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在祂的講道中提出了一種看待實事的新方法。有些法利塞人只著重嚴格遵守律法,而且這些律法越來越多。相較之下,基督信息的中心卻是那為我們帶來幸福的、天主的慈愛。畢竟,這就是天主把律法交給梅瑟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人以一種能夠讓他們快樂的方式去生活。然而猶太的當權者卻制定了如此多的律法,以致天主的律法的初衷也變得模糊了。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嚴格地遵守這些律法的一撇一劃。他們不認為有必要去尋找這些律法給自己的生命可帶來的益處。
因此,大多數以色列人都渴望聽到耶穌的福音。也許他們感覺到祂的說話包含著一種解放性的信息,解決了他們最深切的擔憂。然而法利塞人拒絕接受這個信息,並尋找機會去指控祂違反天主的律法。某個安息日,當耶穌在一個法利塞人家裡吃飯時。「在祂面前有一個患水臌症的人。(路14:2)」這個場面甚有可能是為了讓師傅耶穌難堪而刻意安排的:如果祂治癒那個人,他們就可以譴責祂不守安息日。如果祂什麼都不做,那就會強化他們對安息日的執著。
耶穌的推理很簡單。「『安息日許不許治病?』祂問他們。他們都默然不語。耶穌遂扶着那人,治好他,叫他走了。然後向他們說:『你們中間,誰的兒子或牛掉在井裏,在安息日這一天,不立刻拉他上來呢?』(路 14:3-5)」耶穌這個問題清楚地表明,當權者對律法的理解並非來自天主,因為它忽視了人的福祉。相較之下,基督信息的吸引力在於祂非常關切我們的幸福。「耶穌的整個生命及其生活之道,即與窮人的交往、祂的作為、祂的正直、祂每天簡單的慷慨施予、祂最後的整全自我交付,這一切都是寶貴的,並向我們的個人生命道出祂神聖的奧跡……有時候,我們失去傳教熱忱,是因為我們忘記福音回應人的最深需要,忘記人受造是為接受福音要帶給我們的福祉:與耶穌的友誼和對弟兄姊妹的愛。如果我們成功地將福音的主要內容,通過美充分地表達出來,這信息肯定會回應人內心最深的渴求。」[1]
耶穌並不棄絕律法。事實上,當那個富貴少年問祂為承受永生該作什麼時,耶穌以天主的誡命作答(參閱谷10:18)。持守這些律法就是我們自身幸福的基礎。渴望過一個沒有任何責任的生活,除了非常不現實之外,也不能保證幸福:我們的行為將會缺乏給生命賦予意義這個更加大的目標。此外,這個做法最終會產生一系列人原先沒有為自己選擇了的各種限制。主業團的監督范康仁蒙席提醒我們:「人們所渴求的沒有限度、虛無的自由,常被視為是進步的最終目標。我們並非不常看到這種見解,它與許多壓迫的形式和表面的自由並存,實際上只是奴役的鏈條。」[2]
然而,法利塞人在這個場合中的行為表明,他們的生活已經淪為除了遵守律法之外便一無所有。他們不是把幸福寄託在天主身上,而是寄託在執行律法時所得到的安全感和滿足感,不管這些律法的意義為何。此外,他們視救恩為對他們的善行的一個賞報,而不是天主的恩賜。可是耶穌卻邀請我們去尋找天主的律法的真正意義。這樣,我們就不會視遵守誡命為任意的、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一件事,而是對天主的慈愛的回應,天主的慈愛就是我們存在的根源。聖施禮華寫道:「這事實多偉大!因它說出自由之道,又使人看到自由在人生命裡的意義。讓我概括而言:知道造物主和受造物有如此親密的關係,知道我們由主所造,聖三對我們又如此偏愛,我們是如此難得慈父的子女,就足以使我們充滿喜樂和肯定!我求主幫我們定志:每天都緊記主說的事實,只有這樣我們才可像自由人般行動。」[3] 就像散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責任一樣,當我們出於對天主和對他人的愛而履行這些責任時,誡命就會標誌出一條通往地上和天上的幸福的道路。
安息日這條誡命的原意已經變得模糊了。這條誡命是為了呼應天主創造天地萬物後的休息:「因為上主在六天內造了天地、海洋和其中一切,但第七天休息了,因此上主祝福了安息日,也定為聖日。(出20:11)」它也紀念以色列人從埃及的奴役中被解放出來:「你應記得:你在埃及地也曾做過奴隸,上主你的天主以大能的手和伸展的臂,將你從那裡領出來;為此,上主你的天主吩咐你守安息日。(申5:15)」天主將安息日託付給了以色列人,是為了將這一天當作立約的記號。那天「是為上主所保留的神聖日子,用以讚美天主,祂的創世工程,以及祂拯救以色列的行為。」[4] 星期日,耶穌復活的日子,變成了基督徒的安息日。這一事件代表了猶太安息日的圓滿實現,因為它「意味著開始了新創造」[5],將我們從罪惡的奴役中解放出來的新創造。
猶太教的安息日和基督徒的星期日所指的都是歷史上一些非常重要的,值得每週重溫的時刻。兩者都幫助我們緊記我們是從哪裡來的,使我們的生命有意義和與他人團結在一起的是什麼。「紀念是使一個民族變得強大的東西,因為它使人感到植根於一個旅程、植根於一個歷史、植根於一個民族中。紀念幫助我們理解,我們並不是孤單的,我們是一個民族:一個有歷史、有過去、有生命的民族。」[6] 在這個意義上,「參與主日共同舉行的感恩祭,是歸屬和忠於基督與祂的教會的明証。信徒以此証實他們在信德和愛德內的共融。他們一起為天主的神聖性和他們對救援的希望作証。他們在聖神的引導之下,彼此鼓勵。」[7] 聖母瑪利亞可以幫助我們培養一個紀念她聖子賦予了我們新生命的熱願,這個新生命使我們在每個主日都在信仰上與我們的兄弟姐妹團結在一起。
[1]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65
[2]范康仁蒙席,2018年1月9日的牧函,1
[3]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6
[4]《天主教教理》,2171
[5]同上,2174
[6]教宗方濟各,2018年11月2日的講道
[7]《天主教教理》,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