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們的信賴寄託在天主身上
聖體聖事中的基督
天主也居住在每一個基督徒的心中
耶路撒冷聖殿的壯麗令當代的其他文明民族都欣賞它。在拿步高王完全地摧毀了聖殿和希伯來人被充軍到巴比倫之後,多虧他們的信仰,聖殿在他們的努力下得以重建。新的聖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36年。瑪加伯書記載聖殿如何在被褻瀆後重新得到修復,再次用於敬拜上主。在耶穌的時代前,大黑落德王對聖殿進行了改造和擴建。對於猶太人來說,儘管聖殿經歷了歷史的興衰,它仍然是他們的驕傲,以及他們對與天主立了的盟約的忠誠的源泉。
因此,當耶穌揭示聖殿將會在若干年後再次遭到摧毀時,在場聆聽祂的人感到恐懼和驚訝異常。這一事件明顯地是危險的,而且,由於這個警告是來自耶穌,所以他們更加有理由感到忐忑不安。「我們可以想象這些說話對耶穌的門徒所產生的影響。然而祂不是要侮辱聖殿,而是要讓人 ── 今天也讓我們 ── 明白,人手所造的建築物,即使是最莊嚴神聖的,也是短暫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將我們的安全感放在它們身上。在我們的生命中出現過多少所謂的終極確定的事情,最後都被顯露出是短暫的!」[1]
「『你這在至高者護佑下居住的人,你這在全能者蔭庇下居住的人。』這就是一個基督信徒冒風險的安全感。我們必須肯定天主關心我們,聆聽我們,因此感到非常平安。毫無疑問,和天主生活在一起是有冒險性的,因為上主不滿於和人分享,要佔有全部。要我們接近祂一些,意味著甘心接受一個新的轉變,找尋一個新的方向,更仔細地傾聽祂給我們的靈感 ── 祂在每一個生靈中激發起的神聖欲望的靈感,並將它付諸實行。」[2]
隨著教會的創立,基督的身體就成為了用於敬拜天主的聖殿,特別是祂在聖體聖事中的臨在。聖體聖事就是祂等待著我們的「地方」。聖奧思定說:「你在祭壇上看到的、經過天主的說話而被祝聖了的麵餅,就是基督的身體;聖爵,或者更好地說,聖爵中所盛載的東西,經過天主的說話祝聖之後,就是基督的寶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要以這個形式留下祂的身體和寶血給我們。這血是祂為赦免我們的罪過而傾流的。如果你堪當地領受它,你就會成為你領受了的它。」[3]
「教會從感恩聖祭汲取生命。 此一真理不單表達我們日常的信仰經驗、也概括了教會奧蹟的心。 祂以各種方式,喜樂地體驗到此一許諾不斷的應驗,那許諾就是:『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20)』;但在感恩祭中,藉著餅酒變化為主的體血,她對這種臨在的喜樂,更是無比的強烈。」[4]
的確,人領受耶穌聖事性的臨在,是永恆的一種預嚐 ── 尤其是在這個紀念亡者的月份中,當我們夢想著天堂,天主、我們的母親瑪利亞、諸聖人和我們所愛的人正在那裡等候著我們時。我們在領受聖體時,以及領聖體後花在謝聖體的時間,讓我們預嚐那種喜樂。每一個耶穌隱藏在其內的聖體櫃都是一個永不熄滅的光源,就像一個城市的燈光在夜晚將其街道的鳥瞰圖變成一個發光的網絡一樣。
耶穌居住在每一個基督徒的心中。我們知道我們是聖神的宮殿,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並不需要去其他地方才能夠與天主相會和交談。沒有什麼東西能嚇倒我們。如果,也許,我們因可能會冒犯祂而感到憂愁,即使這樣也不會讓我們生活在恐懼中:我們常常都有獲得寬恕的可能性。天主的慈愛是如此偉大,以至使祂樂意忘記我們的過錯並寬恕我們。
當我們因為找到天主的臨在的許多「地方」而活在喜樂中時,即使我們的困難很大或非常痛苦,也不會有什麼東西可以奪去我們的平安。「若是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羅8:31)」內心的寧靜,逆境中的堅強,是一份恩物,源於我們體驗到天主持續的親近。在我們周圍發生的一切都是我們將一切帶到上主台前的機遇。
聖施禮華說:「我們是默觀的靈魂,在不斷的對話當中,時時刻刻與天主接觸,從一天的第一個念頭到夜晚的最後一個念頭。我們出於愛而生活:我們的心永遠都是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內,通過祂的母親聖瑪利亞而去到祂處,通過祂,去到聖父和聖神處。」[5]
[1] 教宗方濟各,2016年11月13日三鐘經前的講話
[2]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58
[3] 聖奧思定,《講道集》,227
[4]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活於感恩祭的教會》通諭,1
[5] 聖施禮華,《Collected Letters,2》,59b