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者若翰為了真理而殉道
以一顆純潔、乾淨的心去愛天主
尋求天主的、不是自己的榮耀
十二宗徒剛剛做完他們第一次福傳的工作,新約聖經就敍述洗者若翰的死亡。這似乎暗示著以下兩件事:使徒的使命會耗盡我們的一生,以及殉道就是跟隨基督的最崇高方式。[1] 我們得知有關洗者若翰死亡的一些細節。他在黑落德王生日的慶祝活動中,在他的一座王宮內被斬首。由於他勇敢而且率直的講道,儘管黑落德王非常尊敬他,還是將他囚禁起來。洗者若翰曾經對黑落德王說:「你不可佔有你兄弟的妻子(谷6:18)。」造成他死亡的始作俑者是黑落狄雅,一個與國王同居、而且又憎恨若翰的女人。
一生致力於探索真理無疑是一項要求甚高的任務,並且會影響我們存在的最深之處。 「真理涉及我們的一生。在聖經中,它帶有支持、堅固和信任的意思,正如我們在禮儀中說的『阿們』的出處『阿曼』所暗示的。真理是你可以依賴、以免跌倒的東西。從這個互相關係的意義上來說,唯一真正可靠和值得信賴的那一位 ── 我們可以依靠的那一位 ── 就是永生的天主。」[2]
我們只能在耶穌基督身上找到完整的真理。祂曾經說過:「我是……真理(若14:6)。」完整的真理能夠滿足人同時又不會使人厭膩。當我們努力過一個有聖德和充滿天主慈悲的生活時,真理就會在我們的心內成長。黑落德為了避免讓情況變得複雜而犧牲了真理,一如比拉多在耶穌苦難時所做的。儘管他敬佩若翰並且喜歡聽他說話,黑落德仍然讓自己屈服於時勢。真正被囚禁失去自由的其實是他而不是若翰:他不認識那使人的自由傾向善與真的愛。
洗者若翰的殉道發生在一個輕挑浮燥和仇恨報復的場合中:一個宴會和一場舞蹈導致一個輕率的誓言;黑落狄雅的仇恨和憤怒;一場斬首極刑的殘酷。與若翰的忠誠所相對的,是一股膚淺的浪潮,最終導致一個無辜者的被殺害。
黑落德再也聽不到若翰的說話和勸言了。兩年後,當他在耶穌苦難那天早上面對耶穌時,他也得不到聆聽聖言的機會。儘管「黑落德見了耶穌,不勝欣喜……因為他曾聽說過關於耶穌的事(路23:8)」,可是他認不出救主來。他充滿好奇地凝望著祂,但內心卻沒有敞開。他只想得到一些娛樂,能夠看見一個奇蹟而驚訝一番。切願能夠與任何人交談的主耶穌「對那朝三暮四、道德敗壞的黑落德,卻一言不發。」[3]
他斬了若翰的首。對耶穌,他「鄙視祂,戲笑祂,並給祂穿上華麗的長袍,把祂解回比拉多那裡(路23:11)。」黑落德活在一片嘻笑聲的面具後面,這個面具掩蓋著他自己的空虛、缺乏自制,和不能對超性事物作出回應。相反,我們希望能夠用一雙潔淨的眼睛、一個對超性生命敏銳和開放的心靈來仰望耶穌。「我們的心是為愛而生,但當它遇到不純潔、不乾淨、不高尚無法去愛時,它會報復並充滿污穢。」[4]
「祂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若3:30)。」這是當若翰的門徒聽到耶穌傳道的消息時,他對他們所說的。他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他看見了、並且宣布了天主的羔羊。現在,他可以讓路給默西亞,自己站在一旁,好使基督能夠興盛,被人所聽見和追隨。他的心靈以同樣的性情、實事求是和充滿謙遜地,面對自己的殉難。「既然他是為了真理而灑血,那麼他肯定是為了基督而灑血。」[5] 他以自己死亡的見證,預示了主基督的聖死。
洗者若翰「以一個先知所擁有的自由斥責了黑落德。他因膽大敢言而被監禁,可是他並不害怕死亡,也不害怕不公義的審判。相反,他雖身陷囹圄,但他的思念仍然以他宣揚了的基督為中心。」[6] 聖施禮華在若翰身上看出了他自己的生命的一個典範:「我的做法就是要隱藏和消失,好使耶穌能被人看見。」[7] 若翰的謹慎行事,他真誠地尋求耶穌的、不是自己的榮耀,使他能夠以殉道作為他最崇高的見證。
「真理就是真理;是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可以這麼說:基督徒的生命需要每天對福音忠誠的『殉道』,就是有勇氣讓基督在我們之內成長、讓祂成為指導我們思想和行為的那一位。」[8] 聖母瑪利亞,諸為義致命之后,會將我們尋求真理,並且當我們找到它時會勇敢地與他人分享它的願望,呈獻給我們的天主聖父。
[1] 《天主教教理》,2473:「殉道是對信仰的真理所作的至高見証,殉道是至死不屈的見証。」
[2] 教宗方濟各,2018年第52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
[3] 聖施禮華,《十字苦路》第一處,黙想3
[4]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183
[5] 聖伯達,《講道集》第二冊,23
[6] 奧利振,《講道集》27,關於路加福音第二至第四章
[7] 聖施禮華,1975年1月28日的書信
[8] 教宗本篤十六世,2012年8月29日公開接見時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