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一週星期一

一些可以豐富我們在常年期第一週裡做祈禱的反思。

天主召叫我們成為宗徒
載伯德和聖若瑟作為父親的使命
我們可以依靠天主的助祐


天主召叫我們成為宗徒

在慶祝主受洗節後,我們像耶穌一樣,被派遣去宣揚我們自己領受了的喜樂。於是,「常年期」又開始了。基督邀請我們:「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谷1:15)。」對於西滿、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這些在湖邊或在船上工作時蒙召的漁夫來說,這悔改、這皈依,形成了一個使命:去幫助耶穌把祂天父的網滿載漁穫。他們肯定地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刻。「我們永遠不應忘記天主進入了我們生命的時間和方式:讓我們的心靈和腦海牢記那次與恩寵的相遇,就是當天主改變了我們的存在的那一刻。」[1]

我們無從明白為什麼天主揀選了我們,為什麼祂決定了要使用我們,為什麼有我們的陪伴對祂是這麼有吸引力。但我們確實聽到祂清楚地告訴我們,祂需要我們在祂的船上,祂需要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去協助祂捕魚的任務,去航行海中,去與他人分享罪惡已經被征服了這個喜訊。聖施禮華說:「一般基督徒內心熱誠關注的使徒事工,不該和日常的工作分隔開來,它應是我們工作的一部份,它是遇見基督的機會和泉源。當我們和同事、朋友、親人一起工作並分享他們的興趣,我們可幫他們接近在岸邊等待的基督。成為宗徒之前,我們是漁夫,成為宗徒後,我們仍是漁夫,前後的職業都是一樣的。」[2]

為了要成為處身世界中央的宗徒而悔改、皈依、信從福音,意味著每天讓天主進入我們的生活,儘管我們明顯地是軟弱的。「面對上主偉大的作為,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產生這個問題:『但是,天主怎麼可能會使用一個罪人,一個軟弱無力的人來實行祂的旨意呢?』然而,這一切沒有一件是偶然的。因為一切都早在天主的計劃中安排了的。祂編織了我們的歷史,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祂編織了我們的歷史及,如果我們以信賴的態度來回應祂的救贖計劃,我們就會意識到這一點。」[3]

載伯德和聖若瑟作為父親的使命

我們的天主父因我們而歡樂,而且在今天彌撒的福音中,祂把與祂的聖子同樣的使命交託給我們。「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谷1:17)。」像安德肋、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一樣,我們想立即對祂說「是」。還有載伯德,即是雅各伯和若望二人的父親。這個將自己所知的一切都教給了兒子的漁夫,似乎被排除在耶穌的捕魚船隊之外。但事實並非如此。也許他本人也向兒子們投了一個急切的眼神,鼓勵他們不要錯過這個機會。我們不難想像這個兩子一直都在協助他工作的父親的驚訝之情。在過去幾年,他很高興看到兒子們能夠繼續經營他的家族生意。可是載伯德對天主的計劃抱持開放的態度,縱使這個計劃突然出乎意料地出現在他面前。他憑直覺知道,隨著耶穌所宣告的捕魚行動,所有人都會成為贏家。

他們的父親是一個單純又為兒子們感到自豪的人,他完成了他的使命。他的感覺好比在耶路撒冷失去耶穌後又找到祂正在與經師們交談的聖若瑟。耶穌回答祂憂心忡忡的父母親說:祂必須關心天父的事。若瑟視這為一個明顯的訊號。這個訊號並不意味著若瑟自己的角色被取代了;相反,它顯示出他的成就的全部價值,又證實了他正在完美地履行自己的使命。「為父者拒絕決定子女生活的誘惑,嶄新的,以及不可意想的遠景就會展開。每個孩子總是帶著一個謎,一些聞所未聞的東西,只有在一個尊重他自由的父親的幫助下才能顯露出來……一位父親覺得他已經完成了他的教育行動,並完全地活出了父職……只有當他……看到他的兒子變得獨立自主並獨自踏上生命之途」時。[4]

我們可以依靠天主的助祐

載伯德非常了解他的兩個兒子:他們暴躁的脾氣、他們的衝動、他們的急性子。他很快就明白為什麼他們開始被稱為「雷霆之子」,甚至可能也認識到自己在這個稱號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和妻子撒羅默一定經常晚上在家裡為他們祈禱。他知道耶穌邀請他兩個兒子參與的使命是浩大無邊的,而他們兩人從未遠離過小小的加里肋亞湖周圍的地方。他們宣稱自己可以喝耶穌的杯爵,可是載伯德卻熟悉他們的能力。

正因為如此,他信賴天主的助祐為決定性的。「召喚總是意味著一個我們注定要承擔的使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被要求去認真地準備好自己,知道是天主親自派遣了我們,是天主親自以祂的恩寵支撐著我們。弟兄姊妹們,讓我們接受被這種覺醒所引導:為首的恩寵改變(我們的)存在,並使其堪當為福音服務。為首的恩寵遮蓋所有的罪孽,改變心靈,改變生命,並讓我們看見嶄新的途徑。讓我們不要忘記這一點!」[5] 我們多麼想為自己的父母而感謝天主,正如聖施禮華喜愛說的,我們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聖召」是歸功於他們的。[6] 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時,撒羅默,即雅各伯和若望的母親,與聖母瑪利亞一同在場。她聽到耶穌告訴她的兒子若望:聖母瑪利亞就是他的新母親。也許像那天身在船上的載伯德一樣,她感到若望正要離開她,然而又像載伯德一樣,她並不覺得自己正在失去他。相反:她充滿了神聖的自豪感,因為她的兒子被選中來照顧耶穌的母親。而事實上,她很清楚,在他們兩個人中,是哪一個會真正地照顧另一個。

[1] 教宗方濟各,2021年6月30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2]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64

[3] ] 教宗方濟各,2021年6月30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4] 教宗方濟各,《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7

[5] 教宗方濟各,2021年6月30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6] 《與施禮華蒙席會談》,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