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聖母瑪利亞、聖若瑟一起尋找耶穌
當我們失去了耶穌時
拓寬我們信仰的視野
在這個聖誕禮儀期間,我們從開始就與聖家三口一起生活,陪伴著耶穌在這個世界上踏出祂的步履。之前,我們是瑪利亞家裡的僕人;我們滿懷敬畏地聆聽總領天使加俾額爾的信息;我們陪伴著聖母往訪她親戚的家。當聖若瑟迎娶瑪利亞為妻時,他也讓我們進入他自己的家;在那個至聖之夜,在白冷,當全能的天主裹著襁褓躺在馬槽裡時,我們能夠和他倆一起;我們和那些來自東方的要人一起向聖嬰獻上我們的小珍寶。就在當天晚上,聖若瑟喚醒我們,警示我們那迫在眉睫的險境。我們與瑪利亞、若瑟和聖嬰一起在埃及成了寄居者,直到我們可以回到納匝肋。
時間過去了,「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路2:52)。」祂到了十二歲時,祂的父母帶祂上耶路撒冷去慶祝逾越節(參閱路2:41-42)。我們既然和他們一起住在他們的家裡,也就和他們一起前往聖城,在聖殿裡慶祝這個猶太慶節。耶穌、瑪利亞和若瑟在眾多旅隊中出行,與其他村民混在一起。這是一個疲憊但寧靜的旅程,途中他們回味著多年前的那次旅途;當時天主的聖子仍然是隱藏在聖母那最純潔的胎裡面。而現在這次,他們也是靜悄悄地前去。
聖路加告訴我們:「過完了節日,他們回去的時候,孩童耶穌卻留在耶路撒冷,祂的父母並未發覺(路2:43)。」在最初的幾個小時,他們並不太擔心祂沒有與他們在一起。「他們只以為祂在同行的人中間,遂走了一天的路程;以後,就在親戚和相識的人中尋找祂(路2:44)。」當所有尋找祂的工作都徒勞無功時,他們就變得焦慮起來。「耶穌在哪裡?聖母,祂在哪裡?瑪利亞在哭泣,你與我從這一群人找到那一群人,從一輛篷車找到另一輛篷車,都一無所獲,沒人看到祂。若瑟雖盡量忍著不哭,結果還是流下眼淚……你也是……我也是。身為一個急躁小僕人的我,放聲大哭起來,向天地哀號……為彌補過去因我的錯而失去祂時,應哭卻沒有哭的過失。」[1]
若瑟和瑪利亞並不是因為他們自己的過錯而失去了耶穌。反之,我們有時會因罪過而失去祂。「一個門徒唯一應該擔心的就是會失去這份與天主的親密關係和友誼的神聖恩賜,在生活中放棄福音,從而得了在道德上的死亡,即是罪過的後果。」[2] 因此我們需要培養一個悔改的心,這就可以使我們比以前更加接近耶穌。我們的心就會產生一種渴望,要盡一切努力,不再與祂分離。然而,有時候,這不是罪過的問題,而是主耶穌彷佛是在躲藏起來。這時,我們的日子就再沒有以前曾經感受過的安慰。也許,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甚至那些曾經令人愉快和輕鬆的事情也變得不再令人興奮和有吸引力。
第二天來了……第三天……聖母瑪利亞和聖若瑟仍然四處尋找耶穌。他們的焦慮感越來越強烈。沒有人見過祂:無論是祂的同伴們、那些仍然留在城裡的陌生人、和正在街上玩耍的孩子們都沒有見過祂。他們加倍努力地搜尋祂。當他們進入聖殿時,他們回想起幾天前與耶穌在那裡一起度過的難忘日子。與祂一起度過的許多其他美好回憶又再湧上心頭。
主耶穌在我們生命中做過的一切事情的記憶激勵著我們繼續去尋找祂,即使我們感到疲倦、枯燥或灰心時:「你仍否清楚記得你以往的生活──舊日的生活──是怎麼樣的?漫無目的、沒有生氣。然後,靠著天主的光照和你自己的奉獻,你的生活獲得新的方向,你也充滿了喜樂。」[3] 主耶穌給我們的生命帶來了一個新的目標,讓它變得更加幸福。這一點是我們肯定的;它已經銘刻在我們的心中。如果耶穌現在躲藏起來,就讓我們毫不猶豫地尋找祂:也許這就是祂讓我們的信德和愛德變得更加堅固的方式。在其中,祂可能想向我們展示我們的基督徒聖召新的一面。這是一個我們回想以前與天主的對話以及和祂在一起時的經歷的時刻。
結果,三天之後,聖母瑪利亞和聖若瑟在聖殿裡找到了坐在經師們中間的小耶穌。在辣比和門徒中發現祂那清晰可見的形象,正在聆聽他們也詢問他們的祂,是多麼的令人高興。聖路加敘述:「凡聽見祂的人,對祂的智慧和對答,都驚奇不止(路2:46-47)。」聖路加可能是從耶穌的母親那裡聽到這端事蹟的。在聖母瑪利亞和聖若瑟身後,我們也懷著難以抑制的喜悅跑去擁抱他們的聖子。然後,我們不勝驚訝地聽到這段對話:「『孩子,為什麼祢這樣對待我們?看,祢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祢。』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但是,他們不明白祂對他們所說的話(路2:48-50)。」
瑪利亞和若瑟感到很困惑。在少年耶穌的回應裡,有一些東西是超出了他們的人性的理解力的。是一些與祂的存在和祂的使命的奧妙有關的東西。也許這是一個新的宣告。聖母無法完全理解它,然而她「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路2:51)。」「耶穌的話在此時此刻有點太過高深了。就連瑪利亞的信仰也是一種『旅途中』的信仰,一種不斷地被黑暗籠罩的信仰,必須要在黑暗中堅持才能成熟。瑪利亞不明白耶穌的話,但她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讓它在心中逐漸成熟……在這段經文中,瑪利亞被路加著意描繪成了模範信徒,就像依撤伯爾對她說的:『那信了由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路1:45)』。」[4]
聖母,我們的母親教訓我們,對天主的聖意要完全地開放接納,即使它是神妙莫測的。這就是為什麼聖母瑪利亞是信德的一個老師。我們可以請求她幫助我們在生活中信賴天主的愛。是祂在引導我們的生命。
[1] 聖施禮華,《玫瑰經》,歡喜五端
[2] 教宗方濟各,2020年6月21日三鐘經前的講話
[3] 聖施禮華,《鍊爐》,286
[4] 教宗本篤十六世,《納匝肋人耶穌--嬰兒期敍述》,原道出版社(2022),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