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十四週星期一

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在常年期第十四週做祈禱的反思。

雅依洛的懇求
一個女人的小心翼翼
堅持不懈的祈禱


雅依洛的懇求

雅依洛是城裡的一個重要人物。人們尊敬他、欽佩他。可是今天也許是他一生中最悲傷的一天。他剛剛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女兒死去。她患上頑疾,醫生試過的所有治療都藥石無靈。現在,當人們開始聚集在他家,向小女孩做最後的告別時,雅依洛突然意識到希望並未完全消失。他聽人說過一個能行奇蹟的人。這個人一定可以幫忙做點什麼。於是,他下定決心出發去尋找祂。當他看見耶穌時,就他俯伏跪下祈求:「我的女兒剛纔死了,可是請祢來,把祢的手放在她身上,她必會活。」(瑪9:18)

這個首長的懇求充滿著深切的悲傷,但也充滿著希望。與起初的悲傷消息 ──「我的女兒剛纔死了」── 接踵而來的,是一個實際上看似是命令的請求:「把祢的手放在她身上。」它是一個出於對耶穌能夠幫助的信德和信賴而發的緊急請求。因此,他以確信「她必會活」來作結。雅依洛的祈禱的這三個段落,也可以成為我們自己祈禱的典範。當這個人向主耶穌祈求時,他是在挑戰常理,因為他確信耶穌能行這個奇蹟。

聖施禮華曾經說過:「凡事都有適當的時機。我們的主耶穌完全知道我們的需要,但祂要我們以福音中的人物堅持不懈的態度去祈求。」[1] 耶穌一定被雅依洛那充滿信德的祈禱所感動了。祂迅速起身,與門徒一起前往這個人的家。當我們向主耶穌提出我們的問題和請求時,我們可以確信,祂比我們更加了解我們的需要。可是祂要我們繼續祈求,以及懇求祂增加我們的信德,從而逐漸將我們引入天主聖意的奧秘中。

一個女人的小心翼翼

當耶穌在前往雅依洛家的路上時,一個生了病的女人小心翼翼地走近他。聖瑪竇告訴我們,她患血漏已經有十二年了。期間她花盡了所有金錢,試圖找到一個治療方法,卻藥石無靈。她曾經多次向天主祈求獲得治愈。然而她現在感覺到耶穌可以賞賜她的要求。她「從後面走近,摸了祂的衣服繸頭,因為她心裡想:『只要我一摸祂的衣服,我就會好了。』」(瑪9:20-21)

耶穌感覺到從祂身上流走的能力,「轉過身來,看着她說『女兒,放心罷!你的信德救了你。』」(瑪9:22)這個女人與雅依洛不同。她不敢公開提出她的要求。也許是這個疾病給她帶來了恥辱,而她沒有足夠的勇氣在眾人面前解釋自己的病情。相反,她做了一件從人的角度來看似乎是毫無意義的,但卻顯示出她堅強的信德的事:她觸摸了耶穌的衣袍。而一個大膽而小心翼翼的信德行為便帶來了所有醫療都無法實現的成果。

「由此我們明白,所有人都被允許走上主的道路:任何人都不應該覺得自己是一個入侵者、闖入者或沒有權利的人。要進入祂的聖心,耶穌的心,只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感到自己需要治癒,並且將自己託付給祂。」[2] 我的內心有著什麼疾病,像這個患血漏的女人一樣,自己不敢去想,也不敢公開表達呢?我是否相信天主有能力治癒我,如果這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呢?雅依洛的女兒和這個生病的女人,就是顯示出主耶穌不是為義人而來,而是為罪人而來(參閱路5:32)的例子。

堅持不懈的祈禱

當耶穌到達雅依洛的家時,「看見吹笛的和亂鬨鬨的群眾」,就對人群說:「你們走開罷!女孩子沒有死,只是睡着了。」聖史告訴我們,「他們都譏笑祂。」(瑪9:23-24)雅依洛在聽到他們的譏笑聲時大概感到沮喪了。起初,他可能以為情況真的是沒有意思的:他的女兒已經死了,而且沒有什麼是可以做的。可是他很快就重拾信德,並且堅持自己的要求。他叫眾人離開,把耶穌帶到他女兒的房間。主耶穌拿起她的手,行了這個奇蹟:「小女孩就起來了。」(瑪9:25)

有時候,就像雅依洛一樣,當我們祈求主耶穌做某件事時,我們可能會發覺自己的望德正在減弱。我們看到自己的懇求沒有立即產生結果,而其他人也沒有認真地對待我們的信德。然而天主看重我們在祈求中所表現出的持續信賴,因為祂比我們更加清楚,這種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增強我們的力量,並且淨化我們心靈中的望德。的確,這往往就是一個真正的奇蹟,它也許不那麼明顯,但卻更加深邃。因此,有功效的祈禱的一個特徵就是堅韌。「天主比我們更加有耐心,而那些憑著信德和勇毅去敲祂的心扉的人是不會失望的。天主一定會回應。一定會。我們的天父非常了解我們的需要;需要堅持,不是為了要告訴祂或說服祂,而是為了培養我們內心的渴望和期望。」[3]

雅依洛和那個生病的女人都向我們展示了通往主耶穌的聖心的道路:就是堅持不懈、謙卑地做求恩的禱告。兩人都透過承認自己有需要、透過膽量和信德而贏得了耶穌的俯允。聖母瑪利亞也會幫助我們以這種方式向她的聖子呈上我們的懇求。

[1]聖施禮華,1971年1月2日一個家庭聚會的筆記

[2]教宗方濟各,2018年7月1日三鐘經前的講話

[3]教宗方濟各,2020年11月11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