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十週星期二

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在常年期第十週做祈禱的反思。

照亮黑暗
將我們自己錨定在基督裡
鹽用作保存與調味


照亮黑暗

上主天主邀請我們參與為地上每個角落帶來喜樂與平安的使命。「你們是地上的鹽……你們是世界的光。(瑪5:13-14)」祂賦予我們照亮黑暗,讓淡而無味的東西變得有味道。這些改變不是我們自己做的:是基督以我們作為工具而成就的。在祂醫治一個盲人之前說:「當我在世界上的時候,我是世界的光。(若9:5)」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使命,即使對那位將自己連同所有人性和神性的完美都賜給了我們的耶穌來說也是如此。這可能就是我們發現:儘管我們錯誤累累,但祂仍邀請我們去使我們的世界充滿光明,我們的生活充滿味道,因此而恆常感恩,是如此有助。

「祂說:別以為你們只捲入普通的不和,或者只為一些小事而負責,你們可是地上的鹽。」[1] 我們有著如此的使命,所以時常想能一直得到祂的陪伴和建議。毫無疑問,遵行祂的意願符合我們的最大利益。這樣我們就能夠幫助每一個人靈。公式是不固定的,只有天主才知道每個人在每個不同的時刻會需要什麼。祂派遣我們去將祂的在亮光傳到每一種情況和每一個家庭。有時候,也許黑暗會嚇倒我們,然而我們知道,縱使只有一盞燈,無論它多麼細小,都可以讓黑暗變得可以忍受。一根在黑房裡點燃著的火柴可能不會發出很大的光,但即使如此,火光仍能穿透黑暗,又可以從外面看到。

將我們自己錨定在基督裡

「上主,望袮向我們顯示祢光輝的儀容。(詠4:7)」在有時會充佈世界的黑暗中,我們所反映的基督之光會更加容易讓人看得見。我們對天主、與我們同在的天主所懷的望德,會激勵我們為這項任務付出最大的努力。即使有時看起來徒勞無功,但我們知道,這些藉由天主而播下的平安與喜樂的種子,任何一顆都不會丟失。

我們體驗到自己的局限,有時會讓我們懷疑自己與聖神的使命合作的效能。這時就應使我們將自己和我們的任務錨定在基督──我們的磐石上。「誠然,信耶穌的人不會過著永遠都是陽光燦爛的生活,彷似他們免於痛苦和困難,然而總有一絲明亮的光芒,照亮那條通往圓滿的人生的道路。」[2]

聖施禮華寫道:「使世界充滿光明,做世界的鹽和光。這就是主對祂的門徒的使命所作的描述。也就是說,要把天主聖愛的福音,傳遍大地四極。」[3] 當我們與基督一起撒種時,種子的生長可以看似緩慢,成果又不夠多。但對祂來說,每一個短禱和微小的犧牲都是一個勝利。要緩解祂的口渴,是不需要做偉大的事情的。一個小小的歉意就足以讓祂救贖一個強盜(參閱路23:42),倍增祂的恩寵(參閱瑪14:19),和寬恕背叛者(參閱瑪26:75)。

耶穌告訴我們,即祂的宗徒們,這個使命是無彊界的,祂的說話使我們充滿平安和勇氣:「我不是差遣你們去兩座城,也不是十座或二十座,也不是一個國家,正如我以前差遣先知們一樣;而是去大地、去大海、和去全世界。」[4] 祂要求我們別讓我們的軟弱使這個使命的光輝蒙上陰影。「基督徒是世界之鹽,世界之光,並不是因為他征服凱旋,而是因為他為天主的聖愛作見證。」[5]

鹽用作保存與調味

你們是地上的鹽。鹽給食物賦予味道:「這個意象提醒我們,通過聖洗聖事,我們的整個存在已經發生了深刻的改變,因為它已經被那來自基督的新生命『調味』了。」[6] 在古代,鹽也被用作保存食物。同樣,基督徒也被要求保存我們所接受了的信仰,好能將它傳遞給其他人。

鹽的一個特性是,在用量恰當時,它本身不會引人注意。我們讚美的不是鹽,而是飯餐:當食物烹調得宜時,沒有人會停下來說:「這些鹽多麽好」。因此,當一個門徒「不尋求認同和讚揚,而是努力謙虛地、有建設性地臨在,忠於那位來到世上不是為了受服事,而是服事人的耶穌的教導」時,他就是鹽。[7]

在我們的使命中,我們並不孤單。「耶穌邀請我們不要害怕生活在世界上……基督徒不能退縮到自我內,或躲藏在自己的安全區域裡。」[8] 失去鹹味或不被用於食物上的鹽是沒有什麼價值的:讓我們請求聖母瑪利亞使我們充滿渴望去分享靠近基督而生活的味道。

[1] 聖金口若望,《瑪竇福音講道集》15,10

[2] 教宗本篤十六世,2011年 9月24日與年輕人守夜祈禱的談話

[3]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47

[4] 聖金口若望,《瑪竇福音講道集》15,10

[5]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00

[6]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2001年7月25日第十七屆世界青年日致辭

[7] 教宗方濟各,2020年2月9日三鐘經前的談話

[8]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