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三十四週星期五

一些有助於我們在常年期第三十四週做祈禱的反思。

耶穌的說話改變我們
聖經
福音是萬古長青的


耶穌的說話改變我們

在這個星期五,也就是常年期最後一個星期五,耶穌在福音中說:「天地要過去,但是,我的話決不會過去。(路21:33)」雖然祂特別地是在預言若干年後耶路撒冷將會被摧毀,但是每次我們在祈禱、禮儀、讀經中聽到天主的這些說話時,它都會使我們感到震憾……只要我們不抗拒,祂的說話就會逐漸從內而外地改變我們;它不會悄悄地過去而不改變任何東西。正如創世紀首幾節告訴我們的:「天主說:『有光!』就有了光。(創1:3)」

仔細地默想了基督一生的聖施禮華說:「祂對每一個人都有話要說,祂很親切地對每個一人說話。祂教訓他們,指導他們,給他們帶來充滿喜樂和希望的消息。這是一個多麼奇妙、獨特的實事:天主與人居住在一起!有時候,當他們坐在岸邊時,祂會在船上與他們說話。又有時候,祂站在山邊對他們說話,以便所有人都能夠清楚地聽到祂。有時候,祂會在宴會的喧鬧中、在安靜的居家裡、在田野中散步或坐在橄欖樹下時說話。祂對每一個人都用他能夠明白的說話。祂對漁夫用漁網和漁穫的比喻,對農夫用種子和葡萄樹的比喻。祂對家庭主婦以遺失了的錢幣作話題,對撒瑪黎雅婦人則以她必須從雅各伯井取水作話題。」[1]

耶穌的說話不會過去,因為它總能找到一個具體的方法來觸及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我們在《我今虔誠朝拜》中說:「我相信天主子所說的一切。沒有什麼比這句真理的說話更加真實了。」因為基督自己就是真理。

聖經

天主選擇以多種方式與我們保持親近。其中之一就是透過聖經:「天主的說話使我們能夠觸摸到這種親近,因為正如申命紀告訴我們的,它離我們並不遠,很近我們的心(參閱30:14)。它是我們害怕獨自面對生活的解藥……天主的說話注入這種平安,但它並沒有讓我們享有平安。它是安慰人心的說話,但也是勸人悔改的呼籲。耶穌在宣告天主臨近後立即又說:『你們悔改吧。』因為,由於祂的臨近,我們不能再與天主和與他人保持距離。我們在生活中只顧自己的時間已經結束了。這不是基督徒的做法,因為那些體驗到天主臨近的人不能忽視他們的鄰人或冷漠地對待他們。那些聽到天主的說話的人不斷地被提醒:生命不只是要與人保持距離,而是要以近在咫尺的天主的名字與他們相遇。」[2]

閱讀聖經使我們既親近天主,又是親近他人:我們所閱讀的內容會改變我們,使我們與周遭的人更加親近。「當你打開福音時,想一想書上的記載 ── 基督的言行 ── 是你不但應熟識的,還要活出來的。那裡所講的每一件事,每一個要點,都是一點一滴聚集而成的,讓你肯定它能活現於你生活中的每個情況裡。天主召叫我們公教徒緊密地跟隨祂。在聖經裡,你將發現耶穌的生平,但你也該在那裡找到你自己的生活。你也好像宗徒一樣,學會充滿愛意地問:『主,你要我做什麼?』而在你的靈魂裡,你會聽到一個無可置疑的答案:『天主的旨意!』每天拿起福音,閱讀它,把它做為明確的守則活出來。這是聖人們所做的。」[3]

福音是萬古長青的

「聖依肋內寫道:『基督連同自己,帶來一切新意。』藉著這新意,祂總能使我們的生活和團體日新又新,即使基督徒的信息曾在一些時期中黯淡無光,加上教會人士的軟弱,但它永遠萬古長青。即使我們以呆滯的框架把耶穌牢牢封住,祂也會突圍而出,不斷以祂神聖的創新性讓我們驚嘆連連。每當我們努力悔改、回到源頭,並恢復福音原有的清新氣息時,新路便出現在眼前,具創意的新管道就敞開,以不同的表達方式,為今日世界帶來具有新意的、更富說服力的標記和語言。真福傳的每個形式時常都是『新』的。」[4]

聖神 ── 耶穌應許了要派來、直到時間盡頭的護慰者(參閱若15:26)── 在聖經中說話。聖經揭示的真理,也是天主在我們心中所激起的真理。「其實天主聖言不與我們對立,不抹煞我們真正的期望,反而光照、淨化和實現它們。在今日的時代,明白到唯有天主能回應每人心中的渴望,這是何等重要的事!」[5]

閱讀福音會帶領我們走上新的道路,並與耶穌一起加深我們對自己真正是誰的理解:即都是同一個天父的兒女。聖母瑪利亞在我們踏上了的這段旅程中陪伴著我們。雖然,正如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所說的:「我們憧憬能夠有更加豐富的文字記錄來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耶穌的母親。」[6] 我們有一些關於基督嬰孩時期的記載,以及指出她在基督徒團體中的位置的記述。就讓我們讓她在我們閱讀聖經時陪伴我們。

[1]聖施禮華,《書信4》,2

[2]教宗方濟各,2021年1月24日的講道

[3]聖施禮華,《鍊爐》,754

[4]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11

[5]教宗本篤十六世,《上主的話》宗座勸諭,23

[6]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1995年11月8日公開接見時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