奧蹟-祂的受難、死亡和復活-與天主對祂亙古以來的承諾的忠誠之間,具有密切的關連。默示錄告訴我們:耶穌是「『阿們』,做忠信而真實見證的。」(默3:14)聖保祿在格林多後書中的記載更是更鏗鏘有力,「天主是忠實的!我們對你們所說的話,並不是『是』而又『非』的,因為藉我們,即藉我和息耳瓦諾同弟茂德,在你們中所宣講的天主子耶穌基督,並不是『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個『是』,因為天主的一切恩許,在他內都成了『是』。」(格後1:18-20)這種信念已經成為教會信仰的一部分,教會不斷宣稱耶穌是天主所有應許的忠信實踐者。(參格前15:3-4)

即使我們不忠信,祂仍然忠信

提到那些基督在世時,而拒絕相信祂的人,聖保祿指出了天主極其偉大的一面:「他們中縱使有些人不信,又有什麼關係呢?難道他們的不信,能使天主的忠信失效嗎?斷乎不能!」(羅3:3-4)我們可以放心地把我們所有的信任放在天主身上。「他們或仗恃戰車,他們或仗恃戰馬;我們只以上主,我們天主的名自誇。」(詠20:8)聖詠作者說,他對上主的信心高於任何人間的戰略。達味在聖經的讚美詩中說:「上主以外,還有誰是天主?除我們的天主外,還有誰是磐石?」(撒下22:32)只有天主可以被稱為「磐石」,我們可以毫無顧忌地靠在上面以獲得保護。舊約中經常使用「磐石」一詞來代表天主,以至於有時聖典只用「磐石」,而不需說明指的是何人。[9]

舊約聖賢堅持著天主的忠誠,往往和世人的不忠形成強烈對比,聖經似乎對人類的忠誠沒有太大的信心。但這是對人類力悲觀看法,反而更突顯出我們在祂的力量面前是何等地渺小。這就是耶肋米亞傳遞的這一嚴厲的神諭最好的理解:「上主這樣說:『凡信賴世人,以血肉的人為自己的臂膊,決心遠離上主的人,是可咒罵的!他必像一株在曠野中的檉柳,即使幸福來到,一點也不覺察,只住在曠野乾燥處,滿含鹽質無人居住之地。凡信賴上主,以上主作依靠的人,是可祝福的:他必像一株栽在水邊的樹木,生根河畔,不怕炎熱的侵襲,枝葉茂盛,不愁旱年,不斷結實。』」(耶17:5-8)

這裡很關鍵的一點是,我們人類不但不可能像天主那樣忠心耿耿。反而對神的忠誠回應卻常危疑不安,帶有裂痕的,因而要全靠信德。(參創15:6;希11:1)事實上,希伯來語用同一詞來表示神是信實的,同時也用來描述信仰祂的人。新約中稱那些相信基督並跟隨祂的人為「信徒」。(參宗10:45)天主要我們做的不是讓我們像祂一樣堅固牢靠,這是不可能的。相反,祂希望我們能把所有的信任都放在祂身上,就像瑪利亞和聖人們所奉行的那樣,「因為應許的那位是忠信的。」(希10:23)尤有甚者,祂希望我們承認自己的罪行,並請求寬恕。「如果我們說我們沒有罪過,就是欺騙自己,真理也不在我們內。但若我們明認我們的罪過,天主既是忠信正義的,必赦免我們的罪過,並洗淨我們的各種不義。」(若一1:8-9)儘管我們是罪人,但天主從不拋棄我們。「如果我們不忠信,他仍然是忠信的,因為他不能否認自己。」(弟後2:13)「我們的忠貞只是對天主忠貞的一種回應。天主忠於祂的話語,忠於祂的承諾。」[10] 誠如主業團的監督所言。「對天主忠實的信心使我們充滿希望,儘管我們個人的軟弱有時會導致我們在小事上,或有時甚至在大事上不完全信實。那麼忠誠就繫於靠天主的恩寵,遵循浪子走的路。」[11] 重點是要永遠回到信守承諾的「那位」旁邊,帶著信心回到永遠在等待我們的「磐石」旁邊。

[1] 本篤十六世《在希望中得救》31

[2]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190

[3] 方濟各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11

[4] 本篤十六世,講道,2009年9月12日

[5] 本篤十六世,三鐘經,2010年12月12日

[6] 參戶14:17-18;申7:9-10;詠86:15;145:8;岳2:13;納4:2和鴻1:3

[7]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7

[8] 聖若望保祿二世,一般接見,1996年11月6日

[9] 參申32:4;撒上2:2;撒下22:2;詠19:15;28:1;71:3;伊17:10;哈1:12和其他

[10] 方濟各,講道,2020年4月15日

[11] 范康仁《牧函》2022年3月19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