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主聖三的愛流

「相信天主聖三,對我們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呢?」這是一篇在「信德的光」系列之內的新文章。

—— 奧蹟之中的奧蹟
—— 眾愛中之大愛
—— 聖母瑪利亞與天主聖三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意識到,一切存在的東西都起源於聖父、聖子和聖神。我們因著天主聖三的名字受了洗而成為基督徒。我們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按照耶穌自己的說話: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瑪28:19),以十字聖號為標誌。但相信天主聖三,對我們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呢?它怎樣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休閒呢?

雖然我們只有日後在天家才能明白天主聖三如何是我們真正的家,明白我們的生命如何已與基督一同藏在天主內(哥3:3),但是我們的基督宗教信仰已經指引著我們步向這個天主聖三的奧蹟。這個奧蹟含有我們所有問題的答案,並且會告訴我們自己到底是誰。天主聖三的奧蹟深入地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和改觀了我們的存在。它以一道強烈的光芒照亮了本身可以被視為平庸或微不足道的事物。對天主聖三的堅信所帶來的眾多層面中,我們將在本文談及兩個有緊密關聯的:這個奧蹟是如何的深邃,和人性的愛的天主性價值。

奧蹟之中的奧蹟

從起初,神學家們、聖人們和那些對天主有過強烈的感受的人,都表現過他們對天主聖三這個奧蹟(Mysterium Trinitatis)有特別的偏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談到一些奧妙的事蹟,雖然我們只是指一些難以理解的事物,例如一部偵探小說裡究竟罪犯是誰,又或一個數學方程式或一個難題的答案是什麼等。在這些東西裡,奧蹟這個術語意味著我們認知事物的能力是有局限的。但是當我們談到天主的奧蹟時,我們不單是談到關於我們自己的事,最重要的是關於天主自己和祂的無限深奧。天主的奧蹟的不可思議性,並非因為它是黑暗模糊的。相反,是因為它的光芒太猛烈了。我們的理智正如我們在猛烈陽光下仰望太陽一樣,被弄得眼花繚亂。

一個在中世紀時代盛行的、成了一些偉大畫作主題的虔誠傳說,講述聖奧思定有一天沿著沙灘散步,深思著天主如何既是三位同時又是一體的。他遇到了一個小孩子,正在用一個貝殼將海水一舀一舀地從大海倒進他在沙灘上挖掘了的一個小洞口中。他問這個小孩他正在做什麼。小孩回答說,他正在試圖把整個大海的水都舀進洞口裡。聖奧思定這位聖教會中的偉大教父就試圖使這個小孩明白那是多麼不可能的事。但是這個男孩子卻回答說,人若試圖理解天主聖三這個奧蹟,會是更加荒謬啊。天主的奧蹟浩瀚如大海,光芒耀眼如太陽。進入這個奧蹟意味著「沉沒於無窮愛的大海,」[1]「跳入那無限的海洋裡。」[2]

聖施禮華在一次教理旅程中指出談論天主的正確方式:「當有人向你說,他不理解天主怎可既是三位又是一體時,你應該回答說:我也不理解啊,但是我熱愛這個奧蹟,而且敬拜這個奧蹟。假若我能夠理解天主是如何的偉大,假若天主竟然可以完完整整地裝進我這個可憐的腦袋裡面,那麼,我的天主將會是一個很細小的東西。然而,祂確實是容納── 祂想容納 ── 在我的心裡面,容納在我那個不死不滅的靈魂的深處。」[3]一個可以讓人完全理解的天主將不會是一個奧蹟,而是一個很細小的東西。基督宗教的悖論就是,雖然我們的理智無法理解那無限的天主聖三,但是祂住在我們內,住在我們的心裡面。

理解聖父、聖子及聖神這個奧蹟之所以是困難的,並不是因為這個奧蹟是荒謬怪誕的,而是因為它是一個天主的大愛的奧蹟:是三位之間如何互相共融。我們的天主是一個偉大的奧蹟,因為祂就是愛:在祂內一切都是一個完美和永恆的偉大恩賜。祂創造了的宇宙,乃是這個大愛的一種表達。透過這個世界和在我們周圍的人,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信德才能領悟這個真理。假如沒有天主的啟示,即使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也無法發現這個真理。這不是說我們要相信一些荒謬怪誕的東西,而是指我們進入這個奧蹟的個人的層面,而我們只有敞開我們的心扉才能做得到。「天主,我感謝祢,因為祢是如此的偉大,以至不能裝進我的腦袋中,我也感謝祢,因為祢裝進在我的心裡面!」[4]

天主為怎麼將自己隱藏在自己的奧蹟中呢?事實上,祂不是在隱藏著自己。即使在人與人之間,一個人若要瞭解另一個人的靈魂深處,也只能夠透過他自願地揭示自己的內心、他的記憶、夢想、憂慮、和恐懼而已。即使以上所說的一切有一部分是可以從他的外表揣測出來,但是要一個人去領會我們自己的內心深處,就需要我們做一個自我的「啟示」;而分享這個「啟示」的人也需要真正地理解和吸收這個「啟示」。我們不應該因為天主的奧蹟超越我們而感到驚訝。它的光芒需要我們的眼睛去慢慢地適應它。因此,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習怎樣「在別人的聖地之前脫下鞋子」,[5]那麼,在天主聖三這個奧蹟面前,我們首要的態度就是謙遜和深切的敬意,因為我們正在進入的地方正是「自由」和「恩賜」,而這個「自由」和「恩賜」正是一切愛、和大愛的泉源。

