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瑪竇迅速的、果斷的説「是」
上主的要求是真正的恩賜
在彌撒中感謝上主
耶穌走過我們的生命並呼召我們。他昨天這麼做了,今天也這麼做了,他還會繼續這麼做。正如祂對聖瑪竇所做的那樣,我主在我們的工作中與我們相遇。祂說:「你跟隨我罷!」(谷2:14)。 我們看到將成爲宗徒和聖史的瑪竇迅速給出了回答,他毫不猶豫地拋棄了自己安穩的生活:「與基督相遇和跟隨祂,兩者是分不開的。」[1] 也許耶穌的存在就足以讓他有信心去投身,他不需要任何時間去思考要留下什麼。也許是他的精明讓他遠遠地瞥見了一個好交易,他知道這次將賺到的是快樂。
我們有時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追隨耶穌到底,是否能夠忠心耿耿,是否會陷入常規化和灰心喪志之中。當耶穌向我們提出請求時,這種懷疑是否會阻止我們及時說 「是」?顯然,我們需要辨別力來正確地引導生活。聖召通常不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如果感到懷疑,我們不必擔心。「當你看到如此耀眼的光明,你有一點害怕,這光明亮得令你難於注視,甚至難於張開你的眼睛。 不要理會你種種明顯的弱點,並向信德、望德,和愛德打開你靈魂的眼睛。繼續讓你自己被天主帶領;祂透過引導你靈魂的人來指引你。」[2] 瑪竇不知道他的生活、事業和財產會發生什麼變化。也許他不知道自己明天會在哪裡,也不知道同伴會如何反應,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永遠留在上主身邊。一切對他來說都是新的,但他有足夠的視野和謙遜,避免因害怕離開舒適區及自我限製而受阻,或因別人的看法而退縮。他讓自己被我主賜予他這個不配的機會所征服。「我主承擔了十字架的全部重量,只給我留下了最微小的最後一點。在我的掙扎中,他不是旁觀者,而是整個戰鬥中的參賽者、勝利者和冠軍。」[3]
「然而,我們再次面對福音的悖論:藉著服事,而非隨心所欲,我們成為自由的人;認清自我的充分程度取決於奉獻自我的程度;其取決於是否有勇氣奉獻自我;如果我們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參閱谷8:35)。這正是福音所説的。」[4] 上主對我們提出的每一個要求都是一個恩賜。將自由視為與奉獻相衝突,將上主的旨意視為與快樂相衝突,這是魔鬼試圖兜售的彌天大謊。魔鬼決心阻止我們看見上主的恩賜,以及奉獻自我的美好。我們可能會認為奉獻自我限制了自由。有時,即使對自己的處境非常滿意,但如果環境或感覺發生變化,我們也沒有信心能夠信守諾言。但只有先讓自己被愛征服,我們才能以愛回應,才能無畏地投入自由。只有先發現所得到的比所要求的更多時,我們才會以生命作回應。如果我們誤以為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一樣多,我們很快就會找到理由說不:我們做了錯誤的選擇,也許這樣做不值得。但是,一旦我們意識到所得到的是多麼巨大,我們就會感到驚訝,並且想要完全地、真誠地感恩。
我們常在彌撒中祈禱:「這是理所當然的……時時處處感謝你,」這些話是許多序言的開頭,表達了我們不斷感恩的願望。即使在許多未知的事情上,在向上主說「是」之前,我們提前感謝祂是很有幫助的。有些日子裡,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旅程很艱難,我們會發現自己正在攀登加爾瓦略山。這時,我們可以想一想耶穌是如何在最後晚餐上,在感恩的背景下,提前將自己的身體作為禮品的。每次在彌撒中,我們都會意識到祂的做法。祂表示感謝並説了祝福的話,擘開麵包,分給祂的門徒,說……
說聲謝謝,心存感激,是接受禮物最好的方式。這意味著認識它的本質,欣賞給予者無條件的愛。為我們覺得困難的事情感謝上主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可以幫助我們拋開任何對自身斤斤計較的態度。瑪竇舉辦了宴會感謝耶穌的召喚。他毫不猶豫地邀請了他的朋友,像他一樣的罪人:這是他送給耶穌的禮物。「有一天,心懷感激的上主會呼喊:『現在,輪到我了。』噢,那時我們將會看到什麼?這個不再有盡頭的生命是什麼?上主將是我們靈魂的靈魂——深不可測的奧秘!人的眼睛未曾看到那未創造的光,人的耳朵未曾聽到那無與倫比的和諧,人的心靈也無法體會上主為所愛的人保留的一切。」[5]
沒有比彌撒更好的機會來感謝天主賞賜的聖召,即使我們仍在努力分辨祂在愛內想給我們什麼。每天把我們的聖召帶到彌撒中,與耶穌的自我奉獻放在一起,讓天父一起接受,合爲同一個犧牲,這可能是最大的快樂源泉。想到我們的聖母瑪利亞從一開始就教導我們感恩,這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路1:46-47)
[1] 聖施禮華,《鍊爐》,6
[2] 聖施禮華,《鍊爐》,1015
[3] 聖保祿 Le-Bao-Tinh,書信,1843,引自11月24日的日課禮儀
[4] 教宗方濟各,2021年10月20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
[5] 聖女小德蘭,給賽琳的書信 94,1889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