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十三週星期三

一些可以幫助我們在常年期第十三週做祈禱的反思。

在加達辣的路上行走
仔細聆聽基督的說話
一篇轉化我們的禱告


在加達辣的路上行走

暴風雨過後,耶穌和祂的宗徒抵達加里肋亞海對岸的加達辣地區。這是一片異教的土地,遠離猶太人的影響範圍,也沒有什麼太過偉大的救贖希望。主耶穌並不滿足於只在自己的同胞中宣講天國。祂要為所有人帶來救贖的希望,而那些在邊疆地區居住的人也蒙召去與天主聖子接觸。

當他們開始在那個地區行走時,突然「有兩個附魔的人從墳墓裡走出,向祂走來;他們異常兇猛,以致沒有人能從那條路上經過。」(瑪8:28)主耶穌平靜地面對這個危險。祂不會試圖避開任何困難的情況。相反,祂的使命就是要開通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道路,要消除任何阻礙我們生活在天主子女的喜樂和信心中的東西。

每當我們祈禱時,我們都是邀請耶穌沿著我們自己的生命的道路行走,進入那些我們可以試圖隱藏在其中的「黑洞」。可是如果我們請求耶穌解決那些困擾著我們的問題,我們就可以「以不斷進入這個充滿光明的開放空間來過自己的生活,這就是受洗、就是成為基督徒的意義。」[1] 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局限和狹隘的視野時,我們不必陷於沮喪氣餒中,反而可以更加堅定地祈求耶穌賜給我們一顆勇敢和充滿仁愛的心,一個廣闊的空間。

仔細聆聽基督的說話

「天主子,我們與祢有什麼相干?時期還沒有到,祢就來這裡苦害我們嗎?」(瑪8:29)儘管魔鬼承認耶穌是天主子,但他們的反應卻是恐懼和仇恨。這種態度給我們提供一個該如何面對日常的誘惑和軟弱的頭緒。雖然那兩個附魔的人寧願躲在一個黑暗的山洞裡,和攔截那些試圖經過那裡的人,但是我們卻意願把自己置身於基督的光中,好使祂能夠照亮我們的傷口,並且用祂的愛來治愈它。「我們都沉浸在生活的問題和許多複雜的情況中,被召喚去面對那些可能讓我們感到沮喪的困難時刻和抉擇。然而如果我們不想被壓垮,我們就需要把一切都向上高舉。而這正是祈禱的作用。」[2]

在與基督的親密對話中,在祂跟前,我們會發現自己的面容。我們也可以問問祂:「祢與我有什麼相干?在祢面前,我應該展露我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因此,透過更加坦率地面對耶穌,我們會將自己置於祂那慈愛的、不僅歡迎我們,而且也改變我們的目光之前。像那兩個可憐的附魔的人一樣,我們都深深地渴望基督的話語可以釋放我們。

因此,在祈禱時坦率和真誠的態度就是讓它發生效力的要素。耶穌常常都會尊重我們的自由。祂不願把自己強加於人。可是如果我們坦率地面對自己的問題,如果我們向祂表露自己無法根除的弱點,祂的亮光就會開始進入我們的心,隨之而來的就是祂的平安。因此,祂會賜給我們所需的聖德,讓我們用祂的愛來更新這個世界的所有道路。「我們的主、天主,意願你成聖,好讓你能使別人成聖。為使這成為可能的,你需要勇敢和坦白地看著自己;你需要看著我們的主、天主;然後,只有那時,你需要看著世界。」[3]

一篇轉化我們的禱告

魔鬼向耶穌呼求:「祢若驅逐我們,就趕我們進入豬群罷!」(瑪8:32)主耶穌就以其天主性的神能說了一個字,徹底地改變了這兩個被附魔的人的生命:「去罷。」(瑪8:32)我們在祈禱中,不單只去與耶穌見面,去告訴祂自己心裡的想法,而且也等待著聆聽祂那拯救人的話語。我們知道,祂不喜歡複雜的推理思維,也不會把自己的智慧隠藏在滔滔的演說中。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敏感度去仔細地聆聽祂,並且以坦率的態度去祈禱,基督就能在我們的生命中行奇蹟,就像趕出這些惡魔一樣的大奇蹟。

為了讓主耶穌在我們的生命中行動和打開我們內心世界的道路,我們需要堅持不懈。祈禱所留下來的,不是一場淅淅瀝瀝的降雨,而是一條靜靜流淌的清澈小溪。我們每天都祈禱,以期根據天主的旨意來衡量我們每日的願望。在這場結合我們的自由與天主的恩寵,結合我們的真誠與祂的說話中,我們喜樂地接納耶穌要在我們身上播下的種子,而這顆種子將會漸漸地成為一棵紮根深厚、枝繁葉茂的大樹。「當然,祈禱是一份禮物,但仍需要被人接納;它是天主的工作,但它需要我們的投入和堅持;當中,連續性和恆久性至為重要。」[4]

聖母瑪利亞教導我們每天的每時每刻都要依靠祈禱,尤其是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聖史告訴我們,小孩耶穌的父母在聖殿裡找到祂後聆聽祂的解釋,卻無法理解祂的說話。他們因遺失了耶穌而受到的痛苦仍然是歷歷在目。然而聖母瑪利亞並沒有反抗天主的計劃,而是將她聖子的說話默存在心裡。她以這個情節來為日後十字聖架那痛苦的時刻做準備。

[1]教宗本篤十六世,2006年4月15日的講道

[2]教宗方濟各,2022年1月9日三鐘經前的講話

[3]聖施禮華,《鍊爐》710

[4]教宗本篤十六世,2011年11月30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