眾愛中之大愛

聖施禮華在1963年寫下「世上唯一的真愛就是天主的大愛!」[6]。將自己沉浸於三位一體的天主的奧秘之中,使我們在真光(若1:9)內認識世界和歷史。就像我們先嘗試在黑暗中辨認一篇文章,然後再轉換到一個光天白日的環境中閱讀它,我們就會發現之前我們真的怎麼也看不懂。天主是愛(若一4:16),因為祂是三位之間的永恆的共融,毫無保留的互相奉獻:以一種完全的和自由的自我奉獻關係,三個位格通過絕對和永恆的、自由且全然的互相奉獻來結合。世界的意義和每一個人的存在的意義都依賴這真正的自由,這「至聖聖三的愛。」[7]

聖父真的生了聖子,不僅僅是把祂所擁有的,而是把祂的全部送給了聖子。天主的第一位就是那絕對存有的聖父,那無限的聖父,以至祂所生的聖子不但肖似聖父,而且與聖父同性同體:即聖子自己也是天主,是永恆的和無限的。聖子 ──這個聖父的完美肖像 ── 將新生的自己奉獻給聖父,也就是說,祂對自己獲得了的恩賜作出回應,將自己完全地給予聖父,就像聖父將自己完全地給予了聖子一樣。而聖父與聖子之間永恆不變地互相奉獻的恩賜就是天主聖三的第三位聖神了。聖神就是把第一位聖父和第二位聖子結合在一起的那個大愛,而且祂也是天主,因為祂也與祂們合而為一。因此,我們的天主是一個三位一體的天主,正是因為祂是完全無盡的愛,因為祂是完美的,毫無保留的,絕無條件的恩賜:是我們都夢想著的大愛。

聖奧思定雖然也開始意識到人的思維的局限性,但是他用來解釋天主聖三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瞥見聖三之間的契密生命。他在他的《論聖三》專著中指出,愛總是意味著愛人者、被愛者、和他們之間的愛情的共存。[8]同樣,要談到一個恩賜時,也必須有一位賜予者、一位接受者、和那件所授予和接受的恩賜或禮品。只有當三者都同時出現時,才可以有愛。而當這個「愛情」或「恩賜」是無限的,並因此而進入了天主的奧秘時,這三個措詞都會是無限的、完美的。因此,我們的天主是三位一體的天主,正因為祂就是「愛」。從這無盡的愛所產生了的,同時又指引著回歸於它的,就是「我們都渴望的無限,嚮往的永恆。」[9]

基督徒用來形容天主聖三的其中一個形容詞是「聖」。天主是神聖和快樂的滿盈,而且祂願意與人分享祂的滿盈,這就是祂創造了萬物的原因:以期分享祂那無限的喜樂。我們周圍的世界,以及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是源於那永恆的、相互賜予的大恩,就是聖父、聖子和聖神的永恆生命。我們的存在,是因為天主聖三愛了我們。這就是為什麼人的價值是無限的。從這個角度看,「愛是天主創世的起始源因和其終極目標,這對我們來說真是太好了。這個愛絕對是一個毫無私心的愛,因為天主並不需要我們。相反,是我們需要祂。」[10]

由於世界的受造乃是源於天主聖三彼此之間的大愛的滿溢,為那些相信天主聖三的人來說,生命的意義其實就是愛。因此,正如教宗方濟各最近在回想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教導時所強調的,[11]人類所有的真愛,歸根究底都是以天主聖三為歸宿的。所以,對於基督信仰而言,家庭的最基本的重要性不僅是在倫理道德層面或社會學方面。夫婦之間的、可以產生結晶品的愛情,就是導向他們與天主聖三這個奧秘的相遇:「三位一體的天主是愛的共融,而家庭就是其活靈活現的反映。」[12]

因此,基督徒知道任何事實都不是一個抽象的一件事或一個普遍的觀念,而是三位一體這個共融:一個光輝的、愉快的共融。所有現實的根由,最深奧的真理,都是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幸福的真諦是一個奧秘,而這個奧秘正正是藉由這些相互關係而開始被顯露出來。人生的意義就是存在於這些深厚關係之中。友誼、為他人服務、手足之情、各式各樣的愛,不僅僅是出於一顆善心的美言或善行。認真小心地培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最務實和有效的實踐方法,因為所有實事都是基於三位一體的。對比之下,罪惡本質上就是膚淺的,並且看不到什麼才是生命中真正是重要的。罪惡是我們遠離其他人,並涉及真正有關存在的一種短視,而我們都必須糾正這種短視。天主聖三這個啓示,以及從這個奧蹟展現出來的信仰,正是我們一貼眼睛的膏藥。它給我們指出怎樣在生命中能真正地得勝,以及如何幫助他人爭取到永恆的生命。

