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治好了西滿的岳母
我們在祈禱中發現天主的計劃
祈禱會為我們的靈魂為迎接天主聖寵做好準備
西滿的岳母發燒了,而且似乎燒得很嚴重。馬爾谷的福音記載聖伯多祿的講道,他說他們趕緊把這件事告訴耶穌,並請祂去看望她。當這位好女士獲得痊癒時,她自己也同樣趕緊地侍奉上主和祂的門徒。她的燒一退,就全心全意地幫助耶穌的工作。
在每一個基督徒的使命中,天主的恩寵與其個人自主的回應是相輔相成的:一切都是天主的主導,加上我們的一顆小沙粒。「即使對於我們的靈性生活來說,遵守誡命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這事上,我們也不能僅僅依靠自己的努力:我們在基督內領受的天主恩寵是最基本的。這恩寵是來自那已經為我們付出了贖價,使我們得以成義的基督。從祂身上,我們獲得了白白無償的愛,讓我們能夠從而以具體的方式去愛人。」[1] 西滿的岳母立刻把自己的情況抛諸腦後,並且開始高興地分享她所有的。可是她全因基督已經治好了她才能這樣做。這就是基督到來的目的:使我們的願望和最深切的渴望成為事實。
這個奇蹟是耶穌在湖邊小鎮葛法翁所行的一系列神蹟中的第一個。全鎮的人都聚集在西滿家門口。耶穌給整整一代人重獲歡樂和希望。西滿的岳母以自己的服務來參與其中,而我們不難想像,她為接待這個來自納匝肋的師傅而感到多麼的自豪。福音告訴我們,祂「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驅逐了許多魔鬼(谷1:34)。」西滿的岳母很高興地看到人們在她的家,她自己的屋簷下,分享著如此多的歡樂。
今天彌撒的福音給我們展示耶穌如何開始祂的一天:「清晨,天還很黑,耶穌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裡祈禱(谷1:35)。」這也顯示出祂生活的優次序。祂清晨出去祈禱,晚上治病,兩者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從祂身上發出,治好眾人(參閱路6:19)的一種能力,是源於祂在祈禱中與天主父的接觸。而在祈禱中,我們也學習將自己與天主的聖意認同。我們盡量不讓每天的事情妨礙我們做祈禱,因為我們不想錯過參與耶穌使命的機會。
像基督一樣,選擇在一天的起初做祈禱,是我們行使自由的一種方式。我們花點時間與天主在一起,並不只是因為這樣做是必須的,而是因為在我們一天的千百件事情中,我們不想錯失那真正重要的一件。耶穌尋求獨處好能做祈禱的決心可能會讓我們感到驚訝──畢竟,祂不是與祂的天父保持著恆常的聯繫嗎?然而通過這個方式,天主的聖子向我們表示,祂必須祈禱才能實踐祂的使命。而在祂受難前夕,當祂快要為了救贖我們而放棄自己的生命時,我們再次看到祂獨自一人出去做祈禱。
西滿出去尋找師傅,並試圖說服祂回去以接見更多人。「眾人都找祢呢!(谷1:37)」可是耶穌卻告訴他,現在是祂該前往別的村鎮的時候了。祂要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天主。祂不願留在原地,滿足於自己的成就;祂感到所有人靈正在等待著祂。於是,清晨一早,在與祂的天父對話之後,基督就重新踏上旅途了。
天主為什麼要我們做祈禱呢?聖奧思定也這樣問:「如果祂在我們祈求之前就已經知道我們需要什麼,為什麼祂仍然叫我們做祈禱呢?上主我們的天主叫我們做祈禱,不是為了讓祂知道我們所想的,因為祂不可能不知道我們所想的,而是為了通過祈禱,我們可以好好準備去接受祂所賜予的。祂的恩賜非常偉大,可是我們領受它的量度卻很渺小。」[2] 這就是我們做祈禱的原因:為了擴闊我們的心,去接受天主已經為我們準備好的一切恩賜。
我們渴求和祈禱得越多,我們所得到的就會越多,因為天主會使用祈禱給我們打開了的廣闊心胸。當我們認識到自己不配得到任何東西,但仍然祈求得賞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事情時,我們就已經在靈魂內為天主想大量傾注的恩寵而騰出了空間。「如果我們低估基督,我們期望能夠得到的就會很少。如果我們在聽到祂的應許時,認為祂所說的恩賜是平庸的,那麼我們就會犯罪;如果我們拒絕明認我們的被召是來自何方、是誰在召叫我們、以及祂召叫我們的目的,我們也會犯罪。」[3]
聖施禮華非常清楚天主能夠給予那些做祈禱的人甚麼東西。「祈禱──甚至我的祈禱──是全能的。」[4] 當我們堅持不懈地祈禱時,我們就是在祈求天主賜給我們祂想給我們的東西。祂已經準備好我們所要的恩賜,但祂希望我們向祂解釋我們需要什麼:祂不想損害我們的自由。聖施禮華總是渴望在祈禱中重新表示他良好的氣質,他懇求說:「媽媽啊,妳是天主之母;告訴我,我該說什麼,以及該怎樣說,祂才會俯允我。」[5]
[1]教宗方濟各,2021年9月29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2]聖奧斯定,書信130,17
[3]第二世紀佚名作者,常年期第22主日的時辰禮儀
[4]聖施禮華,《煉爐》,188
[5]聖施禮華,In Dialogue with the Lord,Scepter,London and New York,2018,p.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