聖人們的眼光遊走於天國和世上之間;他們知道自己像其他人一樣是個罪人。聖人們認識到在愛與服務中才能找到自我的滿足。一個諸如擁抱等表示愛情的動作,或諸如握手等表示禮貌的動作,就是相似天主聖三彼此之間的愛,因為這些動作顯示出一個為對方服務、一個給對方獻出自我的渴望,正如天主聖三之間一樣。耶穌對斐理伯說: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若14:9)誰看見了子,也就看見了父,因為父在子內,子在父內:祂們就是天主大愛的圓滿。這就是天主聖三的生命,就是天主召叫了我們去分享的生命。聖父的生命就是將自己的生命賦予聖子;聖子的生命就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感恩聖父;而聖神就是這個生命。

在天主聖三的大前提下默觀世界,會給我們帶來一個新的景象:如果萬物都是源於天主,那麼現實的起始和終結就是聖父對聖子的愛、和聖子對聖父的愛。聖經描述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參閱創1:2),就是要讓我們窺見這一點。天主聖三的大愛擁抱整個宇宙。而第四部福音的序言以更明確的方式,以天主聖言降生成人來講述創造的故事,說明萬物是藉著祂而造成的(若1:3)。基督的身為天主之子,反映在萬物中,而且萬物都是歸向於祂(參閱弗1:10)。遙遠的星星、深沉的大海、最高的山嶺、最美麗的野花,都向我們訴說出天主聖父將偉大的恩賜統統都給予聖子而生了祂。每一個受造物都是這個聖父與聖子之間的永恆大愛的一個圖示。整個受造界都在訴說基督,正如在禮儀經文中意譯聖保祿所說的:「天主按照祂的措施,時期一滿,就使一切重歸於基督。」[13]

因此,我們可以默觀世界及其歷史,甚至默觀它最普通和平淡的方面,視它為與天主相遇的地方,視這種默觀為實踐天父在基督內托付給了我們的孝道。藉著天主聖三,基督徒知道他們是天主的「合作者」,在基督內是萬物的繼承人,與基督合作使一切受造物歸向天父,深切感恩天父的恩賜。這就是每台彌撒,即最真實的聖體聖事的敬禮的中心。藉著它,受造界恢復其根源── 天主聖三的關係。

聖母瑪利亞與天主聖三

聖施禮華曾經說過:「我努力透過在地上的『三位一體』:即是耶穌、瑪利亞和若瑟,以去到在天上的天主聖三那裡。前者似乎更易於讓人接近。」[14]聖家三口彼此之間的愛,彼此互相無私的關係,給聖施禮華在默想至聖聖三時作指引。他沿著這條「河流」向上走以求找尋其源頭,從聖家三口的互愛之中找到大愛── 眾愛之愛。

瑪利亞的一生完全被天主聖三所籠罩,完全因著愛而得以改觀。瑪利亞獲得了自己的所有,並在聖神的助佑下,在基督內把一切歸還給天主聖父;而聖神本身就是愛,而且這個愛庇廕了她(參閱路1:35)。瑪利亞是一個受造物,是一個居於巴勒斯坦的女子,可是她內裡的一切都孕育著愛:即是那永恆的、聖父與聖子之間所共發的大愛。因此,瑪利亞是所有受造物、和整個世界歷史中最崇高的天后。世界上的一切都託付給了她的無玷聖心,因為沒有人比她更加認識世界,或比她更能透過和三位一體的天主中的每一位親密和諗熟的交談來改變世界。藉著瑪利亞,我們生活於「天主聖三心中…滲入天父之心、揭開新幅度的途徑,此幅度能照明及改變具體的狀況,」[15]使基督成為「世界的心。」

Giulio Maspero



更深入探討這主題的建議閱讀:

《天主教教理》,232-267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2000年1月26日的公開接見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9年6月7日的三鐘經談話
教宗方濟各,2016年5月22日的三鐘經談話

[1]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7年11月30日《在希望中得救》通諭,12

[2] 聖施禮華,1974年6月14日家庭聚會的筆記 (Catequesis en América, 1974, vol. I, p. 449)

[3] 聖施禮華,1975年2月9日家庭聚會的筆記(Catequesis en América, 1975, vol. III, p. 75)

[4] 同上

[5] 教宗方濟各,2013年11月24日《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169

[6] 聖施禮華,《道路》,417。參閱該作品歷史-評論版本內的評註

[7]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85

[8] 聖奧思定,《論聖三》,8.10.14

[9] 教宗方濟各,2013年11月27日的公開接見

[10] Jean Daniélou,La Trinità e il mistero dell’esistenza,Queriniana,Brescia 1989,44

[11] 參閱教宗方濟各,2016年3月19日《愛的喜樂》宗座勸諭,63。也參閱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1998年7月7日三鐘經談話

[12] 教宗方濟各,《愛的喜樂》宗座勸諭,11

[13] 常年期第四週第一天,晚禱,對經三

[14] 聖施禮華,「在合一內聚集一起」,載於《與天主交談》,217頁

[15] 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